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毕生重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应当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使之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他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把握和吸纳,是成功创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与基础;他注意从传统文化中吸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挖掘传统文化思想资源放在第二位,与中国的发展阶段有关;应该吸取他晚年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放松警惕的教训。

  • 标签: 毛泽东 传统文化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8月29~30日在辽宁沈阳召开,由国际易学联合会、北京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联合主办。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国际易学联合会顾问龚心瀚,国际易学联合会会长、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董光璧,俄罗斯著名汉学家裴慈基,美国学者、世界著名易学家戴思客,瑞士应用科学与艺术大学教授费雷。

  • 标签: 国际学术 高峰论坛 现代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科学院 科学与艺术
  • 简介:马克思主义汲纳中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是它植根于中国土壤,为中国人民所接受和拥护的一个重要条件。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尽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线过程,但一直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创造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形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即不断与时俱进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中共十八大以来,党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习近平全面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地位,全面总结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全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繁荣为条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是为解决中国走什么路、创造什么文明、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的根本问题,而不是搞'中共第三套话语系统'和'儒家社会主义宪政'。

  • 标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道路 文化软实力 习近平
  • 简介:人类的一切交往,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交往,向来都是双向交流的。人类历史表明,当一种文化传人到另一种文化氛围中时,往往有两个方面的可能性:一是外来文化为了迎合或适应当地文化环境的需要而使自身有所变形;二是当地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影响刺激下也会发生某种程度上的变化。中国佛教,尤其是在隋唐时期发展而来的禅宗乃至此后的宋明理学,就是在这种文化交流与对话背景下的产物。确切地说,它是中印异质文化交流碰撞的结品。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双向交流 中国佛教 异质文化交流 外来文化 文化氛围
  • 简介:毛泽东对弘扬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贡献在于:创造性继承、弘扬、发展和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紧密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从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事业的胜利发展。

  • 标签: 毛泽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杰出贡献
  • 简介:一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性、民族性与大众性之铨衡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飞速提升,当前对中国文化的自觉塑造正逐步引起学术界与社会的关注与重视,这是中国民族自信的体现。文化是一个社会的文明体现,它往往是一定的民族、国家的独特性的展现,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反映着民族的发展变迁。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民族性 综合国力 民族自信
  • 简介:以笔者近年在上海浦东地区所做的田野调查、浦东川沙道士薛明德先生的口述资料为基础,本文尝试研究清末至解放初期上海浦东乡村道士的概貌。长久以来,这些乡村道士以“家族道士”的形式生存,世代延续着家族的道业。作为浦东地方社会中最主要的“仪式专家”,历史悠久的家族道士常常成为一个社区仪式生活的“主祭司”。通过提供传统的仪式服务与仪式指导,家族道士与社区的庙和村民之间,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主顾关系。另一方面,浦东沿海社区的各个家族道士之间因为互拜法师形成的“师承”关联,以及共同的祖师祭祀、仪式互助等行动,使该地区的家族道士自然地形成一幅地方道士团体的面貌,表达了这些火居于社区之中的乡村道士的一种身份意识。

  • 标签: 上海浦东 乡村社区 仪式专家 家族道士 薛家道士
  • 简介:2015年上半年,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尹庆红博士在英国切斯特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从事访问学者研究,在此期间,他有机会和切斯特大学校长惠勒教授进行了一次访谈。他们围绕缇姆·惠勒教授的教育背景、英国的心理学美学传统、艺术形式与文化传统的关系以及审美教育在当代大学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 标签: 心理学美学 交流 文化传统 审美教育
  • 简介: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一直是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传统道德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目之一。诚信既是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石。中国传统诚信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特质,其深厚的底蕴和精华对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的借鉴、启迪价值。

  • 标签: 诚信 诚信契约
  • 简介:李达史学思想离不开中国传统史学的根基,必须从以往的传统史学成果中吸取营养。可以说,李达不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有着精辟的理解和运用,而且对中国传统史学的精髓和价值也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这使他的史学思想必然表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智慧。李达受传统史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早期教育阶段的史学启蒙;二是受湖湘本土史学文化的熏陶。

  • 标签: 李达 史学思想 传统 溯源
  • 简介:首届南宗道教论坛举行11月21日,首届南宗道教论坛在海南省定安县文笔峰玉蟾宫举行。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凤林,副会长黄至杰、陆文荣、张高澄,咨议委员会副主席刘怀元等出席。

  • 标签: 文化艺术 中国道教协会 副会长 定安县 海南省 秘书长
  • 简介:“微时代”一词主要是指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础、以高度碎片化为特征的新型语境,它的具名来自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积极把握与敏锐反应。近年来,在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影响下,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在经历深刻转型。从理论上讲,新技术已经使人们几乎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实现信息获取,并可以与其他地面空间里的个人进行信息置换。

  • 标签: 文化逻辑 文化精神 物质 身体 机器 信息获取
  • 简介:本文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现状,探讨高校德育工作如何从实际出发应对多元文化挑战,通过德育氛围的营造和加强历史教育来发挥红色文化教育的德育功能,以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文化自觉,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让青年担当起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红色文化,维系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任。

  • 标签: 多元文化 红色文化教育 历史教育 高校德育
  • 简介:任何文化都是"魂"与"体"的统一。作为文化之"魂"的精神文化价值要被人们认知和认同,必须经由文化之"体"的传播。从某种意义来说,文化的传播与文化的创造同等重要。文化之"魂"必须通过文化创造才能生成,而文化要起到"育"人"化"人的作用,则只有通过文化的传播才能实现。

  • 标签: 文化传播 主流价值 传播体系 现代文化 精神文化价值 创造才能
  • 简介:中国传统村庄共同体在其形成基础、结构特征和指向意义三个方面显示出显著的伦理共同体特征。伴随着乡村社会的转型,根植于自然经济的传统乡村伦理共同体走向式微。转型期乡村伦理共同体的重建,应通过村庄经济发展、人际关系协调和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操作和有效整合,构建一种建立在有机团结基础之上并与乡村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相适应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新型乡村共同体。

  • 标签: 乡村 伦理共同体 机械结合 有机团结
  • 简介:中国传统艺术中"气"的概念是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历代文论、书论、画论都对它作了重要的阐述,在传统绘画中,"气"作为首要的审美标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它是衡量一件作品成败的关键。

  • 标签: 生命 审美
  • 简介: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根本观念是善、孝、礼、勤、新。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进程中,中国人将“善”视为民族道德价值的奠基之本,将“孝”视为民族道德价值构筑的和谐之源,将“礼”视为民族道德价值维系的秩序之枢,将“勤”视为民族道德价值固化的生存与发展之则,将“新”视为民族道德价值实现的超越之道。今天,我们应该大力弘扬这种融入民族血液中的道德价值理念,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

  • 标签: 传统价值 善孝礼勤新 根本观念
  • 简介:本文简要叙述了祭司传统的历史、祭司阶层的重要地位和"祭典"的神学与灵命信息,指出旧约献祭和节期等敬拜制度的意义,不仅仅在于"预表"新约时代某些事物,而且在于教导我们持守一种庄严、有序的敬拜生活,并负起为邻舍代祷的责任。

  • 标签: 祭司传统 旧约敬拜制度
  • 简介:我们今天正在遭遇一个微时代,微时代催生了微文化,微文化促发了微民主。我们知道,社会政治的变化有时是由一些看似简单的技术变革所引发的。有研究指出,如果电报早一些发明出来,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爆发。

  • 标签: 文化 公民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 技术变革 社会政治 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