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诊的8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2013年6月-2014年5月接诊的8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均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随访1个月时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皆明显优于对照组(10.00%VS30%,2.5%VS15.00%),两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急救护理中,可以明显的降低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行大力的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8-01到2019-01阶段接收的脑卒中重症患者60例,按照其护理模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动态急救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救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评分水平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重症患者在救急治疗中实施动态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急救效率和急救效果,从而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并有效改善其预后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重症患者急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急诊科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对所有患者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分别为11.25%、3.75%,均较对照组的27.50%、13.75%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采取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可以明显的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具有在临床上大力推广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将动态急救护理应用于脑卒中重症患者,分析其在起就是的作用。方法:将80例需要接受急救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年,对比分析动态急救模式的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通过运用动态急救护理模式,在康复时间以及康复效果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主尖各项指标分别接受统计学软件分析,显示p
简介:摘要:目的:在实施儿科急救护理的过程中,分析动态急救护理模式以及常规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我院接诊的130例儿科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动态急救护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住院时间、急救时间军校对较少,患者家属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均相对更高。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方式来说,动态急救护理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儿科急救护理效果的整体提升,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
简介:摘要:目的:在实施儿科急救护理的过程中,分析动态急救护理模式以及常规护理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我院接诊的130例儿科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动态急救护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的住院时间、急救时间军校对较少,患者家属对于护理服务满意度评分均相对更高。结论:相比于常规护理方式来说,动态急救护理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儿科急救护理效果的整体提升,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
简介:摘要:《生命教育与伦理》是高职护理专业的必修课程,而本门课程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体系不系统、教学重难点不突出、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本研究团队基于动态生成模式,通过调查用人单位岗位要求、学生实际知识、能力和素养现状重新确定课程目标、制定和实施教学内容。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提高了某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生命素养和职业能力,缩小了与用人单位岗位要求的差距,提高了学生的获得感。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逐步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工程规模的增大使得质量安全标准要求就更高,做好工程中质量安全监管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效率有着重大意义,但是,从目前的工程企业在质量安全方面的监管模式来看,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模式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问题,给工程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影响,因此,本文在下文中对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模式探索,首先分析当前我国的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模式的现状,然后简单介绍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模式的主要特点,最后对工程质量安全动态监管模式进行研究并对全文加以小结,从而充分发挥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意义,促进我国工程建设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