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双时间参数理论由贝尔纳普于2001年提出,该理论使用不同的语义解释参数构建以言行事行为的语境,以确定以言行事行为是否成功或者是否被满足。但是贝尔纳普在构建语境时忽略了地点这一重要的语境参数,这也导致了双时间参数理论对以言行事行为的成功以及满足条件的不完善刻画。由此我们尝试提出一个对双时间参数理论的改进方案。首先,我们在简要介绍双时间参数理论以及其中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修正方案的大体思路,即将双时间参数理论的基础由分支时间逻辑变为分支时空逻辑。其次,我们将介绍分支时空逻辑中的主要内容。再次,我们说明如何在分支时空逻辑上使用PSTIT算子刻画群体行动的问题。最后,我们将具体介绍对双时间参数理论的修正方案。
简介:作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德清,对老庄哲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阐发,著有《观老庄影响论》、《道德经解》和《庄子内篇注》等重要著作。在佛教史和老庄注疏史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享有很高的地位。憨山作书一般都会有序跋等短文明确说明其著述过程及成书时间,但《庄子内篇注》却是个例外。许多学者在考察憨山《道德经解》与《庄子内篇注》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相似之处,引发了学术界广泛的讨论,有学者提出《庄子内篇注》当在《道德经解》之前已经完稿,而于1620年“重述”。憨山大师虽然很早就开始以阅读笔记的形式对《庄子》进行疏解的工作,但是《庄子内篇注》在《道德经解》之前完稿的说法并不能成立。《庄子内篇注》的真正完成时间当在1620-1621年间。
简介:《毛诗序》有相对一致的解释思路,十五国《风》、大小《雅》各部分的《序》表现出一定的系统性,相邻的《序》文也往往有一定的关联度,则其很可能成型于一人之手。三家《诗》本无序、四家《诗》解说有不少歧异,说明《毛诗序》非出于诗人、国史、周之乐官、孔子、子夏。先秦时期虽也有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解《诗》的趋向,但尚未成为普遍原则。《毛诗序》与三家《诗》皆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解《诗》,洗明它们是同一时代的选择。而《毛诗序》比三家《诗》有更浓厚的政治教化的意味,则《毛诗序》晚于三家《诗》的创立。三家《诗》的创立在高后至文帝时,结合《序》《传》关系、《序》的资料来源,可以断定《毛诗序》的成型在景帝前元二年至中元五年间。
简介:在康德之后的现代哲学中,“时代”(时间)意识不断得到发展和强化,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把“时代”理解为“理性”得以聚集和“成型”的根本原则,并由此将哲学理解为“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不仅把整个“存在”都“时间化”了,也将“时间”的功能“实践化”了。而刘小枫先生不久前发表的《如何认识百年共和的历史含义》一文中对“启蒙”观念的批判和对“德政”的颂扬之所以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争议,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现代哲学首先应该具备“时代意识”,没有对“当代中国”与“中国传统”和“(后)现代西方”所处的“时代”差异做出深刻的反思,从而产生了认识百年共和对我们(当代中国人)“历史含义”上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