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从遗传毒理学方面了解并评价磁性纳米多孔复合(Nano-HA/PLLA/Fe2O3)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从而为其在移植肌腱固定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用Nano-HA/PLLA/Fe2O3磁性纳米复合界面固定材料制备混悬液,进行Ames致突变试验,以检测其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变比值(实验组回变菌落数/阴性对照组回变菌落数)。结果此人工骨材料的各浓度组混悬液对鼠伤寒沙门菌的致突变比值均小于2。结论Nano-HA/PLLA/Fe2O3磁性纳米复合界面固定材料不引起鼠伤寒沙门菌的回复突变数增加,说明此材料无致基因突变性。

  • 标签: 羟基磷灰石 纳米 界面固定材料 致突变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校结核病疫情密切接触者的筛查研究。方法用透视X线机及细菌学检查对全体学生进行结核病检查和体检同时进行结核病接触史调查。结论肺结核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能早期发现潜伏结核感染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及时做好密切接触者随访观察及健康教育,有利于结核病的控制。

  • 标签: 结核病 接触者 在校学生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接触噪声工人听力状况并结合研究结果探索有效地应对措施,减少接触噪声工人出现听力损伤的几率。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来我院耳鼻喉科门诊进行体检的120名接触噪声工人作为研究对象,询问以上研究对象的耳毒性药物史、自觉症状、吸烟史以及防护情况等,之后进行常规耳鼻喉检查,掌握工人的听力损伤情况。结果以上接触噪声工人中,总检出率为32.50%,工龄低于5年的听力损伤检出率为28.21%,5到10年之间的检出率为30.77%,超过10年的检出率为56.25%;根据工人工种的不同,包装的检出率为16.00%,裁床为40.42%,填充为33.33%。结论针对接触噪声工人的听力损伤情况以及实际的作业环境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非常必要。建议相关行业积极宣传听力防护的相关知识并组织工人定期进行听力测试,在平时的工作中佩戴好相应的听力防护用具并互相监督,以减少出现听力损伤的几率。

  • 标签: 噪声 听力损伤 频率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钛合金-骨界面的力学及生物学特性,从力学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不同钛合金-骨界面对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钛合金内植物骨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分析材料属性变化对钛合金-骨界面力学性能变化的影响.通过动物体内实验,运用Micro-CT分析技术及组织切片观察不同钛合金-骨界面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结果钛合金-骨界面力学模型的理论推导和分析提示TAV-骨界面的相对位移约是Ti2448-骨界面的相对位移的1.8倍.动物实验结果提示:Ti2448-骨界面周围骨质骨矿含量及骨质量均优于TAV-骨界面周围骨质.结论对于钛合金-骨界面而言,相对位移可能是力影响骨细胞功能的作用因素,较小的相对位移更有利于界面骨细胞的增殖,通过降低材料弹性模量,能够有效减低钛合金-骨界面相对位移,是实现钛合金-骨界面的更好愈合的可行方案.

  • 标签: 钛合金-骨界面 力学生物学 相对位移 弹性模量
  • 简介:采用ASTM直接接触法和间接接触法对六种不同材料的溶血性能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用两种方法检测的聚乙烯、丁腈手套和橡胶#2的溶血等级判定结果是一致的,而乳胶手套、橡胶#1和Buna橡胶用两种方法检测的溶血等级判定结果不一致,且乳胶手套和Buna橡胶的溶血指数差异显著。我们分析了采用这两种方法检测,导致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为医疗器械或材料的溶血性能检测提出了一些建议,为新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提供了数据支持。

  • 标签: 医疗器械 溶血性能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方法 直接接触法 间接接触法
  • 简介:2012—2013年,我科利用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治疗23例角膜上皮病变的患者,改善了患者的角膜刺激症状。1一般资料收集一年来角膜上皮病变的患者共23例27眼,男9例,女13例;年龄45~89岁,平均年龄67岁。右眼16例,左眼11例。其中大疱性角膜病变18例,发生于抗青光眼术后8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7例,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后3例:化学性眼外伤2例;无菌性角膜溃疡3例。视力:无光感2例,光感2例,眼前手动3例,眼前指数5例,0.01~0.17例,0.1~0.86例。全部患者的角膜上皮病变均经过1~2周积极的药物治疗,包括多种促进角膜上皮生长、修复,抗生素、抗病毒滴眼液或眼膏,症状均未缓解,伴有不同程度的角膜刺激症状,例如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眼睑痉挛等。经过治疗后仍不缓解者,为持续性角膜上皮病变,纳入本组临床观察研究。经过详细的检查,所以患者的眼压都在正常范围,除角膜上皮病变外,均不存存需要同时治疗的其枘眼病。

