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52例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颈椎前路减压三个间隙短节段钢板内固定和一个间隙自锁融合器融合术,对照组使用后路椎管形成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VAS颈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两组VAS颈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术前均有一定降低,并且观察组在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其VAS颈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混杂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和后路椎管成形术结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对四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前路手术治理效果更加理想,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及高。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以电脑中频疗法、温热疗法、手法治疗、往复式牵引等为主的综合治疗对颈椎病的康复效果。方法 :将 7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对照组 35例, 予单纯手法进行处理 ;治疗组 38例, 加用电脑中频疗法、温热疗法、往复式牵引等综合治疗, 两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对照组痊愈 14例、显效 9例、有效 9例、无效 3例 ;治疗组痊愈 23例、显效 9例、有效 5例、无效 1例, 经秩和检验,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u=2.00, P<0.05)。结论 :综合治疗颈椎病的康复效果显著, 可发挥各疗法的协同作用, 起到整复小关节促进血液循环、松解粘连、解痉止痛的功效。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4月因多节段颈椎病于我院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前路融合术的18例患者临床资料,男7例,女11例;年龄37-59岁,平均47.1岁;11例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7例患者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协会评分(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临床疗效;行颈椎正侧位、功能位X线片及颈椎CT三维重建扫描,分别测量置换节段、手术相邻节段及颈椎整体活动度,并观察融合节段融合率、内固定位置及异位骨化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8-54个月,平均26.3个月,术后各随访点患者JOA、NDI、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24个月时置换节段活动度(8.37°±2.77°)与术前(8.23°±3.3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整体活动度(41.71°±6.99°)较术前(44.91°±9.48°)显著减小,置换邻近节段活动度(9.16°±2.72°)与术前(9.41°±2.7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邻近节段活动度(9.43°±2.6°)较术前(8.18°±2.42°)显著增加(P〈0.05);术后12个月融合节段融合率100%,术后各随访点未观察到内植物松动、移位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维持颈椎生理活动度,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8例,按照所给予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颈前路组和颈后组,各49例,颈前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ACDF),颈后组采用颈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PCL)。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颈椎功能残障指数(NDI)。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NDI指数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颈前组术后6个月NDI指数显著优于颈后组,术后2年NDI指数显著劣于颈后组(P<0.05)。结论ACDF和PCL治疗MCSM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ACDF在初期颈椎功能改善方面要优于PCL,PCL在近期颈椎功能改善方面要优于ACDF。
简介:背景:颈椎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中聚醚醚酮融合器较为常用,术后融合器“沉降”问题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聚醚醚酮融合器行植骨融合在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中的疗效,探讨术后融合器“沉降”的发生率,提供融合器“沉降”的测量方法并分析其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2月单节段颈椎病患者39例,均采用颈前路减压、聚醚醚酮融合器植骨融合术,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5.3±2.5)个月。根据术前、术后即刻及随访时患者的症状、生活状态及影像学表现,对其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与评估。结果:本研究39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5.0±5.6)min,术中出血量均<50ml。术后3个月随访时融合率为94.9%,术后6个月融合率达100%。无融合器松动、移位的现象,5例患者出现融合器“沉降”,沉降发生率为12.8%,其中3例沉降范围为2~3mm,2例>3mm。根据VAS评分标准,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颈背痛及上肢疼痛,非沉降组分别为(7.5±1.3)分、(2.1±0.7)分、(2.1±0.6)分,沉降组分别为(7.4±1.1)分、(1.8±0.8)分、(2.2±0.8)分。两组同时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根据Robinson评价标准,优19例,良14例,一般5例,差1例,优良率为84.6%。结论:在单节段颈椎间盘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颈前路减压应用聚醚醚酮融合器行植骨融合术出血量少、临床疗效好、植骨融合率高。但融合器“沉降”发生率较高,虽不影响中期疗效,但应加以关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内收治的15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理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主要是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前列地尔。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TCD检测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TCD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药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值得运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