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3 个结果
  • 简介: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最杰出的音乐家之一。他出生于莫斯科的一个贵族家庭,很早便跟随尼古拉·兹维列夫学习钢琴,后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作曲。斯克里亚宾是一个在交响乐和钢琴音乐上的集大成肴他的早期作品以新的方式继承了俄罗斯的古典传统。

  • 标签: 斯克里亚宾 钢琴奏鸣曲 琴声 指尖 艺人 二十世纪初
  • 简介:在共性写作时期,调性音乐中,对于旋律的处理方法都是与和声的处理方法联系在一起的。从古典奏鸣式的诞生开始,调性结构布局就一直与之密切相关。主-属的两极调性关系从巴洛克后期到古典时期,所有的音乐结构体系都与之相关,以至于称为古典时期音乐写作的美学基石。进入二十世纪后,调性中心结构的瓦解以及曲式结构设计失去的传统理论的支持。现代音乐作曲家创作的过程中如何来处理曲式结构的生成技术,或者以什么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曲式设计。本文以二十世纪作曲家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前奏曲”为例,分析现代作曲家对于奏鸣式结构的观念。

  • 标签: 里盖蒂 奏鸣曲式 作曲技法 音色 调性
  • 简介:"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中,艺术家浮躁的问题比较严重,包括我自己,所以我尽可能地在写生时画得踏实一点,就是画得更慢点。看俄罗斯大师的原作,我深深地感觉到咱们这个时代的人在创作态度上跟那个时代的他们确实是不能相比,我们现在画画的单纯性少了,想得太多了。所以我想要回到艺术的原本,而这个问题并不是这次才有的感受,之前就有一些想法,想要做一些改变,只是这次的气场比较好,包括我们几位同行的艺术家,我们都是互相勉励的。我们知道艺术上的

  • 标签: 建作品 曲湘建
  • 简介:王國維《録》成書於1908年,次年由番禺晨風閣叢書刊行。此爲第一部中國戲總目,彙纂宋金元明清五代院本雜劇傳奇劇目,非徒爲考鏡之資,亦可作搜討之助。然十餘載後,靜安以爲此書未備,不欲重印。静安於1923年6月11日致陳乃乾書云:拙著《録》當時甚不完備,

  • 标签: 曲話 曲録 欲重印
  • 简介:贺绿汀(1903~1999)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影视歌曲和很多优秀的器乐作品,钢琴代表作有《牧童短笛》《摇篮》《晚会》等。钢琴小品《晚会》创作于1934年,原名为《闹新年》,这是一首描写解放区人民火热生活、庆祝一年一度新春晚会热闹场景的优秀标题钢琴作品,也是最早创作的、具有开拓意义的中国风格钢琴作品,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精神。作品在出色地表现民族乐器音响、吸收西北锣鼓音调和节奏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钢琴丰富的织体表现力,使各声部层次清晰可辨,并将民间吹打乐队锣鼓喧天、边区人民载歌载舞的欢庆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

  • 标签: 器乐作品 音乐教育家 民族乐器 艺术歌曲 贺绿汀 热爱生活
  • 简介:中国戏曲剧目众多,自元明清至现代,众多的学者进行收集整理,为戏曲研究者展现了中国戏曲剧目的繁荣与发展。因明清典籍浩繁,虽经众人努力,仍难成全璧。翻阅典籍之时,时有新的发现。这里笔者把检阅明清古籍所得的未被著录的家曲目略加考订,供研究者参考。一、明李佳徵《琴剑记》李佳徵《琴剑记》传奇,未见著录。李佳徵生平、著述见明丁绍轼《丁文远集》卷十二《广西桂林府别驾

  • 标签: 曲家曲目 曲目考遗
  • 简介:孙以强,著名华裔作曲家、钢琴家。出生于上海,5岁开始学琴,后进入上海音乐学院系统接受音乐教育,谱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20世纪60年代,我国掀起一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孙以强也来到农村和农民们一起劳作。打谷场上飞扬的稻谷、农民辛勤的劳动场面和丰收的喜悦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作品以江南民间音乐曲调为素材,民族五声调式结合西方三段式结构,

  • 标签: 民间音乐 音乐教育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作品 五声调式 单三部曲式
  • 简介:道光、咸豐年間姚燮編纂《今樂考證》所引《考》,即指《曲目表》或《海目》,姚氏並未見過《考》原書。根據凌廷堪的書信、焦循日記以及《考》與《雜劇新編》的關係,可知《考》是焦循欲撰而始終未撰之書。

