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较大样本观察晕可消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及其对红细胞流动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门诊病例2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晕可消组)102例,对照组(维脑路通组)101例,治疗10d后行疗效评定并以荧光偏振法检测红细胞流动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并显著改善了红细胞流动.结论:晕可消胶囊具有改善红细胞流动作用,用于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标签: 晕可消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红细胞膜流动性
  • 简介:目的:探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作用机理.方法: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砒霜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的作用,通过荧光光度测定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流动细胞周期.结果:砒霜能使K562细胞流动增高,G0-G1期细胞百分数减少,S期细胞百分数增加,并具有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

  • 标签: 注射 砒霜 血清 白血病细胞膜流动性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材料科学的进步促进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近年来,利用细胞包被技术赋予目的材料生物活性为医用材料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细胞展示技术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细胞展示技术通过展示细胞表面特定成分,增强或赋予细胞特定功能,再将其与生物材料结合,精准地增强和赋予材料特定的生物功能。本文提出细胞展示技术的概念,对其定义、分类、理论基础及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系统阐述,并分析该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细胞膜 细胞膜展示技术 预处理 膜成分 生物材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气相色谱法测定人红细胞反式脂肪酸的效果。方法用梯度离心法从全血中分离出红细胞;选用三氟化硼一甲醇作为衍生剂,进行脂肪酸甲酯化,然后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检测红细胞中3种反式脂肪酸(t—C16:1、t—C18:1、t—C18:2)的含量。结果该方法可使人红细胞上的3种反式脂肪酸(t—C16:1、t—C18:1、t—C18:2)得到良好分离,回归方程分别为Y=306.50X~0.7042、Y=242.58X-4.8796、Y=423.18X-3.0270,相关系数在0.9944~0.9991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红细胞反式脂肪酸的回收率为80.9%-113.7%;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9%~8.0%。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有效分离反式脂肪酸,分离效果好,适用于临床上检测血液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

  • 标签: 红细胞膜 反式脂肪酸 色谱法 气相
  • 简介:目的:研究葛根素对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3种活性氧产生体系诱发脂质过氧化为实验模型,观察了葛根素对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防护作用.结果:葛根素对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H2O2及UV射三种方法引起的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生成增加均有抑作用,其作用呈剂量依赖,IC50分别为16.95、14.44和14.90mg/L.结论:根素对自由基引起的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有防护作用.

  • 标签: 葛根素 红细胞膜脂质 过氧化损伤 自由基 中医药疗法 家兔
  • 简介:本文采用IR和^31PNMR方法研究了顺铂及其类似物与人红细胞磷脂的相互作用。与对照相比,顺铂及其类似物加入人红细胞以后,使得红外波谱的1300-953cm^-1频区发生明显改变。结果分析提示,顺铂等铂配合物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和某些配位的方式,即主要与磷脂的极性头部相互作用,12小时动力学实验进一步表明顺铂的作用是一个可恢复的作用过程,而其它的铂配合物的作用则不可恢复。^31PNMR实验得到与IR分析相似的结果,对此进行了讨论。

  • 标签: 顺铂 红细胞 膜磷脂 相互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的血液保存液与ACD配方保存液对储存血液红细胞Na+K+-ATP、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血标本分实验组A和对照组B,每组均为相对应的1~10管;A组保存液为ACD配方保存液和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B组保存液为ACD配方保存液,比较两组采血后第1、3天红细胞Na+K+-ATP、Ca2+Mg2+-ATP酶活性,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B两组标本第1、3天分别测定红细胞Na+K+-ATP及Ca2+Mg2+-ATP酶活性,其中A组Na+K+-ATP酶活性分别为16.51±5.23、11.60±5.11,B组为12.90±6.01、6.31±3.67,A组Ca2+Mg2+-ATP酶活性分别为16.09±6.03、11.75±6.70,B组为12.38±5.37、5.05±3.23,A与B两组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D配方血液保存液加入丙氨酰谷氨酰胺制成血液保存液,与ACD配方血液保存液对存储血液红细胞Na+K+-ATP、Ca2+Mg2+-ATP酶活性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红细胞保护作用优于ACD配方保存液。

  • 标签: 血液保存液 抗凝剂 红细胞膜 ATP酶活性
  • 简介:目的 研究洛贝林调节多巴胺在细胞内外分布的作用位点及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六羟基多巴(6-OHDA)损伤偏侧部分多巴胺纹状体系统模型、Sprague-Dawley(SD)鼠纹状体突触体摄取实验和神经母细胞细胞系(SK-N-SH)及永久转染细胞多巴胺转运蛋白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研究洛贝林作用位点及其机制。结果洛贝林可以有效降低6-OHDA损伤大鼠对阿朴吗啡的敏感性;洛贝林在细胞水平有效抑制多巴胺转运蛋白的转运活性,重新分布多巴胺在细胞内外浓度,而对多巴胺转运蛋白的释放功能没有影响。结论洛贝林通过有效抑制细胞多巴胺转运蛋白的摄取功能增加突触间隙内多巴胺浓度;洛贝林是多巴胺转运蛋白的有效抑制因子。

