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利用6044×01-35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对小麦粒重性状进行发育动态QTL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花后子粒灌浆的7个不同时期,两个试验点共检测到16个与粒重性状相关的QTL。其中开花后20d检测到的单穗粒重QTL位于2A染色体上,解释率达12%,遗传效应超过10;两环境下控制千粒重QTL在7个时期均被检测到。花后的各个时期均能在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定位到千粒重QTL。其中花后10d检测到1个千粒重QTL,位于2A染色体的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解释较大的表型变异,达到18%。Qtl8、Qtl13和Qtl14均定位在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的同一位置,共同解释11%的表型变异。花后20d和花后25d均检测到1个QTL,位于2A染色体的Xgwm372-Xgwm95标记区间的不同位点,均能解释4%的表型变异。花后40d检测到1个QTL,位于1D染色体的Xwmc93-Xgpw2224标记区间,解释1%的表型变异。从连锁群的位置上看,控制千粒重的QTL主要集中在2A染色体的Xgwm448-Xgpw7399标记区间,这是一个控制千粒重QTL的富集区域,以期进行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
简介:本研究以高淀粉甘薯品种漯徐薯8号(母本)和低淀粉甘薯品种郑薯20(父本)杂交得到的F1分离群体,选择其中240个单株为材料,以该群体所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为基础,以2008年和2009年所测定的淀粉含量为指标,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并利用QTLMapper2.0软件分析了甘薯淀粉含量的QTL。实验结果表明,检测到了1个主效位点,位于父本郑薯20的Z31连锁群上a02b40.02ds**和a08b37.03fs*两个标记之间,QTL的加性效应为-0.73,解释表型变异的7.70%。定位甘薯淀粉含量相关的QTL,将为发掘与淀粉含量相关的基因奠定基础。
简介:在缺氧的应力和正常条件下面的7-day-old幼苗的Coleoptile长度永久地在二被调查在米饭(OryzasativaL.)的分离人口和他们的父母。用缺氧的反应索引,在到在正常下面的coleoptile长度的缺氧的应力下面的coleoptile长度的比率调节,作为幼苗的指示物缺氧的忍耐(坐),QTL为坐被检测。控制的二loci坐了,指定了为qSAT-2-R和qSAT-7-R,在生来的线(RIL)人口(247根线)从在Xiushui79(装饰用的梨树变化)和CBao(装饰用的梨树restorer线)之间的一个十字导出的recombinant被检测。qSAT-2-R,解释8.7%显型变化,紧与SSR标记RM525被连接。qSAT-7-R,解释9.8%显型变化,紧与标记RM418被连接。二loci的积极等位基因来自CBao。控制的六loci坐了,指定了为qSAT-2-B,qSAT-3-B,qSAT-5-B,qSAT-8-B,qSAT-9-B和qSAT-12-B,在生来的线(BIL)人口(98根线)从Nipponbare(装饰用的梨树)/Kasalath(indica)的回交导出的回交被检测//Nipponbare(装饰用的梨树)。分别地,qSAT-2-B,qSAT-3-B和qSAT-9-B的积极等位基因,它解释了16.2%显型变化,11.4%和9.5%来自Nipponbare。而且,分别地,qSAT-5-B,qSAT-8-B和qSAT-12-B的积极等位基因,它解释了7.3%显型变化,5.8%和14.0%从Kasalath。
简介:为了在萌芽能力(LTG)上调查低温度,有198根线的一张doublehaploid米饭(DH)人口源于与indicalineZhenshan97B混合的F_1的花药培养,长期的装饰用的梨树线AAV002863被用来构造连锁图with140SSR标记。在Zhenshan97B和AAV002863的萌芽率是79.7%和30.1%,当时inDH人口它在6天以后在15°C从0~100%。控制低温度germinabilitywere的量的特点loci(QTL)在染色体上识别了3和10。归因于QLTG-3和QLTG-10的观察phenotypic的百分比分别地是12.6%和12.9%。从Zhenshan97B的等位基因在qLTG-3区域增加了LTG,当时从在qLTG-10的AAV002863increasedtheLTG的等位基因区域。一个个epistatic相互作用在染色体上在loci之间被检测3和10。染色体10上的QTL主要效果也涉及epistaticinteraction。
