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坐骨神经阻滞与全身麻醉在治疗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研究时间为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全身麻醉)、观察组30例(-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在持续时间上,观察组用时较久,该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较少,P<0.05。结论:在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坐骨神经阻滞神经麻醉持续时间更长,且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股骨上段骨折患者采取-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缩短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自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86例股骨上段骨折患者采取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n=43)与参照组(n=43),参照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试验组患者实施-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血压及心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高于参照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低于参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优于参照组,P<0.05,数据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股骨上段骨折患者采取-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运动及感觉神经麻醉效果较好,影响血压及心率较小,利于手术开展。

  • 标签: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 股骨上段骨折 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期间本院择期手术的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公平随机分配为各30例的两组,即常规组(常规麻醉)和实验组(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统计对比组间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分别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以及患者VAS评分。结果 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更好,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更短,而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麻醉维持时间更长,与对照组相比统计学差异鲜明,P

  • 标签: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老年患者 骨科手术 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中超声引导下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作用。 方法随机选择72例从 2017年 1月~ 2019年 7月于本院骨科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奇偶数数字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硬膜外麻醉)与观察组(超声引导下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实施不同手术麻醉方案。而后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 临床相关指标以及不同时间段的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患者的 22.22%,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的临床相关指标以及 VAS评分的相关数据中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与常规硬膜外麻醉相比,在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对老年患者行超声引导下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既能够减轻其疼痛感,优化其 临床相关指标,并且还可最小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超声引导下腰丛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高龄患者 半髋关节置换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麻醉效果,评价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接受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主体,采取随机综合平衡法将其平均分成2组,包括对照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43例进行研究。两组均接受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单纯气管插管麻醉,试验组应用B超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分析麻醉效果。结果:经对研究结果实施分析后发现,试验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试验组T1与T2时刻的GLU及COR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B超引导下-坐骨神经阻滞具有更为显著的麻醉效果,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且术后不良反应较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案。

  • 标签: B超 引导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 老年半髋关节置换术 麻醉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胫骨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01月-2023年02月到本院接受老年胫骨骨折手术的患者70例,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作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麻醉效果。结果:T1后时间段后,实验组患者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方式麻醉老年胫骨骨折患者,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可维持在稳定状态下,麻醉安全性更高。

  • 标签: 超声引导 坐骨神经 股神经 阻滞麻醉 老年胫骨骨折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 2017年 8月 -2018年 8月本院收治的 40例膝关节手术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挂号先后顺序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 20例。参照组用盲探法进行股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并发症情况。结果 麻醉后,参照组的并发症情况显著高于观察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手术中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减少了患者麻醉后的并发症情况,保障了麻醉质量,值得使用。

  • 标签: 超声 股神经 坐骨神经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神经阻滞联合颈浅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手术患者,分别予以肌间沟臂神经阻滞联合颈浅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颈浅神经阻滞,对比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在锁骨骨折手术中应用椎旁神经阻滞+颈浅神经阻滞麻醉后,患者各时间段心率、无创血压呈良好趋势,麻醉优良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相比之下行肌间沟臂神经阻滞联合颈浅神经阻滞的患者情况则较差,呈现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锁骨骨折手术而言,椎旁神经阻滞+颈浅神经阻滞麻醉方案应用价值明显,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椎旁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颈浅丛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麻醉
  • 简介: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腹腔注射(ip)对小鼠坐骨神经钳夹损伤的痛觉恢复作用。方法:采采小鼠坐骨神经钳夹法造成神经损伤模型,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痛阈。以神经生长因子(NGF)250-4000BU/kg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15d,于损伤前及损伤后第1、3、5、10、15d测定小鼠痛阈,观察NGF对痛阈变化的影响。结果:在损伤后第10d,与损伤对照组比较,NGF剂量依赖性降低神经损伤小鼠的痛阈,其中NGF2000BU/kg使小鼠阈下降31.4%,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可使损伤神经的恢复时间由15d缩短10d。结论:NGF可促进小鼠坐骨神经损伤的痛觉恢复作用。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小鼠 坐骨神经损伤 痛觉恢复 腹腔注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温针灸对完全离断周围神经显微手术修复后的功能康复作用。方法将大鼠坐骨神经横断,经显微手术缝合后在电针基础上加入温针灸疗法,观察术后4、8、12周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变化,测定术后12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结果术后4周温针组SFI与模型组和单纯电针组相比均明显改善(P〈0.01);术后8周温针组SFI明显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纯电针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温针组和单纯电针组均明显优于模型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两组组间比较,温针组SFI及MNCV虽优于单纯电针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对离断坐骨神经的术后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作用,有待进一步实验加以证实。

