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通过国家的力量建立公立学校,向社会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这是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理性选择。公立学校从其产生之日起就在国家权力等级结构和能力分层等级结构的双重控制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并在20世纪80年代引发了世界性的公共教育重建运动。各国的改革都试图打破政府对教育的垄断,引进竞争机制,最终改善公共教育的绩效,因而具有某种相似性。我国近几十年来的教育改革也具有与国外公立学校改革相似的性质和过程,通过市场对教育的有限介入来向社会提供教育服务,这已经成为改革公立学校运行机制的重要思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正面临两个关乎改革伦理的问题:改革应如何坚守公立学校的公共性,现在教育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就是源于公立学校也去谋求自己的私利;改革应如何维护简政放权改革所形成的公立学校的自主性,这种自主性在当前正出现某种倒退的倾向。这是两个不同的、有时很难完全兼顾甚至会产生冲突的伦理问题。既要坚持公立学校机构的公共性质,又要坚持公立学校办学的自主性质,当前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改革伦理问题的要害大概就在这里。深入理解教育活动的基本价值,准确把握教育改革的复杂性,才能最终提升教育改革的道德水准和改革决策的伦理质量。
简介:镇江市学前教育体制改革是综合性的改革,改革内容涉及管理体制、教育经费与投入体制、师资培养制度、课程管理等诸多方面,通过对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反思,我们可以总结出,在改革中要充分思考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试点工作内容界定、不完美信息下的决策与重新思考"倒逼机制"、运行机制与优先机制如何协调等方面的内容。同时,镇江市学前教育体制改革,会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成效越来越明显,为此,镇江在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要牢牢树立在改革中共享发展成果的理念,具体而言就是要严格政府行为、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内涵式的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要主抓课程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发挥市场力量和市民的社会参与、重视第三方评估的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