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开发加硒啤酒,使人们在饮用啤酒的同时摄入一定量的硒,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预防疾病,增强体质。1我公司酿造用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见表1)我公司使用的酿造水

  • 标签: 富硒啤酒 生产技术 酿造用水 富锶矿泉水
  • 简介:快速发酵菌种在发酵过程中降糖快,双乙酰还原迅速,使啤酒具有优良口感和风味特点。1试验目的为更有效地提高啤酒产量,缩短酒龄,制定了试

  • 标签: 快速发酵菌种 试验研究 啤酒 使用 质量
  • 简介:麦汁煮沸是啤酒酿造的重要工序之一,影响啤酒的口味和非生物稳定性。通过提前麦汁初沸时间、缩短麦汁总煮沸加热时间,对麦汁煮沸工艺进行优化,在保证啤酒非生物稳定性的前提下,改善啤酒口味,降低资源消耗。

  • 标签: 麦汁煮沸 可凝固性氮 蒸发率 非生物稳定性
  • 简介:生产螺旋藻啤酒可提高啤酒的营养价值及附加值。但由于螺旋藻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具有很强的腥味,因此在添加时要经过处理。

  • 标签: 螺旋藻 螺旋藻啤酒
  • 简介:随着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及企业自身质量意识的提高,瓶盖锈蚀问题成为制约外包装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结合生产实际,谈谈影响瓶装酒瓶盖锈蚀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 标签: 啤酒瓶盖 锈蚀 瓶装 质量意识 维权意识 包装质量
  • 简介:甲醛作为一种食品加工助剂,添加于糖化醪液中,能显著去除麦汁中的多酚物质,降低麦汁的色度,促进蛋白质的絮凝沉淀,明显改善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但是,甲醛在去除多酚物质的过程中,同时也除去了对啤酒口味协调性有利的小分子多酚物质,使多酚聚合指数升高,对酒体的风味稳定性造成影响。目前国内许多企业纷纷寻找新的途径替代甲醛,我公司也组织了高速澄清剂VA、VB替代甲醛酿造啤酒的实验。

  • 标签: 啤酒口味 澄清剂 甲醛 酿造 多酚物质 试验
  • 简介:为了延长冬储期间的产品保质期,在其它生产环节不变的情况下,试验使用了单宁酸后啤酒浊度的变化,本文对此进行简单总结。

  • 标签: 单宁酸 试验 啤酒 稳定 生产环节 保质期
  • 简介:啤酒中的硫化味主要指腐败味、阴沟味、大蒜味、焦糊橡胶味、猫骚味等,这些都是令人不愉快的风味,是啤酒中含硫化合物的典型气味。本文从酵母的添加方面对降低啤酒硫化味的影响进行了试验对比,供各位同仁参考。

  • 标签: 啤酒 纯净性 硫化味 DMS SO2
  • 简介:生产无醇啤酒的方法有多种,如低温真空蒸馏法、限制发酵法、膜过滤法等,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低温真空蒸馏法,膜过滤法也已经成功的应用于生产,以上两种方法投资较高。我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在现有设备条件下,采用限制发酵后修饰法生产无醇啤酒。该工艺简单易控制,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 标签: 限制发酵 后修饰 无醇啤酒 可行性
  • 简介:2002年,我国啤酒产量就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2005年预计增长率将达10%左右,净增加量约300万吨。随着啤酒产量的增长,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啤酒大麦的价格居高不下。相比而言,小麦在我国种植面积广泛,价格较低。小麦芽能赋予啤酒突出的麦芽香气,使啤酒泡沫洁白细腻、持久挂杯,口感柔和。小麦芽浸出率、糖化酵素力高,在糖化投料时增加小麦芽用量,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阜新梅雪啤酒有限公司在小麦芽用量13%的基础上,增量到20%,同时以淀粉完全取代大米(用量达50%)的酿酒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 标签: 啤酒大麦 小麦芽 试验报告 增量 酿制 种植面积
  • 简介:1.问题的提出在按国标GB4928-2001第9.1.3.2条重量法测酒精时,酒样虽然已经过除气,但在蒸馏初期仍会发生泡沫溢至瓶口的现象.一旦泡沫窜入蛇形冷却管中,实验就要失败.为解决溢泡问题,我们在蒸馏时试验添加微量有机硅消泡剂,是否可行,我们运用统计技术中的"显著性测试"方法验证.

  • 标签: 可行性试验 啤酒浓 测定啤酒
  • 简介:静态混合器的型号有很多种,我公司使用的是SV型。静态混合器的工作原理是让流体在管线中流动冲击混合器的波纹片,增加流体层流运动的速度梯度或形成湍流,层流时是“分割-位置移动-重新汇合”,湍流时,流体除上述三种情况,还会在断面方向产生剧烈的涡流,有很强的剪切力作用于流体,使流体进一步分割混合,最终形成所需要的混合液。之所以称之为“静态”混合器,是指管道内没有运动部件,只有静止元件(如图1)。

  • 标签: 静态混合器 发酵液 试验 应用 层流运动 工作原理
  • 简介:二氧化碳是啤酒生产过程及成品质量控制的一项重要指标,啤酒中二氧化碳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对生产控制有重要关系。本文通过大量试验对比,总结出检测仪器的校准和检测操作细节对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 标签: 二氧化碳检测 试验对比 啤酒 数据准确性 质量控制 生产过程
  • 简介:将来自嗜酸乳杆菌K1的胞阿魏酸酯酶应用于糖化过程,以释放游离酚酸进入到麦汁中.该酶在生物反应器中制成,并部分纯化从而获得单酶.在52℃时,游离阿魏酸和香草酸释放到麦汁中(糖化醪中酶的用量为4.09-14.60U/L),在62℃能检测到阿魏酸(酶的添加量为14.60个单位/L).在26℃时,酶的任一浓度都能使游离P-羟基安息香酸和丁香酸得到有效释放;在52-74℃,游离的P-羟基安息香酸也能释放(酶使用量为14.60U/L);在26-52℃时,游离儿茶酸也能被酶制剂(酶用量为8.75U/L和14.60U/L)有效水解;起源于绿原酸的游离咖啡酸在26-62℃也能有效释放.在糖化过程中,虽有细菌酯酶的活性,但没有P-香豆酸释放出来.而由于其较低的热稳定性,在62℃或74℃时,嗜酸乳杆菌K1的阿魏酸酯酶不能释放酚酸.综上所述,嗜酸乳杆菌K1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产生阿魏酸酯酶的来源物质,在糖化初期可用于抗氧化酚酸的释放.

  • 标签: 抗氧化剂 细菌 阿魏酸 阿魏酸酯酶 乳酸糖化 嗜酸乳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