  • 标签: 姚燮 今樂考證焦循 曲考
  • 简介:中國的俗文學研究,在當代學科體系中,一直處於尴尬的境地。它在'古代文學'與'近代文學'學科中,衹能作爲附庸而存在,而'現代文學'又將它婉拒於門外;欲靠往'民間文學'一科,或以爲該科的主體乃是口頭流傳的文學。於是乎,除戲、小説而外的俗文學,幾無立錐之地。有感於此,我們創立《戲與俗文學研究》,希望能夠爲從事俗文學研究的同道提供一個平臺,以促進研究的進展。同時,希望借此刊物,倡導重視文獻與實證的學風。特别是

  • 标签: 俗文研究 曲俗文
  • 简介:"温家,猴儿大小有两下",这句民谣在晋商故里山西祁县广为流传。这里的"温家",是指山西祁县温村的家家户户;"猴儿大小"泛指不同年龄的人们;"有两下",指擅长武术,喜欢舞枪弄棒。温村作为山西省著名的武术之乡,素有尚武习武的传统,迄今已有近1500年的历史,温武秧歌正是在这方武术土壤中孕育诞生的。温武秧歌不同于戏剧舞台上的其他武戏,它是一种以武术为核心表演手段,融音乐、舞蹈、说唱、文学、美术于一体

  • 标签: 曲村 武术技术 武术之乡 山西祁县 曲家 表演手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孟姜女故事自春秋伊始至今,流传不息。围绕孟姜女故事的民歌传唱,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孟姜女调。文章以《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的近370首孟姜女调为曲谱材料,对其进行详尽的旋律学分析,析出江苏民歌《孟姜女》为该调系"拟母"的合理性,进一步对其曲调的几种变体形式给予归纳研究,得出一首曲调是否属于孟姜女调的"不变"要素是"特性音调"和"各句落音";并在"不变"的基础上归纳出孟姜女调中不同的变体形式。这一研究,梳理了同宗民歌的流变和分化布局,是对孟姜女文化现象的一个重要补充。

  • 标签: 孟姜女调 拟母曲 变体 江苏民歌《孟姜女》
  • 简介:刘天华先生的创作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和西方音乐元素很好的结合,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笔者通过对《改进操》的演奏、查找资料并且深入研究,分析其创作背景与社会背景的关系以及近代知识分子与琵琶音乐的关系,深刻体会此曲节奏与速度较大幅度的变化,古琴空散泛音、绰、注等演奏技法,和对原有传统技法组合进行拓展的实践以及变奏、顶针、再现、首尾互搭、“点”与“线”等技巧相结合的灵活运用。并通过掌握技巧上的难点同时体会其创作上如何借鉴西方作曲技法然而却没有留下明显的西方音乐痕迹的创作特点。

  • 标签: 刘天华作品 改进操 艺术表现
  • 简介:音乐会练声是指没有歌词的声乐作品。它是声乐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理清音乐会练声产生、发展的历史线索,对于研究、把握并进而准确、妥帖地诠释以及在声乐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它,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音乐会练声曲 发声练习曲 声乐练习曲 艺术歌曲
  • 简介:2月28日,薛宝琨先生走了。在寒风瑟瑟的津城里,这个消息无疑让很多曲艺人心中增添了更多的寒意。薛宝琨先生恐怕是现在大多数曲艺人第一个能想起的曲艺理论家。他的著作和观点一直指导着我们的研究方向。像如今很多观众都熟知的"侯宝林把相声变得文明了""相声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其讽刺作用"等基本理论,都出自薛宝琨先生的著作。

