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硬膜外镇痛分娩比传统分娩产妇的焦虑等级是否有所降低,了解硬膜外镇痛分娩对产妇焦虑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参与调查的产妇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为传统分娩的产妇,进入产程后宫口开2cm用SAS焦虑量表进行测量,并由助产士计算分数。实验组为使用镇痛分娩的产妇,同样为宫口开2cm时用SAS焦虑量表进行测量并计算分数。最后将两组产妇的SAS量表得分及剖宫产率相比较。结果两组产妇焦虑习性标准均分无明显差异性(P>0.05)。对照组产妇焦虑群体标准均分显著高于实验组(P<0.01)。对照组产妇焦虑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1),且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使用硬膜外镇痛分娩,可减轻分娩过程中因宫缩引起的疼痛,降低由于疼痛所导致焦虑的程度,提高分娩质量,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水中分娩与传统分娩在产科镇痛和产程方面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1年11月到2012年4月产妇分娩的资料,其中水中分娩的产妇98例为研究组。正常阴道传统分娩的顺产320例随机抽取9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产程进展时间及产科镇痛效果不同。结果与对照组活跃期(125±14)min,第二产程(35±8)min比较,总产程(173±24)min。水中分娩组活跃期(75±10)min,第二产程(31±7)min,总产程(108±19)min。两组比较活跃期、总产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产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需药物镇痛64例(65.3%),研究组入水前需药物镇痛59例(60.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中分娩组入水前后各级疼痛所占比例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中分娩可缩短产妇的产程,可以减轻产妇的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
简介:摘要:中国现代学科体系中依照课程标准而编写的教材,能够系统地反映学科的基本内容。从某种角度说,一个时期内的教材是对学科研究成果的汇集。文章对中国美术史学科体系构建的研究,正是从每个时代的代表性教材的出版价值、意义和作用入手的。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美术领域,自1917年姜丹书《美术史》出版开始,至2019年《中国美术史》教材的出版,是对构建中国美术史学科体系的有力体现。笔者通过梳理中国美术史百年书写和出版历史,阐述中国美术史学术体系的建构过程,以反观中国民族文化自信的探索之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无痛分娩与传统阴道分娩对盆底组织功能近期影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产科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之间收治80例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无痛分娩组和阴道分娩组,对比两组盆底组织功能情况。结果无痛分娩组产妇胎儿体重、Apgar评分、产时出血、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等观察指标结果,以及分娩6周后,后基线、附受meanA、持续meanA、快速MaxA和前基线等盆底肌表面肌点位值观察指标结果与阴道分娩组相比,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均会对产妇盆底组织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自控镇痛无痛分娩的整体安全性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会阴无保护分娩与传统会阴保护分娩后盆底肌力情况比较与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行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为传统会阴保护分娩,观察组产妇为会阴无保护分娩。观察两组产妇分娩后盆底肌力情况比较与康复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情况(96.88%)优于对照组(68.7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的康复治疗效果(95.56%)优于对照组(80.0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在进行阴道自然分娩时,采用会阴无保护分娩,能够有效降低产妇盆底肌力的损伤程度,还提高了产后康复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娩球、分娩车、分娩交替使用对产程及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头位足月临产的初产妇共2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110例。观察组在第一产程由助产士负责指导产妇联合使用分娩球、分娩车、分娩凳直到宫口开全,指导分娩。对照组在第一产程中采用平卧位或左右交替侧卧位,常规指导分娩。观察两组疼痛、总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疼痛缓解效果好、总产程时间短、剖宫产率低、产后出血少、新生儿窒息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娩球、分娩车、分娩凳交替应用能缓解疼痛、缩短总产程、降低剖宫产、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简介:我国竞技体育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受苏联学者马特维耶夫传统分期理论的长期指导,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分期理论也为世界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介于传统分期理论的局限性,为适应现代高水平运动训练和日益增多的竞赛活动的发展趋势,世界高水平的教练员为寻求运动技术水平的突破性提高,经过30多年训练实践,又催生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板块周期理论。以排球训练为例,新、老中国女排都取得了世界冠军,中国老一届女排运用传统的分期理论指导训练,而新一届中国女排训练实践运用,则更多地体现了时代发展趋势的“板块周期”理论的特征。世界冠军日本男排、全国冠军江苏男排等队的训练实践验证,符合时代特征的理论指导是成功的关键。包括不同地域气候环境的训练理论运用,以及青少年运动员、男女不同性别运动员的理论实践也存在差异。研究表明,现代周期板块训练理论的创立、发展、完善,明确了与传统分期理论的某种差异性,以及现代板块周期理论和传统分期理论存在的互相的包容性,同时也凸显了现代板块周期理论成为现代高水平竞技体育训练指南的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子诊断技术结合传统分离方法在致泻性大肠杆菌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07月-2021年08月本院收集的600例患者的600份粪便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传统分离法联合荧光PCR法对致泻性大肠杆菌(DEC)进行检测,分析其检出率及季节分布特点。结果:联合检测结果显示,DEC的检出率为19.17%,其他各种病原菌的检出率最高的是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为8.17%,其次为EAEC,检出率为6.83%,EIEC检出率为2.50%,ETEC检出率为1.33%,无EHEC;6月份对DEC的检出率最高,7月次之;EPEC、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聚集性大肠杆菌(EAEC)检出率最高的月份均是6月。结论:DEC联合应用传统分离法与荧光PCR法检测的准确率较高,DEC主要的病原菌是EPEC与EA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