  • 标签: 洛贝林 多巴胺转运蛋白 抑制
  • 简介:目的:作为一种新型生物亲和色谱技术,细胞色谱(Cellmembranechromatography,CMC)始创于1996年。细胞固定相(Thecellmembranestationaryphase,CMSP)由多孔硅胶包被生物活性细胞组成。本文研究了细胞色谱系统中受体和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评价了细胞色谱法用于亚型受体研究的精确和可行。提供受体高表达HEK293α1A、HEK293α1B。细胞色谱系统和技术路线,为肾上腺素受体亚型高选择配体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

  • 标签: 细胞膜色谱法 选择性配体 色谱系统 Α1B 细胞膜固定相 受体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子代红细胞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儿童共58例,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儿童58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两组儿童的空腹、餐后2h血糖(FBG);空腹、餐后2h胰岛素(FINS)等指标,对比两组儿童高低亲和力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数目。结果糖尿病组儿童高低亲和力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数目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儿童存在胰岛素抵抗,且与红细胞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下降及肥胖有密切关系。

  • 标签: 妊娠糖尿病子代 胰岛素抵抗 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对大鼠脾缺血再灌注的保护机制。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4组(每组8只),分别为假手术组(Ⅰ组)、缺血再灌注组(Ⅱ组)、针刺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Ⅲ组)、缺血再灌注6h后针刺组(Ⅳ组)。制取脾标本,观察其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和caspase-8蛋白。结果caspase-3蛋白的表达在Ⅲ组和Ⅳ组明显少于Ⅱ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Ⅲ组的表达又少于Ⅳ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caspase-8蛋白的表达在Ⅱ组,Ⅲ组和Ⅳ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以抑制大鼠脾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且缺血再灌注前进行针刺预处理这种保护作用更明显。

  • 标签: 针刺 缺血/再灌注 caspase-3 caspase-8
  • 简介:摘要:药学研究主要指针对药物研发、制备、合成、安全等方面进行的研究,其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索和开发新的药物,并实现对已有药物疗效、性能等的优化,以提升整个社会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细胞色谱法主要指一种液相色谱技术,该技术应用于药学研究中,能够通过人工创造细胞环境的方式,模拟药物在细胞中的作用,有利于研究人员评估药物性能、代谢等重要参数。

  • 标签: 细胞膜色谱法 药学研究 应用 药物筛选
  • 简介:顺铂淬灭红细胞蛋白的内源荧光存在浓度依赖关系,这种性质可用以测定铂与膜蛋白的作用程度,在氯离子和硫酸根存在下,顺铂的淬灭作用减弱,二者作用也与pH有关,低pH条件作用较强,根据顺铂对醋酸汞荧光素标记膜蛋白的荧光的影响,认为铂与膜蛋白巯基结合,基于共存阴离子的影响,讨论了顺铂-膜蛋白可能的反应机制。

  • 标签: 顺铂 红细胞 膜蛋白 相互作用 荧光分光光度法
  • 简介:细胞转运机理和细胞外腺苷三磷酸(eATP)对葡萄糖的细胞转运作用及2型糖尿病的eATP检测结果,分析2型糖尿病的细胞功能状态和胰岛素及其它激素的分泌特点,探讨胰岛素抵抗的原因和细胞功能缺陷的原因。结果:血浆eATP不足导致细胞转运障碍而致多机体细胞功能缺陷,多激素分泌异常,胰岛素抵抗。结论:细胞转运障碍导致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内在原因。化学物质使用,饮用水加氯消毒,各种抑菌剂、防腐剂、抗生素、药物的应用等因素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外在原因。

  • 标签: 2型糖尿病 细胞膜转运 eATP细胞功能
  • 简介:目的寻找不同分化潜能的真皮干细胞的差异膜蛋白。方法通过选择性地抽提三向分化克隆的细胞蛋白.与二向分化克隆进行对比分析,以筛选出与分化能力下降有关的细胞相关蛋白。三向克隆与双向克隆的膜蛋白经2-D电泳、质谱分析及Western—Blot检测,初步确认二者之间的明显差异蛋白。结果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二者的差异蛋白主要有10种膜相关蛋白,其中膜表达差异较显著的蛋白质,如:AnnexinA2isoform1(ANXA2)、Prohibitin(PHB)、Proteindisulfide-isomeraseA3(PDIA3),均与细胞分化有关。结论ANXA2、PHB、PDIA3在不同分化潜能的人真皮干细胞上表达存在差异,提示了这几组蛋白质参与了该细胞的分化,为初步筛选多潜能真皮成纤维细胞,以及进一步研究其分化的机理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深入探索的新方向。