  • 标签: 亲水性软性角膜接触镜 角膜上皮病变 药物治疗 白内障超声乳化 角膜刺激症状 抗青光眼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吸吮、皮肤接触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产妇20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婴儿早吸吮皮肤接触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产后出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及时让婴儿进行早吸吮、母婴皮肤接触,可增加产妇体内催产素产生,使子宫收缩,促进胎盘剥离,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吸吮 皮肤接触 产后出血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膜接触镜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眼科就诊接受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术的患者100例(128眼),其中28例为双眼,随机分为2组角膜接触镜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64眼)。角膜接触镜组在手术结束时角结膜表面配戴绷带型角膜接触镜,术后3d取下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对照组术后当天包扎术眼,两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滴眼液和促进角膜创面修复眼药水点眼,观察术后患者角膜创面恢复情况及眼部刺激症状。比较术后2h、6h、24h、48h、72h2组患者疼痛程度、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及角膜上皮缺损面积的差异,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为P<0.01);术后3d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评分对照组观察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观察组患者角膜上皮缺损面积、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等指标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随诊2~6个月,观察组术后复发率4%,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为10%,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2,P<0.05);两组均未见感染、移植片愈合不良、结膜下囊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角膜接触镜能加速翼状胬肉术后角膜创面的修复,减轻翼状胬肉切除术后疼痛反应,促进角膜上皮愈合,并能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应用。

  • 标签: 翼状胬肉 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 角膜接触镜 角膜上皮
  • 简介:摘要报告1例野西瓜外敷致接触性皮炎。患者女,42岁。膝关节伸侧红斑、水疱1天就诊。皮肤科检查膝关节伸侧分布水肿性鲜红斑,境界清楚。红斑基础上见约约米粒至黄豆大小水疱,疱壁厚,紧张。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为接触性皮炎。

  • 标签: 接触性皮炎 野西瓜 外敷
  • 简介:摘要本文就目前常用的心血管系统和血液接触人工器官的应用情况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下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和血液接触人工器官的情况。

  • 标签: 人工心脏瓣膜 人工血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吸吮、皮肤接触对产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产妇20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婴儿早吸吮皮肤接触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产后出血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及时让婴儿进行早吸吮、母婴皮肤接触,可增加产妇体内催产素产生,使子宫收缩,促进胎盘剥离,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早吸吮 皮肤接触 产后出血量
  • 简介:[目的]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护理人才,以尽快适应临床并满足临床需求,本研究进行了基于《康复护理学》课程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1级3年制护理学专业高职8班、10班护生为对象,随机将两个班分为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组(8班)61人和传统式教学组(10班)60人.对两组护生学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学习兴趣、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自觉收获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传统式教学组,早期接触临床组护生对该学科的学习更有兴趣,认为对将来的应用有所启发及沟通能力方面有所提高,同时有利于提高自身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技巧,并感觉收获很大(P〈0.05).[结论]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实现了理论教学、临床思维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于一体,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护生主动获取临床知识的技能,提高了教学质量.

  • 标签: 早期接触临床 教学实践 康复护理学 护理学生
  • 简介:目的研究羊肉、青椒、香菇、带鱼、竹笋5种“发物”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建立小鼠ACD模型后,随机分成5个“发物”组和对照组,观察各种“发物”对小鼠模型耳厚度、炎症细胞浸润影响及外周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羊肉、青椒组激发后小鼠耳厚度差及炎症细胞计数明显增加,外周血IFN-γ、IL-17表达升高,48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竹笋组对照组小鼠耳厚度差及炎症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IL-17表达下降(P<0.05);香菇、带鱼组各观察指标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羊肉、青椒有加重小鼠ACD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IFN-γ、IL-17表达有关.竹笋、带鱼、香菇对小鼠ACD无影响.

