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和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对济南市某三甲医院自2022年6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68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进行CT和超声检查,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对原发性胆囊癌的阳性率、影像图片质量的满意率以及漏诊率、误诊率和符合率。结果:CT和超声的检出率分别是79.41%和82.35%,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和超声影像图片质量的满意率分别是77.94%和85.29%,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检查组的漏诊率为98.53%、误诊率为4.411%以及符合率为48.53%。CT检查组的漏诊率为94.12%、误诊率为16.18%以及符合率为44.53%,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中,超声及CT检查方式对胆囊癌均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但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通过对比超声检查和CT检查对胆囊癌的诊断符合率,探讨两种影像检查手段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入青海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32例胆囊癌患者,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和CT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最佳标准确认为胆囊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史等相关资料和两种影像学资料进行记录,分析患者在患有胆囊癌后的影像并比较两种影像技术对胆囊癌的诊断价值研究。结果:采用超声检查和CT检查的方法对32例患者进行检查,超声检查诊断为胆囊癌的诊断符合率为71.87%,略微低于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超声检查与CT检查对胆囊癌的诊断符合率相差较小,需要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明确显示了胆囊癌的检出需要超声检查联合CT检查的判断。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有利于临床医生对患者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减轻患者病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T3期胆囊癌(GBC)行扩大根治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国内7家肝胆中心接受区域性根治术和扩大性根治术的323例pT3期GB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选取区域性根治术组(A1组)和扩大性根治术组(B1组)各36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总体生存情况,并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B1组阳性淋巴结个数[2(0,3)枚]和切除淋巴结总数[3(1,4)枚]均高于A1组[1(0,1)枚,4(2,7)枚)](均P<0.05),两组间其他临床及病理因素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1组1、3、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B1组,分别为75%、44%、29%和50%、15%、11%(χ2=11.311,均P<0.001)。扩大性根治术(HR=2.161,95%CI:1.222~3.821)、肝脏侵犯(HR=2.324,95%CI:1.305~4.139)、阳性淋巴结比率≥1/3(HR=2.927,95%CI:1.641~5.220)和ⅢB/ⅣB分期(HR=3.325,95%CI:1.750~6.320)是GB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扩大性根治术(HR=1.969,95%CI:1.083~3.581)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阳性淋巴结比率<1/3和肿瘤侵及肝脏时B1组的总体生存率明显低于A1组(均P<0.05)。结论对阳性淋巴结比率<1/3和(或)肿瘤侵及肝脏的pT3期GBC施行扩大根治术并不能提高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扩大性根治术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开放性胆囊癌手术(OC)的比较,系统性评价腹腔镜胆囊手术(LC)在胆囊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OC和LC治疗胆囊癌随机或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的所有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3月。由两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胆囊癌患者资料后,采用Cochrane library提供的软件RevMan 5.3和Stata13.1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了较新的15项研究,包括14项回顾性研究和1项前瞻性研究,共1 074例患者。其中接受LC的胆囊癌患者528例,接受OC的患者546例。分析后得出:相比于开放根治性切除术(ORC),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术(LRC)治疗胆囊癌患者的短期疗效显著,包括手术时间明显缩短(MD=-18.78,95%CI:-36.68~-0.88,P=0.04)、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MD=-166.57,95%CI:-248.51~-84.63,P<0.000 1)、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MD=-5.00,95%CI=-6.43~-3.57,P<0.000 1)、并发症发生率更低(OR=0.47,95%CI:0.28~0.79,P=0.004),但在长期生存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包括复发率(OR=0.48,95%CI=0.21~1.11,P=0.09)和5年生存率(HR=0.93,95%CI:0.54~1.61,I2=33.5%,P=0.198)。结论无论是根治性手术(RC)还是单纯胆囊切除术(SC),相比于传统的OC,LC的短期疗效更显著,长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文献质量和试验的限制,上述结论仍需要更高质量的研究予以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放射治疗联合中药制剂消癌平注射液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46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单纯放疗组(对照组,共23例)和放疗联合消癌平治疗组(观察组,共23例)。放疗方法两组相同,采用15MvX线常规放疗,剂量DT2Gy/1次/天,每周五次,总剂量D56-66Gy/28-33次/5.5-7周。观察组加消癌平注射液治疗,剂量20ml/1次/天,每周五次,与放疗同步,四周一疗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分别为89.96%和60.8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分别为13.04%和47.83%(P<0.05),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3.04%和43.48%(P<0.05),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17.39%和39.13%(P>0.05),毒副反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放疗联合消癌平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放疗毒副反应,提高了患者治疗耐受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晚期卵巢癌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近两年接收的58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新辅助化疗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9例患者给予传统化疗,实验组29例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观察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1个月CA125浓度分别为146.25min、186.21mL、73.26U/mL,各项数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1.8%vs65.6%)(χ2=5.862,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4%vs10.8%)。结论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提高患者近期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以及出血量,对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新辅助放疗方法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36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研究形式选择分组对比研究,由随机数表法展开分组。对68例观察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选择新辅助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68例对照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选择常规放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对比3年生存率以及治疗表现出的毒副作用,最终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两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完成治疗后,在3年生存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P<0.05);在出现放射性肠炎以及放射性膀胱炎等系列毒副反应概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宫颈癌患者(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辅助治疗方法选择新辅助放疗,患者生存质量提高程度明显,确保对复发病灶实施再次放疗的过程中,具有足够的剂量空间,最终显著提高了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探究不同化疗方案同期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采用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与实验组44例(采用替加氟+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5%)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3.2%)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0.9%,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中采用替加氟+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疗效与采用紫杉醇+顺铂化疗联合放疗治疗疗效相当,但是前者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在临床上应用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