简介:Nearisogeniclinescarryinglarge-effectQTL(qtl12.1),whichhasaconsistentinfluenceongrainyieldunderuplanddroughtstressconditionsinawiderangeofenvironments,wereevaluatedunderwaterstressinthefields.Thelinewhichgavehigheryieldunderdroughtwascrossedwithalocaleliteline,PMK3,andforwardedtoF2:3generation.SignificantvariationwasfoundamongtheF2:3linesforagronomictraitsunderwaterstressinthefields.Lowtohighbroadsenseheritability(H)forinvestigatedtraitswasalsofound.Waterstressindicatorssuchasleafrollingandleafdryingwerenegativelycorrelatedwithplantheight,biomassandgrainyieldunderstress.Bulkedsegregantanalysis(BSA)wasperformedwiththemarkersinthevicinityofqtl12.1,andRM27933wasfoundtobesegregatedperfectlywellinindividualcomponentsofdroughtresistantanddroughtsusceptiblebulkswhichwerebulkedbasedonyieldunderwaterstressamongF2:3lines.Hence,thissimpleandbreederfriendlymarker,RM27933,maybeusefulasapotentiallyvaluablecandidatemarkerforthetransferoftheQTLqtl12.1intheregionalbreedingprogram.BioinformaticanalysisoftheDNAsequenceoftheqtl12.1regionwasalsodonetoidentifyandanalyzepositionalcandidategenesassociatedwiththisQTLandtoascertaintheputativemolecularbasisofqtl12.1.
简介:以珍汕97和武育粳2号构建的籼粳杂交DH群体及其双亲为材料,通过接种8种白叶枯病菌株(菲律宾菌系的PX071、PX099、PX061,中国菌系的GX325、Zhe173、LN44、KS-1—21和日本本菌系的T7133),考察了该DH群体对白叶枯病抗性,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共检测到了26个QTL,分别位于除第7、第11染色体外其它10条染色体上,其中检测到有2个位点分别对4种不同的菌株有抗性,有2个位点对3种不同的菌株有抗性,3个位点对2种菌株有抗性。表明这些QTL对水稻白叶枯病均具有广谱抗性,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利用并聚合这些广谱抗性的QTL可以较好地改良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简介:利用153个株系组成的源自美国半矮秆有限性品种Charleston和亚有限性品种东农594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试验站与东北农业大学校内试验田进行了两年三点的试验。采用国际标准对大豆营养生长期进行划分,对观察株系从破土开始记录,每日跟踪调查,直到群体全部成熟。结果表明生育期在群体中呈正态分布,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个体间有差异。采用QTLmaper2.0统计软件对生育期进行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共检测到主效应的QTL59个,上位性的QTL61对。涉及到A1、C2、D1a、D1b、B1、I、N、G等七条连锁群,上位性分析也首次揭示出不同位点间的互作关系。揭示了大豆营养生长过程中,其QTL的发育特点,找到了可以在不同环境下稳定存在的QTL位点。