  • 标签: “发物”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耳厚度 炎症细胞 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基于CT三维重建个性化设计猪股骨髋关节假体骨髓腔接触率的定量研究。方法选择猪股骨,拍摄实验前正侧位,双斜位片,再运用CT进行横断面扫描,获得CT数据后三维重建。基于CT三维重建数据,运用机器人磨削个性化假体,使其成为髓腔完全匹配的定制假体。匹配后,拍摄实验后正侧位片,计算定制假体髓腔接触的骨皮质或者骨松质的表面积以及接触率。结果通过计算,个性化假体近端表面骨髓腔直接接触率为90.8%,医疗机器人辅助扩髓组获得的假体表面骨髓腔直接接触率相近,远较传统手工扩髓组获得的假体近端表面骨髓腔直接接触率高。结论基于CT三维重建个性化股骨假体猪股骨髓腔初始固定直接接触率为90.8%,可获得良好的接触率。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髋关节 关节置换 定制假体 髓腔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龄黏膜接触性鼻源性头痛的诊治方法。方法对78例年龄在45岁—76岁经鼻内窥镜及CT等检查,确诊为黏膜接触性鼻源性头痛患者,根据不同部位的解剖变异,采取鼻内窥镜下手术。结果治愈62例,占79.5%,有效10例,占12.8%,无效5例,占7.9%。结论鼻内窥镜检查是中老年黏膜接触性鼻源性头痛的重要检查方法。鼻内窥镜下手术解除鼻腔黏膜接触点是治疗中老年龄人黏膜接触性鼻源性头痛有效方法。

  • 标签: 鼻内窥镜 头痛 鼻腔结构异常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能否通过对患者配偶及家庭亲密接触者共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提高根除率。方法98例符合治疗HP感染适应症患者按是否进行了者配偶及家庭亲密接触者共同抗HP进行分组,治疗结束3月后比较两组患者HP感染存在情况。结果同时对患者配偶或亲密接触者进行抗HP治疗,较患者独自进行HP感染的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治疗3月后患者HP的感染率(80.5%vs61.4%,p=0.035)。结论通过对HP感染者配偶及其他家庭亲密接触者进行抗HP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HP的根除率,对消化系统疾病诊治具有现实意义。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根除率
  • 简介:目的:研究一种新的获取最大牙尖交错位的牙弓三维数字化(3D)模型的方法.并评价该建模方法的尺寸和咬合精确度。材料方法:用常规的个别托盘印模技术获取每颗牙齿的精确模型.用一种改良的咬合记录技术记录在最大牙尖交错位时上下颌牙齿的相互关系。这种改良技术可以降低由于张口行为诱使下颌骨呈弯曲变形所导致的咬合记录的不准确性。通过采用颊前庭和腭侧两种硬性支架来防止咬合记录时记录材料的变形。全牙列人造石工作模型上耠架后.比较两种硬性支架辅助殆记录对模型咬合尺寸精度的影响。此外.试验过程中我们选取一个健康的志愿者,采用以上的记录方法,通过检查其咬合接触的形式和接触点的分布来评价上述两种不同咬合记录技术获得的耠接触精确性。结果:使用腭侧和颊前庭硬性支架辅助进行咬合记录.测得模型牙弓宽度减少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03±0.017mm和0.269±0.114mm。腭侧硬性支架辅助咬合记录的模型尺寸精度常规个别托盘印模技术的精确度相似。3D牙弓模型得到的咬合接触形态和分布咬合记录材料透照影像获得的殆接触相似.从而表明了这种记录方法的准确性。结论:本试验所提出的建模方法,配合使用腭侧硬性支架.可以满足临床应用要求。

  • 标签: 咬合接触 精确模型 尺寸精度 牙弓宽度 数字化 牙尖交错位
  • 简介:目的:了解淮安市不同职业人群结核病密切接触者结核菌感染情况,研究分析其原因,为今后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根据和有益参考。方法:市结防所组织专业人员对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的人群作结索试验检查,结素试验强阳性者继续做胸片、痰检等进一步检查,确认没有发现活动性结核病灶后进行预防性治疗,给与异烟肼利福平口服三个月。结论:中学生组结素反应阳性率只有26.9%,说明中学生年龄组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较差,卡介苗的免疫屏障尚未形成,淮安市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军人组、教师组、医务人员组结素反应强阳性率分别为58%、63.1%、68.7%,分析认为,这三种职业人员或生活或工作于人口密度大,人员拥挤集中的环境,加上工作压力大,体能消耗多,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大等原因,都是造成其结核菌感染率高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结核菌素 试验 职业 结核病 感染率
  • 简介:很多人经常有意无意地数数自己的脉搏,有的人会发现自己的脉搏比较快,比如80次,分钟或90次/分钟。部分心率快的人会感觉心慌,而多数人可能没有什么感觉,就认为没什么大事。的确,在医学上,正常的心跳次数定义为每分钟60~100次,但近年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结果提示,心率增快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脉搏快慢影响寿命!

  • 标签: 脉搏 寿命 医学研究 心率增快 心跳次数 心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