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象思维发展是文字萌发内在动力,文字起源始于文出现,经衍象孳形过程,最终形成完整文字体系。双墩刻画符号是七千多年前先民取象比类,刻画成文珍贵记录。双墩刻画符号未必记录语言,尚处于文阶段,而不是字阶段,其中蕴藏着汉字和易道思想共同基因——象。由文到字衍象孳形过程中,指事与象形皆遵从书共法——象,指事象大类,象形象小类,指事先于象形,逻辑与历史相统一。观物取象,即象思维下类认知,我们称为原象认知。是一种道性认知,中华道性文化即萌蘖于此。

  • 标签: 双墩刻画符号 中国文字起源内在机制 衍象孳彤
  • 简介:1991年8月8日,杨尚昆主持召开中共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批准出版《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中国共产党七十年》是中央党史研究室根据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决定,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年而撰写。全书简明而又完整地叙述了党70年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力求答复人们关心与党史有关一些深层次问题。邓小平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 标签: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历史 党史工作 中共中央 党史研究室 深层次问题
  • 简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对于十月革命后苏俄社会,艺术家们充满了创作激情。他们选择与时代相关主题来描绘革命、人民、领袖,其中许多作品延续了19世纪末现实主义绘画传统。本文将主要通过"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藏十月革命文物展"中部分历史题材画作,并结合历史记述、美术构图、色彩、政治象征、手势语言等进行初步分析,探讨作品如何反映历史真实和政治需求,关注画家情感表达与作品环境营造,揭示如何运用图像符号来传递信息,进而反映一个时代精神世界。

  • 标签: 十月革命 油画 历史叙述 意向表达
  • 简介:1916年12月,蔡元培从上海出发,在风雪中抵达北京,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此后由他催发、护持新文化运动,影响、改变了这一百年来中国文化历史走向。他领袖群伦,兼容并包,也一生为人所包围,只留下夹缝里盛名。

  • 标签: 历史走向 蔡元培 新文化运动 大学校长 中国文化 兼容并包
  • 简介:奉化溪口系千年古镇,唐贞元中(794前后)溪口开始有人居住(清《乾隆奉化县志》)。宋景德三年(1006)溪口建村(清《乾隆奉化县志》)。宝庆年间(1225~1228),称坊,人口近八千(《四明宝庆志》)。元代溪口称市(邓牧:《雪窦游志》),意为商品集散地。清代是“奉邑一大镇,百货俱集,远近居民数千家”(徐兆昺:《四明谈助》)。光绪三十二年(1906)称镇(《光绪奉化县志》)。

  • 标签: 历史巨变 商品集散地 故里 奉化 县志 乾隆
  • 简介:《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理政方案著作,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所有方面,体大思精,学术与治术无所不包,因而受到历代学者重视,成为政治家取法楷模,帝王、学者取之不尽的人文典范著作。《周礼》方志价值在于,《周礼》不仅构建了地情职官制度以及地情档案保存制度,而且出现"方志"一词,形成后世方志基本内容体系,把地情对于治国理政作用摆到了不可或缺重要地位,揭示了治国理政与了解掌握地情之间内在规律和密不可分关系,为方志形成和发展编纂奠定了基础,开启了后世专门编纂方志之门。

  • 标签: 《周礼》 方志学 价值
  • 简介:2016年,有关中国边疆治理、疆域沿革、边疆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与互动等中国边疆研究领域最新成果,为西藏历史研究提供了更具启发性、更为多样化思考维度.古代藏族与汉文史籍所载西羌、南羌、月氏、西戎诸族之间同源关系,堪称上古西藏经古代丝绸之路与中原文明交流互通关系之明证.回顾历史是为经世致用.青藏高原考古、藏文文献整理与研究等专题领域新成果,不但为象雄、吐蕃时期西藏历史研究继续提供实证,更进一步激发学界关于古代西藏在丝绸之路上重要地位热议.这一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研究趋势,为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建立健全具有中国特色边疆学理论体系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标签: 中国边疆学理论 象雄吐蕃 “一带一路” 综述
  • 简介:自“鹅湖之会”以来绵历七八百年“朱陆异同之辨”,是考察理学史、朱子一条最具“原生态”发展脉络。留存至今“朱陆异同”历史文献,数量宏富,弥布四部,是研究“朱陆异同之辨”历史衍变基础。这些专门或主要讨论“朱陆”、“朱王异同”议题文献,以专书与单篇两大类型存在。通过集聚文献而形成“云数据”平台,来俯瞰历史“朱陆异同之辨”,自必会获得诸多新认识和有益启示。

  • 标签: 朱陆异同 历史文献 朱陆异同之辨 历史衍变
  • 简介:国际战略重要基础之一在于相关地理知识掌握。在中俄三百余年边界交涉中,俄国一直持续不断地对中俄边境地区(有时深入中国境内)进行科学地理考察,以期获得详尽地理知识,绘制精确地图。这些在中俄边界谈判和边界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在长期中俄边界交涉中,俄国可谓占尽优势,这背后是以坚实近代地理学知识和科学地图绘制为支撑

  • 标签: 地理学考察 地图绘制 边界形成 中俄关系
  • 简介:2010年在成都出土《李君碑》为墨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基础资料。从始刻于阳嘉二年《李君碑》记载看,东汉时期仍然儒墨并称,并可在学校公开传授墨家学说。这与史学界通常认为,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墨几成绝学定论不符。墨由显而绝是自然衰微结果,与统治者打压并无太多联系。其衰微直接原因在于缺乏传承与创新。碑文"同心齐鲁,诱进儒墨"为墨子是鲁国人提供了新佐证。

