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俯卧位矫正后位与横位转至前位的矫正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妇产科收治的后位和横位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62例采用自由体位,观察组患者62例通过侧俯卧位指导改变孕妇的体位来纠正胎儿的胎位,对比两组患者的胎位纠正情况和分娩方式。结果观察组患者胎位矫正率为72.58%,对照组产妇的胎位异常的矫正率为54.84%,观察组患者的剖宫产率为12.90%,对照组剖宫产率为40.32%,观察组产妇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后位和横位的产妇来说采用侧俯卧位合理的指导方式能有效的纠正其胎方位,减少难产和剖宫产的发生率,因此非常值得临床分娩中推荐使用。

  • 标签: 侧俯卧位 枕横位 校正效果
  • 简介:有些遗憾伤及骨髓,一生难以治愈;有些虽可弥补,但时不我待,行须及时。父亲去世前的那个暑假,我回家探亲。临睡前父亲犹豫再三,然后怯生生地小声对我说:“要不,你晚上陪我睡吧?”因为已经习惯于独睡,我委婉地拒绝了。父亲很尴尬,也有点无奈,赶紧转移了话题。

  • 标签: 母亲 父亲 去世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持续性后位、横位产妇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持续性后位、横位在骨盆无异常、胎儿不大时,可以试产。

  • 标签: 持续性枕后位 枕横位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手法旋转横位和后位对产程的影响。方法手法旋转使横位和后位转为前位。结果降低了头位难产率,成功率高,本组成功率为95%。结论手法旋转胎方位操作简单,易掌握,且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方法有效。

  • 标签: 手法旋转头位难产 枕横位 枕后位
  • 简介:摘要胎头位置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因素,而持续性橫位和持续性后位是胎头位置异常的重要因素,如不能及时纠正则易造成难产,增加剖宫产率,手术助产率,对产妇及胎儿造成很大的损伤。

  • 标签: 头位难产 手法旋转
  • 简介:目的观察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对固定颈角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5月~2016年3月我科采用综合策略(后颈角和Takami'颈角)完成后路颈融合术的13例患者资料,男3例,女10例;年龄31~60岁(平均42.9岁)。50例年龄20~60岁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获得正常人群后颈角和Takami'颈角的数据;术中基于上述数据调整固定角度。记录患者术前和术中颈角度的变化,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和V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X线平片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各随访时间点颈角和下颈椎曲度变化情况。结果术前6例患者Takami'颈角为非正常值,其中4例患者后颈角及Takami'颈角均为非正常值。1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即刻后颈角及Takami'颈角都在正常范围之内,无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随访12~48月(平均27.4±15.1月),术后患者颈部疼痛及神经功能获得显著改善;末次随访,VAS评分由术前6.4±0.8分降至2.9±0.6分;JOA评分由术前12.9±2.3分改善至15.3±0.9分。术后各随访点颈角及下颈椎曲度无显著变化(P〉0.05);至末次随访,13例患者颈部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颈融合术中应用综合策略有助于选择合理的固定角度并避免颈角度不佳所致各种并发症,从而获得满意的手术疗效。

  • 标签: 枕颈角 策略 后枕颈角 Takami'枕颈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下远外侧入路显微外科切除枕骨大孔区前方及外侧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自1995年9月至2002年10月应用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区前、外侧肿瘤10例,其中脑膜瘤5例、复发性脊索瘤2例、舌下神经鞘瘤2例、颈静脉球瘤1例.结果本组10例中,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出现后组颅神经麻痹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该入路可增加术野空间,从更大程度上显露肿瘤组织,有利于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神经的牵拉.

  • 标签: 枕下远外侧入路 切除 枕大孔 肿瘤 脑膜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横位及后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持续性横位及后位358例孕妇和同期358例前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位异常者,宫缩乏力明显增加导致潜伏期延长、宫口扩张延缓、胎头下降延缓或停滞、第二产程延长的发生率高于前位组(P均<0.01),活跃期延长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持续性横位及后位组胎吸助产、剖宫产、软产道裂伤、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率高于前位组(P<0.01或0.05)。随着胎儿体重增加,持续性横位及后位剖宫产率增高(P<0.01)。结论持续性横位及后位是导致难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易致母儿并发症增加,及时处理并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枕位异常 胎儿体重 产科处理 分娩 母儿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横位和后位的诊断和处理,指导临床科学。方法整理我院自2009年6月—2011年6月,住院分娩2698人中持横位和持后位354例,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说明持横位与持后位除绝大多数需行手术产,部分病例可用手法纠正及利用孕妇体位矫正而由阴道自然娩出外。结论如果发现及时,处理正确,部分横位和后位的产妇可顺产或经阴道助产分娩,尽量减少母儿并发症。

  • 标签: 胎头位置异常 头位难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由体位对持续性横位后位的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22年7月-2023年7月之间收治的持续性横位后位产妇设为观察对象,总计6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这60例持续性横位后位产妇进行分组,其中采用截石位分娩的30例产妇被划分至常规组中,接受自由体位分娩干预的30例产妇被划分至研究组中,并设置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不良母婴事件以及产程时间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测评产妇自然分娩率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率高于常规组(P<0.05);测评产妇不良母婴事件结果显示,研究组不良母婴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测评产妇产程时间结果显示,研究组产妇产程时间较短(P<0.05)。结论:对于持续性横位后位产妇来说,不需采用自由体位干预,这有助于缩短其产程时间,降低不良母婴事件发生率,提升其自然分娩率,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自由体位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 效果 观察
  • 简介:当我们结束一天工作,难免脖颈酸痛,想通过睡眠充电再正常不过。然而,假如第二天醒来,非但没有满血复活,反而觉得脖子肩膀更加僵硬不适,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是夜夜伴你入眠的枕头出了问题?走进家居店,或者点开购物网站,当我们想要买个舒服的枕头时,难免会被市面上眼花缭乱的'功能'搅乱选择:甚至,经过厂商广告的'教育',说不准我们中的一些人连究竟该以什么姿势入眠,都不确定了。

  • 标签: 购物网站 生理弯曲 枕芯 材料工业 颈曲 回弹力
  • 简介:夜未央时.捧一本书,便找到了对语的空间。痴迷于方块字组合生出的万种风情,久之竟恍入书境,待黄粱饭熟。东方大白,方知是书香入梦而来,不禁抚书而笑。

  • 标签: 读书 夜晚 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对横位与后位的影响。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中选出100例进行研究,其中50例产妇在第一产程中采用床上卧位的方式待产,其余50例产妇的第一产程为自由体位方法待产,分别列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通过观察与记录分析两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第三产程的时间,妊娠结局以及出现的宫缩乏力、骨盆异常等异常状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以及第三产程的时间均比对照组产妇更短,P<0.05,最终顺产的有24例,顺产率达到48%,高于对照组的22%,剖宫产率为52%则低于对照组的78%,P<0.05,发生宫缩乏力、骨盆异常等异常情况的概率为42%,低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前位与后位产妇在第一产程中选择自由体位,能够确保产妇在适合自己的舒适体位中推进产程,有助于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和产程异常率,更能保障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具有较高的产科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产科 第一产程 自由体位 枕横位 枕后位 影响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