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的广泛应用不仅减轻了患者长期治疗反复静脉穿刺造成的痛苦也减少了扩理工作量。但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易发生堵管、肝素钠封管过程繁琐,病人易引起静脉炎等。另外,用以封管的肝素钠可以影响凝血功能、长期用头皮针穿刺肝素帽,增加了护理人员意外针刺伤的发生率等等。而正压无针输液接头应用于临床,弥补了上述不足。现将我科2017年1月—2017年6月使用正压无针输液接头替代肝素帽应用于静脉留置针输液,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分型进行研究,同时对其诊断价值进行评判。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1月医院收治的肺炎型肺癌患者38例,采用手术、开胸肺活检、穿刺活检、支气管镜活检等方式,对肺炎型肺癌的病历、临床、影像资料等进行证实,并对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根据影像学形态进行分型,同时对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判。结果诊断结果为在38例肺炎型肺癌患者中,有1例肺低分化癌、1例肺不典型类癌、14例肺鳞癌、18例肺腺癌、2例肺小细胞癌、2例低分化腺癌伴鳞状分化。影像学分型主要包括弥漫性分布及局限性分布的混合阴影、实变并肿块、肺叶肺段实变并空泡及蜂窝、单纯肺叶或肺段实变阴影、磨玻璃密度影与结节共存、单纯磨玻璃密度影。结论肺炎型肺癌具有多种类型的影像学形态,同时动态影像学变现具有相应的特征,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纵隔局限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特征,探讨与纵隔其他病变的CT鉴别诊断要点,以提高其影像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诊断及病理证实的纵隔局限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观察病变生长部位、形态、边缘、密度及其强化特点。结果:本组7例,肿块均位于纵隔内或大部分位于纵隔内,其中4例均位于前上纵隔血管前间隙、中线旁偏一侧生长,1例位于右心缘旁,2例位于主肺动脉窗;7例病变均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其中5例病变边缘清晰光整,2例边缘略呈浅分叶状改变;5例病变部分与邻近肺野相邻、瘤肺界面光整;7例病变均呈软组织密度肿块影,4例病变中央可见裂隙状低密度影,1例可见点状钙化影;7例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CT值平均增加(70±13)HU,4例中央裂隙状低密度影强化不明显,2例病变边缘可见粗大迂曲血管影,2例可见强化包膜影。影像学表现为类似胸腺肿瘤4例,类似淋巴瘤或淋巴结转移2例,其他1例。结论:纵隔局限型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主要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伴显著持续强化,病变内少见钙化及无强化的裂隙状低密度影,具有一定特征性,可提高其影像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使用直型留置针与Y型留置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10日-2016年7月21日到我院儿科治疗的120例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为例,按照平均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实验组两组,研究组患者使用Y型留置针进行输液,对照组患者使用直型留置针进行输液。结果Y型留置针的留置时间上显著优于直型留置针(P<0.05),研究组患者阻塞、穿刺成功率、静脉炎、液体外渗等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Y型留置针因其留置时间长,患儿舒适度较高,并且更易于保护置管伤口,降低感染率。因此,Y型留置针在临床上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腹部穴位对脾肾阳虚型慢传输型便秘(ST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STC患者52例,按照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指导基础上接受艾灸腹部穴位治疗,每日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4星期,疗程结束后随访3月。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结肠传输试验结果、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为69.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中医症状积分较本组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治疗后标记物排出率较同时段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且各时段观察组标记物排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SDS、SAS评分较本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SDS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SAS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护理满意度为96.2%,明显优于对照组(73.1%),观察组随访复发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33.3%)。结论:腹部穴位艾灸结合常规护理能够显著改善STC患者结肠传输功能和焦虑抑郁的情绪,疗效显著,不仅临床满意度高,而且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2型糖尿病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017年患有2型糖尿病单纯型视网膜病变的患者8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这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40例,常规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常规组的患者中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的人数有27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7.5%。观察组患者中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的人数有3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患者对比结果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上的治疗效果,安全可靠,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柴胡温胆汤治疗痰湿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5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降糖治疗,研究组应用柴胡温胆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68.96%),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柴胡温胆汤治疗痰湿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型是国内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在国内报道尚少,发病率低,但是一旦发生往往恶性程度较高。国外相关研究较多,国内医师对于此种疾病的鉴别及相关治疗认识尚未完全清晰,本文根据相关研究进展对多发性内分泌腺瘤进行了综述,对疾病相关的诊断、治疗等进行了阐述,提高临床工作者对于其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分析cisAB型血型的血清学特点。方法对一例cisAB型血型的血液标本同时进行血型血清学和基因检测,并进行家系调查。结果该患者ABO血清学检测正反定型不符,红细胞上抗原表现为B强A弱,血清中有弱的抗A抗体;基因分型为B(A)02/O02;家系调查父亲为AB亚型,母亲为O型,两个妹均为AB亚型。结论1、cisAB型血型红细胞上的抗原性减弱,应采用两种以上抗血清进行检测,以发现弱的抗原。2、cisAB型血型血清中含有弱的不规则抗体,引起正反定型不符,易误判为普通的AB亚型,需做补充试验确证。3、cisAB型遗传规律特殊,血清中含有的不规则抗体影响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做好基因检测,选择相合的血液。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感染人体的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寻找一种培养细菌L型的最佳办法,以便临床鉴定与研究细菌L型。方法对在普通血液培养过程中瓶底出现轻微暗紫红、上清液微混或瓶壁有少量颗粒状物生长时,分别用血浆分离针抽取可疑培养物同时转种于普通血液琼脂培养基、L型增菌培养基及L型琼脂培养基中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在血琼脂固体培养基上最终形成了细菌L型,在液体培养基上形成了细菌型、L型、将可疑培养物再用血浆分离针转种于L型细菌液体培养基上又分离出23例L型细菌,使原来一般血培养阳性率提高。结论经过对细菌L型的分离培养研究,发现血琼脂固体培养基培养对于培养细菌L型有较好的效果,在临床上可以用于鉴定与研究细菌L型。
简介:目的讨论移动C型臂cT在A3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中的初步应用及其意义。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1例单节段AO分型A3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5例,女6例;年龄17~68岁,平均43.6岁;脊髓损伤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12例,D级4例,E级2例。术前进行CT检查,术中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对所有患者行骨折撑开复位,再行移动C型臂cT检查骨块复位情况,确定下一步是否实施椎板切开椎管减压、骨折块复位处理。术后再次进行CT检查,并跟踪监控骨折复位和椎管管径复原状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0—18个月(平均15.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第3天和末次随访时的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占位率、椎体平移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以上指标术后第3天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IA脊髓功能恢复良好:B级1例改善为C级,C级4例改善为D级,5例改善为E级,D级3例改善为E级。结论术中移动C型臂cT扫描在A3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术中对是否进一步行切开椎板减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提高了A3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手术计划的确定和修改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