  • 标签: 李君碑 墨学 价值
  • 简介:本文通过历史简略描述,解释清代蒙古地区盟旗制产生、存在、变化与作用。回答这个问题目的是希望通过对盟旗制历史认识,了解边疆政治制度特殊性和历史作用,以便"古为今用"。环绕中国边疆除东部沿海外都是异于内地少数民族区域,在历史上各朝代都存在如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问题,本文用意也就是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

  • 标签: 盟旗制 历史作用 现代意义
  • 简介:由赵轶峰教授倡议召开“评论与反思——中国古代史研究国际视野”学术研讨会,是一个颇具学术价值和理论价值选题。它触及到当下国际交往大背景下历史研究一个基本问题。在历史研究中我们是否需要国际视野,这早已不是一个疑问。实际上远在呼吁全球史之前20世纪40年代,翦伯赞就已经在自己从事先秦和秦汉史研究中,实践了由中国看世界,由世界看中国理念。

  • 标签: 历史研究 情怀 国际视野 学术价值 学术研讨会 古代史研究
  • 简介:白云溶洞——江夏历史发端在远古洪荒时代,万类霜天竞自由,人类也开始进入江汉这个原始地带。1985年,在江夏纸坊白云洞发现乳齿象、剑齿象牙及其他动物化石10余种,属于更新世晚期南方常见“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距今约1.8万年至1万年左右,其年代与北京山顶洞人同期,并发现了人工用火痕迹和鹿角刮削痕迹,推测这里曾经有古人类活动或居住过,揭开了远古蒙昧时期人类在这里进行创世活动秘密。

  • 标签: 文化源流 江夏 历史 古人类活动 综述 动物化石
  • 简介:十几年来,我在收集娄烦县历史文化资料过程中,收集到七份娄烦革命历史证件,一份为抗日战争时期娄烦群众向驻地八路军交军粮收据,反映是抗战时期军民关系。另外六份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初和抗美援朝时期娄烦籍五位革命军人历史证件。从这些证件可以看出我党从过去到现在对革命军人嘉奖、优待和安置政策是一贯。这些证件,对研究党史、军史,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战斗英雄 退休证 八路军 行政公署 牺牲军人家属 郭建军
  • 简介:海登·怀特历史叙述主义和F.R.安克斯密特历史表现论是当今西方史学理论与历史哲学领域并列两大范式。有趣是,海登·怀特另一大史学创见--影像史学并未在其自身学说中获得最充分理论价值,反而在安克斯密特历史表现论视域下成为绝佳史学叙述载体。在历史表现论视域下,影像史学在知识传播和美学表现两方面都具备一种特殊"实验性",即基于不确定条件探索性。因此可以成为历史教育完成知识传播与文化渗透双重目标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相应,也应具有较专门方法论。

  • 标签: 历史表现 影像史学 历史教育
  • 简介:在砂华史界中,已有不少文化人士撰写1857年石隆门华工起义事件文章,最远可由1937年新加坡史家叶华芬肇始,近期则有集民间口述历史于大成刘伯奎,他们都为砂华史界留下了重要华工论述。笔者撰述此文之前,承砂华史界耆老朱敏华先生提供一份名为《研究“1857年石隆门华工事件”中英文参考书目》。①如果详看砂拉越华工历史研究大事表,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华工历史专著,都是二十世纪晚期才完成,大规模文教界人士组团前往石隆门与新尧湾两地进行考察,更是近十年才有的事情。

  • 标签: 历史建构 身份认同 1937年 文化人士 口述历史 参考书目
  • 简介:高中历史是高中一门重要学科,随着新课改不断更新,高中历史教师要想做教学工作,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新课改,根据新课改要求来选择合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在新课标下对历史教学进行探索。

  • 标签: 新课标 高中历史 教学 探索与实践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启,历史学研究计划性逐渐凸显。自1949年至1966年“十七年”间,中国先后产生过十二年规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三个不同历史研究规划。这些规划虽没有得到很好执行,但它们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反映出当时史学界问题意识,具有较高文献价值与学术价值。

  • 标签: 十七年 历史学 哲学社会科学 研究规划
  • 简介:作为历史教育主要工具,历史教科书在清季开始登上教育和学术舞台。当时中国历史教科书对清朝历史叙述,大体是基于“本朝史”书写框架;进入民国后,历史教科书基本内容虽然短时期内未做大变动,但基于民国共和立场书写清朝历史则成为教科书编者共识,一些基本价值判断发生巨变。本文从书写原则、书写策略等方面,以及民族、国家认同等视角,对清季民初之时历史教科书中清史叙述进行分析,以期为历史学如何求真与致用,提供一个典型案例。进而思考这样清史叙述如何影响甚至规范此后清史研究脉络、走向等重要学术问题。

  • 标签: 清季民初 历史教科书 清史叙述
  • 简介: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古老石头城逐渐发生了一些新变化,在此也出现了不少社团组织、行(专)业协会。其中具有官方背景和俱乐部性质者,则有以黄埔军人为对象励志社(旧址在今钟山宾馆内)、以公务员为主体公余联欢社、以联络国际人士情感为目的国际联欢社(旧址在今南京饭店内)等。笔者现据史料对公余联欢社作一基本介绍,以飨广大读者。该社乃国府“公务员之家”,首任主任理事为褚民谊据民国《公余联欢社三周年特刊》等载:该社秉持以“提倡公务员正当娱乐”、联络相互感情及促进工作效能等为宗旨,系民国时期公职人员业余时间生活联欢团体组织。

  • 标签: 民国时期 南京 面纱 历史 首都 社团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