  • 标签: 理论家 侯宝林 曲艺 著作 相声 人心
  • 简介:研究家久保天隨稱'森槐南博士爲明治時代詞研究的開山',並坦言自己和塩谷温從事戲研究是受到森槐南的影響。但青木正兒却在1948年時説,狩野直喜纔是'日本元曲研究的鼻祖'。青木正兒之説晚出而影響更大,之後,森槐南在戲研究領域的開創功績,竟無人問津,即使日本的戲研究者對他也是所知甚少。本文通過對森氏所作戲研究的研討,認爲森槐南纔是近代學術史上中國戲研究的開創者。森槐南從小即廣泛研讀戲,並能用漢文撰寫傳奇,還撰有不少題詠戲的詩作。後兼任東京專門學校(早稻田大學前身)講師(1890~1895),首次在課堂上講解了戲作品。他在1891年3月14日在日本東京的文學會上所做的《支那戲一斑》,是近代第一個關於戲的公開演講。此後在《支那文學》《早稻田文學》《城南評論》等刊物上發表了諸多戲有關論文、譯文。正是在他的影響下,他的弟子、學生如野口寧齋、柳井絅齋等也紛紛涉足戲研究。森槐南後來擔任東京帝國大學講師(1899~1911),主要講授詞,成爲在帝國大學講壇講授中國戲的第一人,其講義《詞概論》,對唐宋以後戲演進變遷有出色的闡述。1911年3月,因槍傷久治不愈而去世,年僅49歲。森槐南逝後一年,塩谷温擔任東京大學中國文學講座,與京都大學的狩野直喜東西並峙,使戲講授研討成爲新的潮流,而森槐南的功績則已被遮掩,竟漸歸於無聞。

  • 标签: 森槐南 戲曲研究 日本漢學 元曲研究
  • 简介:清代戲價值大而研究者少,下筆易而突破難,關鍵問題是研究資料難以搜訪。儘管經過衆多學者的不懈努力,資料搜集工作已取得一些成果,但相對於清代戲史料的總量而言,還有相當多的散見史料有待發掘。目下的史料整理,仍難以滿足研究者的需要。鑒於此,本書編者承前賢時彦之餘緒,計劃編纂一套《清代散見戲史料彙編》,分爲《詩詞卷》《方志卷》《筆記卷》《小説卷》《詩話卷》《尺牘卷》《日記卷》《文告卷》《圖像卷》等,將依次推出,以期對清代戲的整體研究有所助推。已出版的《詩詞卷·初編》《詩詞卷·二編》,共收録清代600餘位作家的2576題(4000首左右)涉劇詩、詞。本編爲《方志卷·初編》,共使用方志320餘種,搜得涉劇(含伎藝表演)内容1636則,資料涵蓋25個省。所收散見戲史料的學術價值,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頻繁的節令慶典、密集的廟會祭儀與戲、歌舞等伎藝表演的密切融合、互爲作用。村鎮必有廟,有廟必有祭,有祭必有會,逢會必演戲,已成爲傳統社會民間生活之常態,這大大提高了戲的地位,甚或有人將戲與被奉爲儒家經典的《詩》等量齊觀。二是戲、歌舞、雜耍等表演伎藝的多層面載述。在伎藝表演方面,如鐵花、橋燈、龍舟、抬垛、緣竿、猴戲、説平話、跳脚舞、跳端公、秧歌、節節高、雲車等,均曾涉及。在戲演出方面,清戲、囉囉腔、梆子腔、南腔、昆腔、弋陽腔、秦腔以及採茶歌、花鼓戲、影戲等各類戲及地方聲腔的生存狀態與活動場景均有載述。在演出場所方面,有各神廟前戲臺(或戲樓)的演出、搭臺演戲、在船上或水面演劇等。在戲班社的運作方式上,主要有熱心人士'醵錢演劇'、農民主動凑錢演戲、商賈富豪(6流出資演戲、靠演出基金盈利所得支撑演出等形式。三是在劇目著録�

  • 标签: 清代 方志 戲曲史料 學術價值
  • 简介:祁彪佳《远山堂品》乃据吕天成《品》扩展而成,不仅在收录传奇的数量上大大超过了吕天成《品》,“新旧诸本,盖倍是而过之”,而且纠正了吕天成《品》“后词华而先音律”的偏颇,提出了“赏音律而兼收词华”的学主张①,在明代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现存《远山堂品》虽然只是残稿,但仍然包含了400余部传奇作品,是我们认识明代学和戏曲发展史的重要文献.

  • 标签: 堂曲品 彪佳远山 成书时间
  • 简介:《春到湘江》是一首著名的古筝独奏曲,它是由王中山先生根据同名竹笛进行改编和移植的一首作品,本文对《春到湘江》的创作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将音乐情感和演奏技巧在乐曲中运用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了移植乐曲对古筝在民族乐器发展中的影响。

  • 标签: 创作背景 演奏技巧 音乐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