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从生理学家His于1865年首先提出内皮这一概念后,人类对它的研究始终方兴未艾.新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管功能失调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并认为内皮功能失调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初事件即"启动子"[1].如今,遴选出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方法来评估血管功能以及采取某种合适的方式来保护或挽救血管功能将是心血管疾病防治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着重对血管功能及其评估方法、内皮功能失调的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内皮 一氧化氮 功能 评估
  • 简介:摘要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与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有一定关系,近年国内外关于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相关的研究也屡见报道。血管细胞通过产生大量强效血管活性物质,包括血管舒张因子NO和收缩因子内皮素ET-1等,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内皮功能改变会引起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异常、血管痉挛性收缩等,从而影响高血压的发展,促成或加速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血压变异性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生活方式和伊贝沙坦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前期者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老年高血压前期者随机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及伊贝沙坦干预组,观察1年,比较二组干预前后循环内皮细胞微颗粒(EMPS)水平及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水平的变化。结果生活方式干预前后循环EMPs[(1 946±234)个/μl和(1 745±416)个/μl,t=2.530、P=0.011]水平及baPWV[(1 653±172)cm/s和(1 511±230)cm/s,t=2.448、P=0.017]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伊贝沙坦干预前后循环EMPs[(19 507±146)个/μl和(1 446±286)个/μl,t=3.340、P=0.002]水平及baPWV[(1 639±165)cm/s和(1 361±211)cm/s,t=3.156、P=0.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年后伊贝沙坦干预组循环EMPs水平及baPWV水平与生活方式干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238、2.475,均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前期者生活方式干预和伊贝沙坦干预对血管功能都有保护作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伊贝沙坦干预较生活方式干预对血管功能保护作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效果更明显。

  • 标签: 高血压 内皮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丹红注射液治疗,其内皮功能以及炎症指标和勃起功能的改变。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82名18~7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座位血压小于160/100mmHg不伴有严重靶器官损害。符合入选条件者在服用寿比山片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静点2周后比较两组血液中血管功能变化及炎症的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丹红注射液组内皮功能相关指标一氧化氮(NO)水平,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明显高于服药前,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CRP明显低于服药前。勃起功能好转,两组之间经过独立样本的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丹参注射液组内皮功能变化,炎症指标,勃起功能无显著性变化。结论丹红注射液具有改善血管功能,炎症反应及勃起功能

  • 标签: 丹红注射液,丹参注射液 一氧化氮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
  • 简介:目的观察降压定眩片联合依那普利对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双盲分为A、B两组,单用依那普利组及降压定眩片联合依那普利组,观察其用药后对动态血压、谷峰比值、平滑指数及血管因子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影响;结果:A、B两组治疗后均可有效降低24h血压(P〈0.05),但联合用药血压下降更为显著(P〈0.0D,谷峰比值及平滑指数亦优于单用依那普利(P〈0.05),A、B两组治疗后均可降低内皮素的含量,升高一氧化氮的含量(P〈0.05),但联合用药组效果更为显著(P〈0.01);结论:降压定眩片联合依那普利通过改善血管功能有效的降低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且作用持续平稳。

  • 标签: 降压定眩片 依那普利 动态血压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卡维地洛组与美托洛尔组对NO、ET-1、24h尿白蛋白表达的影响见表2,卡维地洛组与美托洛尔组NO、ET-1、24h尿白蛋白表达的影响(略),探讨卡维地洛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内皮功能 功能影响 卡维地洛高血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阻断血管细胞乙酰胆碱靶标(ETA)功能血管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山莨菪碱为工具药,喂食兔3mon后急性处死,剖腹取主动脉,HE及ET+VG染色光镜观察主动脉的组织学改变,电镜观察血管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同时取胸主动脉、肺动脉、颈动脉、肾动脉和股动脉,进行离体血管功能实验.结果:生理状态下,长期给予兔山莨菪碱,血管细胞结构受损,光镜下可见内皮细胞垂直附着在内弹力板上,电镜下可见内皮细胞呈网眼状损伤,有些内皮细胞即将脱落,线粒体肿胀.离体血管环实验研究发现ETA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显著减弱.结论:生理状态下,反复阻断ETA,可使内皮细胞结构和功能受损,提示ETA具有内皮保护作用.

