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及分娩状况。方法抽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于本地分娩的116例外地流动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及回顾分析法,评估孕产妇的保健及分娩状况。共发放116份问卷,问卷有效率88.79%。结果103例产妇中,29例建立围产保健手册(28.16%),74例未建立(78.84%);13例未产检(12.62%),62例产检次数不足5次(60.19%),28例产检次数在6次以上(27.18%)。92例住院分娩,21例为家庭分娩;24例产妇分娩费用<500元,70例为500-1000元,仅9例>1000元;71例为自然分娩。92例住院分娩;24例分娩费用<500元,70例为500-1000元,9例>1000元。家庭月收入≥1500元产妇住院分娩率89.73%。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意识较差,家庭分娩较为普遍。
简介:流动人口一直是学界近年来关注的研究议题。随着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尤以省际流动人口的比例更是持续增长,其中经济因素为省际流动人口的流动主因,因此他们在流入地面临的失业问题不容忽视。基于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本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省际流动人口受其个人特征、区域特征及流动特征等方面对其失业产生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发现,省际流动人口失业型态以结构性失业表现居多,其成因与个人能力及区域发展背景密切相关,为此提出缓解省际流动人口失业的相关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流动人口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的对策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流动人口100例未实施艾滋病预防措施作为常规组,选择2018年7月流动人口100例实施艾滋病预防干预模式作为实验组,两组疾病预防效果(自我保护、自我咨询、疾病认知及生活质量)、艾滋病发生情况及干预情况对比。结果与常规组比,实验组疾病预防效果显著,艾滋病发生率低,有效率高,P<0.05。结论在流动人口中实施合理的疾病预防干预措施有利于强化流动人口对该疾病认知,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干预效果,加强流动人口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咨询意识,降低艾滋病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了乡-城和城-城女性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女性流动人口的回流意愿较弱,城-城女性流动人口尤为如此。流动特征、就业特征和人口学特征变量对乡-城和城-城女性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影响既存在共性,又存在差异。女性流动人口尚未形成明显的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回流的意愿;打算回流者主要是职业声望较低和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乡-城女性流动人口更是如此。这表明当前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推动农村城镇化”等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尚未明显提升中西部地区女性流动人口的回流意愿。政府需要增强女性流动人口的回流意愿,引导其合理有序流动,以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从而推进中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
简介:虽然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增大,但他们在城市的社会融入状况没有一致的结论。本文根据流动人口的户口性质和年龄特征将流动人口细分为城城青年、城城壮年、乡城青年和乡城壮年四个不同的亚类型,比较了四种类型流动人口在性别、受教育水平、流动范围、流动原因等方面的特征,并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测算了四类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社会融入程度。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的经济能力不断增强,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住房状况不断改善,流动范围呈现青年倾向于省内流动,壮年倾向于跨省流动;不同维度的融入进程并不同步,文化和心理方面的融入水平较高,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融入水平较低;在四类流动人口中,城城壮年流动人口是社会融入最好的,乡城青年流动人口是社会融入最差的;城城流动人口的融入水平高于乡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壮年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水平高于青年流动人口。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的数量也越来越大,本文探讨观察对基层控制中心的流动人口肺结核的健康教育的作用,对护理效果进行整合并谈谈体会。方法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比分析,先记录2013年5月到2015年5月在我疾控中心接受健康教育前的流动人口肺结核的就诊情况,再对2015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我疾控中心进行过健康教育的流动人口肺结核的就诊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对两次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用对比法进行效果判定。结果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之后,结合有效的护理工作,涂阳病例新登记的比例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肺结核患者的知识普及率也有了一定的增长,患者对肺结核知识的了解程度也有所加深,随着工作的开展,肺结核病发症的发病率也有了一定的改善。差异就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动人口的肺结核病的防治可以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和科学的护理工作来改善,健康教育对肺结核病的预防有着显著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农村地区人口的流动性与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对本县部分农村的18岁到50岁的总计100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研究调查率为98.5%;在接受调查的人员中,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共计973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8.78%。通过对回收的有效的调查问卷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共有流动人口457人,占比46.97%,非流动人口有516人,占比53.03%。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的人口动力学特征存在差异,P<0.05。流动人口中知晓艾滋病的人口占比为89.06%,而非流动人口只占84.45%。在对艾滋病的认知方面,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以及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上,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农村地区,人口流动性相对来讲还是比较高的,这增加了艾滋病的易感性。因此,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宣传艾滋病的医学常识,提高农村地区对于艾滋病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要努力在社会中营造一种正视艾滋病和预防艾滋病的氛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动人口避孕节育干预对计划生育服务与需求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中心接待的育龄女性1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70例女性接受常规计划生育服务,70例女性在常规计划生育服务基础上接受避孕节育干预,比较两组女性干预前后接受计划生育服务情况和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女性接受宣教、咨询、技术指导和随访服务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女性服务满意率为94.29%,对照组为72.86%,P<0.05。结论流动人口避孕节育可有效提高流动人口育龄女性接受计划生育服务的依从性,对于提高女性对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期间接受诊疗的320例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进行调查研究,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167例和对照组153例),观察两组病人治疗情况及治疗恢复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开展健康促进前),观察组(开展健康促进后)病人的治疗依从性(97.01%>81.04%)、治愈率(89.82%>73.20%)及其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91.02%>75.16%)、疾病知识掌握程度评分(93.26±3.28)分>(71.14±3.94)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87.36±5.12)分>(75.39±4.18)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88.34±4.58)分>(79.15±5.26)分相对更高(P<0.05)。结论健康促进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流动人口肺结核病人依从性有着积极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用于流动人口的价值探讨。方法选取1年间的流动人口,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项数据,进行详细的数据比较分析,得出利用率,以及影响该项工作有效性实现的相关因素。结果现阶段我国的该项工作的总体利用率不理想,需要在工作开展中,对于不同年龄层和文化程度的人口进行卫生服务的重视。结论针对流动人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需要我国在具体工作开展中,积极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此有针对性的改善流动人口健康管理意识不高,不会主动进行健康体检、职业防护意识薄弱、服务与实际需要脱节等现状,逐步加强政府、流动人口对于该项工作开展的重视度,进一步促进人口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切实保障其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