  • 标签: 成纤维细胞 真皮干细胞 克隆 膜蛋白
  • 简介:中药经过了长期的临床试验,具有可靠的治疗效果,并为新药开发提供极好的活性化合物库,已逐渐得到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中药中通常含有成百上千的化学物质,但其中只有少数的化合物具有药理作用,而其余大多数成分的存在使得分析和筛选中药的活性成分非常困难。因此,探寻用于分析和筛选中药活性成分的策略是中药研究中长期关注的问题,细胞色谱法已成为研究中药活性成分的有效方法。本文将概述细胞色谱法的原理、特点、应用前景及其在中药研究中可能面临的问题,细胞色谱法在中药活性成分分析和筛选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

  • 标签: 细胞膜 细胞膜色谱法 筛选 活性成分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及评价协助诊断葡萄糖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GLUT1-DS)的新方法。方法回顾分析。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儿科及上海德济医院营养科就诊的16例SLC2A1基因突变并癫痫和/或运动障碍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以临床表型、脑脊液和/或基因检查结果判定是否患有GLUT1-DS,选取同时期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健康查体的44名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使用流式细胞术和葡萄糖氧化酶法对2组外周血红细胞表面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水平及红细胞葡萄糖摄取率进行检测,采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16例患儿均患GLUT1-DS。GLUT1-DS患儿红细胞葡萄表面GLUT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儿童降低[17.96%(13.43%,22.12%)比27.93%(24.76%,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9,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46,一致检验加权Kappa系数为0.791(P<0.001)。12例GLUT1-DS患儿较健康对照组儿童外周红细胞葡萄糖摄取率降低[23.14%(14.80%,26.45%)比27.40%(24.61%,3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66,P=0.018);ROC曲线下面积为0.724,一致检验加权Kappa系数为0.344(P<0.001),一致评价较差。结论使用流式细胞术对人红细胞表面GLUT1水平进行检测可能有助于GLUT1-DS的诊断。红细胞葡萄糖摄取率试验要求较高,对于GLUT1-DS诊断的有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葡萄糖转运体1缺陷综合征 红细胞膜表面葡萄糖转运蛋白1 流式细胞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评价含异体角质形成细胞(KC)和成纤维细胞(Fb)的细胞片治疗Ⅱ度烧伤创面的效果与安全。方法以聚氨酯生物膜为载体构建含人异体KC和Fb的细胞片,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2016年4月—2017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Ⅱ度烧伤创面的患者进行前瞻、阳性自身对照的临床试验。拟入组40个急性Ⅱ度烧伤创面,选择的单个创面≥10 cm×10 cm且≤5%体表总面积(TBSA),将创面均分为2个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细胞片组和常规治疗组。细胞片组创面内层覆盖细胞片、外覆无菌植皮纱布,视创面愈合及渗出情况于治疗开始后每1~3天更换外层纱布,每7天更换1次细胞片(即该组换药)。常规治疗组创面内层覆盖混合磺胺嘧啶银霜的纱布、外覆无菌植皮纱布,视创面渗出情况每2~3天更换内外层纱布。分别于治疗5、7、10、14 d,计算2组创面愈合率;记录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换药总次数、治疗期间创面感染情况;首次换药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伤后6~12个月,随访创面瘢痕形成情况。观察安全指标包括治疗期间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及不良反应。对数据行Wilcoxon秩和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1)制备的细胞片直径约8 cm,每片面积约49 cm2,含2层或3层KC和Fb。(2)共入选43例患者,其中3例脱落。完成治疗的患者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57岁,烧伤总面积为2%~26%TBSA。(3)治疗5、7、10、14 d,细胞片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Z=4.205、4.258、3.495、2.521,P<0.05或P<0.01)。细胞片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7(6,8)d,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的11(7,14)d(Z=4.219,P<0.01)。细胞片组创面换药总次数为1(1,2)次,明显少于常规治疗组的6(4,7)次(Z=5.464,P<0.01)。(4)31例患者细胞片组创面在首次换药前即已愈合,9例患者细胞片组创面首次换药疼痛评分为1(0,1)分;40例患者常规治疗组创面首次换药疼痛评分为2(1,3)分。40例患者2组创面完全愈合前均未见有明显感染发生。试验结束后,9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6例患者细胞片组创面与常规治疗组创面均未见瘢痕形成,细胞片组创面颜色与正常肤色一致,仅见常规治疗组创面少量色素沉积;3例患者细胞片组创面仅有色素沉积,而常规治疗组创面瘢痕形成明显。(5)所有患者治疗期间体温、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异常波动主要随烧伤病程演进及创面愈合自行缓解,未见明显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与异常表现。结论含异体KC和Fb的细胞片可减少Ⅱ度烧伤创面换药次数、加速创面上皮化、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换药疼痛;由于其加速创面上皮化进程,可能有利于减轻创面愈合后的瘢痕增生;临床应用简便、安全、有效。

  • 标签: 烧伤 组织工程 皮肤 伤口愈合 成纤维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