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机器人教育是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教学理念,为广大中小学生搭建的一种教学平台?机器人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个学科技术群。机器人的核心是智能技术,融合了造型技术、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软件、硬件和人工智能等众多先进技术,充分地体现了当代信息技术多个领域的先进技术,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更是智能技术的结晶。机器人课堂教学应以何种载体进行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机器人课程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实践素质,成为我们要就和探索的重要方面。一、实体机器人教学(一)优点;1.提高学生兴趣;2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3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二)缺点:1.受环境误差影响严节;2.价格昂贵;3.破损率高,维修工作困难。二、仿真机器人教学(一)优点;1仿真软件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2仿真软件没有环境误差的影响,学生更能深刻理解程序设计。3优化教与学的效果。(二)缺点:1协作能力的培养不足;2学生硬件等方面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弱。针对上述两种课堂教学载体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智能机器人课堂教学方案。即将教学过程按时间段分为两部分。以一个学期的课程为例,最初先由教师及机器人课外小组成员等有基础的学生用实体机器人进行可行性演示,然后用半个学期的时间进行仿真软件的学习,最后的半个学期,根据学生对仿真软件的掌握情况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共用一两个实体机器人,共同研究可行性方案。
简介:儒教问题的争论,是事关文化建设与民族记忆的大问题。无论名称如何,存在一个儒教这一事实是毋庸置疑的,舍此无以解读中国历史。自历史言之,儒教传统一方面与政治结构相融合,镶嵌于政治结构中,另一方面镶嵌于以宗族、家庭为代表的宗法制度之中,所以方能延续数千年之久。在价值多元、宗教多元背景下,丧失正统地位及政治扶持的碎片化的儒教该如何应对世俗化、多元化的社会?儒教是否只能以碎片化的状态进入当代?在原有的载体崩解之后,作为弥散型宗教的儒教,需重新寻找“挂搭”之处,或者以他体为体,或者以自体为体。实践中,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1.以儒教自身“被发明的传统”为体;2.以儒教为基础的新兴宗教为体;3.以其他制度宗教为体;4.以儒教为公民宗教。在儒教凭借各种载体复兴之外,以儒教为公民宗教的设想,长远看来,或许是较为可行的方向。
简介:刚上任时就得知,学校里有个“问题学生”——小鹏。他的父母均是外来务工人员,没有时间也没有太多能力教育他。该生性情顽劣,经常在校内惹事,曾打人时将棍子打断,抽烟,学习成绩不好。我相信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决心把暂时长歪了的小树扶正。于是我找到了小鹏。他个子不高,有点黑,小平头,眼睛不大却挺有神,一看就挺机灵。将他领到我的办公室后,他的态度非常好,承认了从前的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惹事。为了促使他自觉约束自己,我当即与他签订了协议书:不许做出打架、骂人等违反《小学生守则》的事情,若是违犯了,则一次警告,二次记过,三次开除,决不手软。要教育好小鹏,取得家长的配合很有必要,家庭教育必须跟上。
简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历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文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地方历史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开展地方历史文化教育有利于破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文化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文化观。四川省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上有明显优势,可以利用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利用红色旅游基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推动地方历史文化教育与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活动相融合,推动地方历史文化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促进四川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在高校"文化育人"中发挥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