  • 标签: 温针灸 坐骨神经离断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周围神经阻滞由于操作简单、阻滞区域小,对机体的生理干扰小等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但常有阻滞不全和多种因素影响安全等问题。关键就是目标神经定位。纵观历史,由最初“体表解剖标志”盲目探查,到目前“体内结构可视化”精准定位,区域麻醉技术的精确性和安全性都很大的提高,区域麻醉的应用也更加广泛。现将超声引导下臂神经阻滞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臂丛 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 简介:颈入路臂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安全,定位准确,效果确实可靠,用药量小,并易于掌握,适用于上臂、肩部的手术,对于肥胖或不易合作的小儿尤为适用,现就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小儿 颈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用药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扩散加权神经成像在神经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5年-2020年期间选择来我院治疗的18例神经损伤对其使用DW-MRN技术对骶部位行加权扫描,观察神经损伤的影像特点。结果 DW-MRN原始轴位图像中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神经根及跟梢清晰可见,神经节及节后纤维素等细微结构均显示良好。经MIP技术重组得到的冠状位影像资料可清晰的观察到患者节后神经的形态和走形;神经损伤患者DW-MRN影像学资料显示神经呈均匀高信号,神经节信号更高。结论 DWMRN应用在神经神经成像中意义重大,与现有诊断技术联合可提高神经损伤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扩散加权神经成像 腰骶丛神经影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患者,女性,52岁,因患右侧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拟行右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术前血压140/83mmHg,HR90次/min,心电图正常,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0.96。用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1∶1混合液共20ml行双侧颈神经阻滞麻醉,注药后5min患者出现心悸、胸闷、憋气、精神紧张、兴奋多语等症状。心电监护显示:BP168/95mmHg,HR120次/min,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偶呈二联律,SpO20.90。听诊两肺有哮鸣音,心律不齐。经给予咪达唑仑、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及供氧等处理后症状缓解。

  • 标签: 罗哌卡因 颈丛神经阻滞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探讨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行上肢手术的患儿90例,根据麻醉方法分为联合组、喉罩全麻组与气管插管全麻组,每组30例。联合组给予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神经阻滞,喉罩全麻组和气管插管全麻组分别给予喉罩全麻和气管插管全麻。比较3组术前(T0)、插入气管导管或置入喉罩即刻(T1)、切皮时(T2)、手术开始后0.5h(T3)、术毕时(T4)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用药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喉罩全麻组T1、T2、T4心率及T1-4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低于气管插管全麻组(P〈0.05)。联合组苏醒时间均短于气管插管全麻组和喉罩全麻组,联合组疼痛出现时间晚于气管插管全麻组与喉罩全麻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喉罩全麻组与气管插管全麻组(P〈0.05)。联合组和喉罩全麻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气管插管全麻组(P〈0.05)。结论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联合神经阻滞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麻醉药物用量少、并发症少等特点。

  • 标签: 外科手术 麻醉 全身 麻醉和镇痛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B超引导应用于臂神经阻滞麻醉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间收入的上肢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68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开展实验,通过数字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实验组,每组中录入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臂神经阻滞盲探方案进行麻醉引导,实验组患者则应用B超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方案。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痛觉阻滞时间和镇痛效果,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更长,但实验组患者的向头延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不良反应发生状况中,实验组患者的发生率为4(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29.4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应用B超引导下肌间沟臂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B超引导 罗哌卡因 上肢手术 麻醉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B超引导之下开展臂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与优势。方法:纳入2020.5~2021.3期间收治的88例上肢手术患者,均接受臂神经阻滞麻醉,按照操作方法不同分成常规组(44例,盲穿法),研究组(44例,B超引导下实施),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起效时间和药物用量。结果:研究组起效时间比常规组短,药物用量比常规组少,(P<0.05)。比较两组麻醉的效果,研究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患者采用臂神经阻滞麻醉的时候,在B超的引导之下开展,可将麻醉的效果提升,麻醉起效的时间缩短,药物用量减少。

  • 标签: B超引导下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