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入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及乙肝免疫水平等情况,为大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择枣庄科技职业学院2014—2016年入学的6597名新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年份入学的新生间HBsAg和抗-HBs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女生HBsAg阳性率低于男生,城市组HBsAg阳性率低于农村组,城市组抗-HBs阳性率高于农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V极易在聚集性集体生活中传播,高校应对学生普及乙肝基本知识,提高保护意识,同时做好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可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门诊护士在护理活动中存在或潜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详细综述了口腔门诊护理活动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心理性等因素,针对存在和潜在的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从以下方面着手防止针刺伤、降低口腔科诊室治疗期间气溶胶水平、个人防护措施到位、做好噪音刺激与辐射防护、避免化学消毒剂与化学药物的不良刺激、做好汞防护以及加强相关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结论口腔门诊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存在着很多的职业隐患。在实际工作中应从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护理操作行为着手,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不但有益于保证护理人员的健康,而且对提高护理质量,预防和控制口腔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交叉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目的对辽宁省3~14岁脑瘫患儿进行现状调查.方法调查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辽宁省14座城市中各市级医院、县级医院、社区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1323例3~14岁脑瘫患儿.结果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8.0~8.9岁6个年龄段脑瘫患儿比例均在10%左右,其他年龄段比例均在7%左右.男女比例普遍集中在4:1左右;高危因素中新生儿惊厥252例(19.0%),早产230例(17.4%),低体质量儿187例(14.1%),该3种高危因素比例在10%以上;脑瘫分型中痉挛型脑瘫患儿719例(54.3%)所占比例最高,共济失调型最低(2.9%);合并症中智力落后患儿666例(50.3%),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语言障碍582例(44.0%),其他合并症均在10%以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中以Ⅱ级(35.0%)和Ⅲ级(32.5%)患儿最多;就读患儿7.0%,享受医保患儿85.0%;城市户口69.0%,农村户口31.0%;母亲文化程度小学以下4.2%,于综合医院康复患儿占36.1%,儿童医院占60.1%,妇幼保健院占3.9%.结论辽宁省内脑瘫患儿以痉挛型为主,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新生儿惊厥、早产、低体质量儿,多合并智力低下及语言障碍,可作为进一步研究脑瘫防治工作的基础性资料.
简介:目的分析辽宁省2009-2014年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适合辽宁省实际情况的结核病预防和控制策略,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辽宁省2009-2014年肺结核病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这六年间辽宁省累计报告结核病患者148331例,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74.08,P〈0.001),全省14个地市均有患者发病报告,其中沈阳、大连、鞍山、本溪等市登记报告患者较多(χ^2=6915.97,P〈0.001)。报告患者人数自每年的4月份开始,整体上呈逐月下降的趋势,1、2月患者总数最低。患者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上年龄段,占总患者数的99.59%;45~岁组报告发病率最高,为76.48/10万。男女性别比为2.59∶1(χ^2=1883.91,P〈0.001)。农民在所有报告发病人群中患者数最多,其次为家政、家务及待业人群。结论结核病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青壮年、农民群体、春季等是结核高发因素,应加强对相应人群或因素的预防控制措施。
简介:目的了解辽宁省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的人力资源现状,为构建配备合理的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4年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结核病防治独立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运用Excel及SPSS16.0软件对全省各级结防机构在职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学位及职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辽宁省共有结核病防治在职人员1331人,男女性别比为1∶1.54,人员年龄主要集中在30~49岁。全省在职人员以大专(33.5%)、高中和中专学历(37.5%)、无学位(81.1%)、初级职称(41.5%)占大多数。结论辽宁省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员数量不足,人力资源配备不合理。全省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应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扩充人员数量和优化人员结构,确保结核病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
简介:目的:调查护士的职业认同、职业倦怠和离职意愿状况,分析护士职业认同和职业倦怠对离职意愿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全国不同级别医院的792名护士,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马氏人际工作者倦怠量表和离职意愿量表进行调查。结果:792名护士的职业认同总均分为(5.30±0.92)分;情感耗竭条目均分为(2.82±1.23)分,去人格化条目均分为(1.77±1.39)分,个人成就感条目均分为(4.01±1.18)分;离职意愿得分为(15.59±3.35)分。护士离职意愿受聘用方式、一致感、自我效力感、情感耗竭的影响。结论:护士职业认同感有待提高,职业倦怠严重,严重地影响了护士的离职意愿程度,教育和卫生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降低护士的职业倦怠,减少有离职意愿护士的数量,以稳定护士队伍,保证临床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