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外阴叶状肿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目前国内外报道不足20例,其大多数为良性肿瘤。外阴叶状肿瘤的来源有两种假说,一是起源于外阴异位乳腺组织,即“乳房线”学说;二是来源于肛门-生殖器乳腺样腺体,可分泌雌、孕激素,具有分化成良、恶性肿瘤的潜力。本文报道1例16岁青春期女性原发性外阴叶状肿瘤,单侧发病,肿瘤切面为典型叶状肿瘤外观,行外阴肿物剥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可见肿瘤表面被覆腺上皮和肌上皮,梭形间质细胞丰富,管内生长呈叶状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腺上皮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3(GATA3)表达阳性,肌上皮细胞中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p63表达阳性,符合良性叶状肿瘤的诊断。通过总结本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形态、病理检查等情况,以期对外阴叶状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有进一步的认识。
简介:摘要患儿男,8个月20 d。因双眼向下凝视伴体重不增2个月余,便秘伴呕吐半个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磁共振成像提示后颅窝第四脑室内混杂信号肿块伴梗阻性脑积水,间质性脑水肿,诊断:颅内肿瘤,考虑髓母细胞瘤或室管膜瘤可能。患者入院第5天行导航下脑干肿瘤切除术,术后未行放化疗,随访8个月,患儿情况良好。病理检查:镜下见肿瘤细胞小而密集,呈筛状、小梁状、乳头状排列,部分呈实性,可见真菊形团样结构,区域可见坏死及营养不良性钙化,细胞呈单层分布,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核圆形或卵圆形,胞质轻度嗜酸性,核仁不明显,未见典型的横纹肌样肿瘤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上皮细胞膜抗原、广谱细胞角蛋白、β-catenin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阴性,INI1表达完全缺失。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未提示SMARCB1基因缺失。病理诊断为筛状神经上皮肿瘤。
简介:目的总结19例输尿管肿瘤的诊治体会。方法术前19例均行B超、IVU和CT检查,选择性结合逆行性尿路造影或输尿管镜检查和活检。19例输尿管肿瘤中1例行输尿管节段切除加端端吻合术,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加膀胱袖状切除14例次,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癌2例,输尿管息肉3例。结果术前诊断准确率94.7%(18/19),术后随访5个月~7年,平均3.2年,1例输尿管节段切除术后1年复发,1例腔内手术半年发生输尿管狭窄,膀胱肿瘤发生3例,随访≥5年7例,存活3例。结论B超、IVU和逆行性尿路造影可作为输尿管肿瘤的初步诊断,CT可以帮助诊断和临床分期,输尿管镜检查可提高输尿管肿瘤诊断正确率和确定病理类型。输尿管肿瘤手术预后取决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腔内手术仅适合于早期低级别肿瘤。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直肠肿瘤误诊的原因及教训,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水平与警惕性,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对5例外院误诊为前列腺肿瘤的直肠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入院后均行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PSA),直肠镜检、经直肠前列腺B超、CT或MRI及经直肠穿刺活检。4例行Miles手术,1例行肿块局部切除术。结果5例患者均经手术及术后病检证实为直肠肿瘤,其中直肠癌2例,直肠平滑肌肉瘤2例,直肠间质肿瘤1例。结论部分直肠肿瘤与前列腺肿瘤的症状和体征有某些共同之处,如果医生能高度警惕认真做直肠指诊,结合PSA、CT或MRI以及经直肠穿刺活检等检查,直肠肿瘤通常还是容易确诊的。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18例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治过程。结果18例患者中,纤维瘤2例,腺瘤3例,局灶结节性增生4例,癌肉瘤2例,错构瘤2例,梭形细胞瘤1例,原发性肝恶性间质瘤1例,肝结核1例,炎性假瘤2例。8例影像学诊断出现误诊,良恶性诊断准确率为50%。1例炎性假瘤术前CA19-9为246.4kU/L,其他病例肿瘤标志物均正常。除1例肝结核因术中见胃小弯多发肿大淋巴结和膈肌硬结未行肝脏肿块切除及1例腺瘤患者行射频消融外,其他病例均行肝脏病灶完整切除(包括局部切除、肝叶肝段切除)。结论肝脏少见肿瘤或肿瘤样变术前难以确诊,检查误诊率较高,主要依靠病理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改变、免疫组化及鉴别诊断,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复习10例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的临床资料,并重新阅片诊断,完善免疫组化检查,并参考文献分析研究。结果子宫内膜间质肿瘤是一种少见妇科肿瘤,临床因无特异性症状而易误诊为子宫平滑肌瘤或腺肌瘤,病理显示肿瘤细胞大部分形似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部分肿瘤可向其他成分分化,肿瘤细胞向间质内的浸润以及血管、淋巴管的浸润是区分良恶性的关键。结论恶性程度与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核分裂数,浸润方式及出血坏死程度有关。免疫组化在该组肿瘤的诊断中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