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为一名山区地理教师,我时常目睹着在校园生活中同学们环保意识薄弱的种种表现,如:洗手之后不随手关水龙头:晚自修结束后班上电灯不关;随意破坏校园中的花草树木,乱扔果皮纸屑、矿泉水瓶、甘蔗渣的现象屡禁不止;随地吐痰现象随处随时都在发生:崭新教学楼走廊和班级的墙壁上赫然留着清晰可见的鞋底印迹和乱涂乱画的字迹;塑料袋、包装袋等白色污染随处可见……整个校园环境没有清洁可言。为此,我深刻认识到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渗透环保意识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从而使在校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并且能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并使他们将来走入社会以后依然能把环保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下面浅谈一下实施方法:首先,在新课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中出现的环境问题特意强调环保。如:在初一地理教材下册中,教学《亚洲和欧洲》时。我们可以指出亚洲有许多国家人口多、经济落后,造成人口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很尖锐:亚洲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并且指出原因。谈到欧洲时,我们应特别指出:北欧酸雨危害严重的原因是来自西欧工业发展过程中燃烧矿物燃料非常多,排放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多。产生酸雨,在来自大西洋西风带的作用下,于是把酸雨带到北欧地区并造成严重的危害。同样,在教授非洲、美洲及教材中提到的各地区和各国时也应一一指出主要的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让同学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环境意识也在逐日增强。
简介:环境恶化、资源短缺、人口膨胀、生产方式落后等正El益阻碍着人类社会前进的步伐,从而引起人们的注意,牵动着所有地球人的神经。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类社会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地理所研究和探讨的对象是大地表面的现象和事物。它承担着向学生进行正确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发展观的教育,使学生步人社会后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和领头人。因而在地理教学中树立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意识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之一。一、教师要充分理解和挖掘教材中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素材初中地理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中蕴藏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素材要充分理解,深入发掘。这样才能找准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结合点和切入点:1.环境观和资源观教育内容。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星球,它为我们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必需品:水、土地、空气、矿产、动物、植物……离开它们中的任何一样,人类都将无法存续。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环境的压力却明显加大。教材中大量的篇幅、图片显示着土地荒漠化、过度放牧、无计划开采、滥砍乱伐、水源污染等环境遭破坏的信息,为教师提供了详尽的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教学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