  • 标签: 药理学 血管内皮细胞乙酰胆碱靶标 内皮细胞 山莨菪碱 乙酰胆碱 舒张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速效心痛滴丸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就诊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缬沙坦(代文)80mg口服,每日1次;治疗组在口服缬沙坦(代文)的基础上加用速效心痛滴丸,5丸,每日三次。实验前后分别测定血清NO(一氧化氮)、ET(内皮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时的血清NO水平及ET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2周时血压值均降至140/90mmHg以下;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压下降明显,血清NO明显升高,ET下降显著。结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降压同时加服速效心痛滴丸能显著改善患者血管功能

  • 标签: 速效心痛滴丸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病(EH)患者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应用缬沙坦前后EH患者血压、ET及NO的变化,并进行分析。结果EH患者血浆ET-1升高(P<0.01)、NO降低(P<0.01)。应用缬沙坦后,EH患者血压显著下降(P<0.01)、ET-1明显降低(P<0.01),NO明显升高(P<0.01)。结论缬沙坦可有效降压,并能逆转EH患者血管功能紊乱。

  • 标签: 高血压 内皮素 一氧化氮 缬沙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血管舒张功能与尿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共200例,根据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将其分成两组,其中患者左心室质量指数≧125(男)或≧110g/m2(女)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该组患者共有89例,另一组为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组,该组患者共111例,并选取于我院门诊体检的正常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未使用任何药物);对患者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法测定LVMI,同时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测定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状况,将其作为肱动脉FMD,之后用氧化酶法测定患者空腹尿酸值。结果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组和高血压无左心室肥厚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FMD均有所减退,高尿酸血症(HUA)发生率明显升高,并且高血压无左心室组的高尿酸血症与尿酸正常患者相比,FMD有所减弱,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患者血管舒张功能与尿酸有关,且尿酸对血管功能的影响不够明显,在临床医学界好需要进一步探究。

  • 标签: 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血管内皮舒张 尿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夏枯草汤治疗高血压病对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接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牛黄降压丸进行治疗;观察组35例患者接受夏枯草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35例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1.43%,对照组71.43%,两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值、脉压值均有所降低,并且观察组患者降低的更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ET、NO水平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结论夏枯草汤可以有效降低血压,缓解患者动脉内皮功能

  • 标签: 夏枯草汤 高血压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天麻钩藤饮,两组均连续服药4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压及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NO、vWF、E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效果较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管功能

  • 标签: 高血压 天麻钩藤饮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鼠细胞模型实验,检测木瓜酶在体外培养环境下对血管细胞成血管向分化的促进功能。方法采用P3代大鼠血管细胞,将木瓜酶溶解于完全培养基内,按照10 μg/ml、50 μg/ml、100 μg/ml浓度配置含木瓜酶的完全培养基,与空白对照组共同培养0、7、14 d,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成血管分化相关基因VEGF(血管生长因子)、CD3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组细胞的增殖活力。统计学方法为方差分析。结果经14 d培养,添加木瓜酶的细胞VEGF、CD31表达水平及增殖能力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木瓜酶浓度达到50 μg/ml时VEGF表达水平达到最高,为空白对照组的3.28倍,CD31表达水平随着木瓜酶浓度升高而升高,最高达到空白对照组的3.66倍。结论适宜浓度的木瓜酶能够在体外促进内皮细胞的成血管分化及增殖,表明木瓜酶对血管组织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木瓜酶 内皮细胞 血管形成
  • 简介:目的:研究紫杉醇药物支架对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2006年7月至2006年12月于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入选72例冠脉造影患者,48例患者行冠脉内单支架置入术,随机分为紫杉醇药物支架组(PES组)和金属裸支架组(BMS组)各24例,24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患者术后1d、术后6个月的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与非内皮依赖性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NMD)。冠脉支架置入患者,通过冠脉内灌注乙酰胆碱(Ach)、硝酸甘油,利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测量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与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结果:术后6个月经皮冠脉内支架置入(PCI)病人中F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7%±3.2%vs11.4%±4.2%,P〈0.01),NMD两组无差别(P〉0.05)。PES组术后6个月FMD明显低于术后1d(4.6%±2.3%vs8.7±2.9%,P〈0.05),BMS组术后6个月与术后1dFMD无差别(7.8%±3.4%vs8.5%±4.6%,P〉0.05)。术后6个月PES组FMD功能低于BMS组(4.6%±2.3%vs7.8±3.4%,P〈0.01),NMD两组无明显差别(P〉0.05)。PES组术后6个月Ach灌注激发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低于术后即刻(-32%±3%vs-8%±2%,P〈0.01),BMS组术后6个月Ach灌注激发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与术后即刻无明显差别(-6%±3%vs-4%±2%,P〉0.05)。术后6个月PES组Ach灌注激发的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低于BMS组(-32%±3%vs-6%±3%,P〈0.01),两组非内皮依赖性的血管扩张反应无差别(P〉0.05)。结论:紫杉醇药物支架置入后6个月冠脉血管功能发生障碍。

  • 标签: 紫杉醇药物支架 金属裸支架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
  • 简介: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几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所有的心血管疾病的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而血管功能是在AS进程中最敏感的指标,血管功能的完整性与心血管疾病息息相关,目前已有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防治心血管疾病,逐渐地调节血管功能

  • 标签: 有氧运动 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