简介:利用992个微卫星标记检测了德国镜鲤(Cyprinuscarpio)F1代190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基因型检测,共组成51个连锁群,覆盖基因组总长度为5138.2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5.19cM;利用软件MapQTL6.0采用区间作图法对酸性磷酸酶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定位分析。研究结果共检测到9个与酸性磷酸酶有关的QTLs,分布于8个连锁群。其中LG24连锁群LOD值最大(5.37),位于LG24连锁群,最大的可解释表型变异为13.8%。通过BLAST与斑马鱼进行序列比对,找到了与斑马鱼富含亮氨酸重复蛋白、横跨膜蛋白50a、ADP核糖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家族b8同源的分子标记。本研究结果对鲤鱼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疾病调控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简介:水稻中许多重要的农艺性状属数量性状,由多基因(QTL)控制.研究QTL的遗传特性和遗传效应对于培育高产和稳产的水稻品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6个优良的品种为供体亲本,以华粳籼74为轮回亲本,通过微卫星标记辅助回交选择培育了一批单片段替换系,随后利用所培育的单片段替换系进行了QTL分析和基因定位.主要结果有:1、利用258个微卫星标记对6个供体亲本和轮回亲本间的多态性进行了筛选.6个供体亲本与轮回亲本间的多态率在32.98%至60.78%之间,平均47.81%,粳型供体亲本比籼型供体亲本的多态性要高.2、随着回交代数的增加,植株所含的替换片段数逐渐减少.在BC2F1、BC3F1、BC3F2和BC3F3代,平均每个植株携带有12.50、5.98、1.69和1.46个替换片段.替换片段的平均长度也随回交和自交代数的增加而逐渐变短.在BC2F1、BC3F1、BC3F2和BC3F3代,替换片段的平均长度分别为25.43cM、22.38cM、20.78cM和18.15cM.回交世代替换片段变短的速率(11.99%)比自交世代变短速率(7.15%)要快.在BC2F1、BC3F1、BC3F2和BC3F3代,轮回亲本基因组的恢复率分别为82.24%、92.55%、98.04%和98.52%.3、在BC3F2和BC3F3代,共选育出111个单片段替换系,其中独一无二的单片段替换系共42个.BC3F2代替换系中替换片段的估算长度在2.00cM到64.80cM之间,平均为21.75cM,而BC3F3代中替换片段的估算长度在6.05cM到48.90cM之间,平均为20.95cM.12条染色体中仅第11染色体没有选择到单片段替换系.所选育的单片段替换系中替换片段的总长为2367.50cM,基因组的覆盖长度为704.50cM,覆盖率为39.25%.4、在52个单片段替换系的22个性状中共鉴定出了234个QTL.每个性状鉴定出的QTL数在3到19个之间,平均4.50个.每个替换系鉴定出的QTL在2到15个之间,平均10.64个.QTL加性效应的大小因性状和替换系不同而不同,低至-0.02(0.79%)的加性效应(如谷粒宽度)均能检测到.在RM237,RM322
简介:为旗帜叶角度的基因分离分析用P1,P2,F1,B1,从863B(装饰用的梨树米饭的一根维护者线)和A7444(有大旗帜叶角度的germplasm)的一个十字导出的B2和F2的六代被进行。旗帜叶角度的遗传型和显型在863B(P1)被调查,A7444(P2)和在BC1F1(863B/A7444//863B)的141植物人口。一张SSR基因连接地图被构造,为旗帜叶角度的QTL被检测。包含79信息loci的基因地图被构造,它走完441.6厘米的全部的距离,平均在二附近的loci之间的5.6厘米。结果证明特点被二主要基因加多基因控制,主要基因是更重要的。十五个标记基于单个标记回归分析与旗帜叶角度显示出高度重要的关联。为标志叶角度的二QTL(qFLA2和qFLA8)被两个检测在软件WinQTLCart2.5的合成间隔方法和合成间隔方法基于在QTL的混合线性模型联网2.0。分别地,qFLA2解释了10.50%phenotypic和13.28%变化并且在RM300和RM145的间隔位于染色体2的短手臂。分别地,qFLA8解释了9.59%phenotypic和7.64%变化并且在间隔flankingRM6215和RM8265位于染色体8的长手臂。在二QTL的积极等位基因两个都从A7444被贡献。
简介:农作物大多数性状都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对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traitloci,QTL)进行鉴定和定位对作物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单片段替换系(singlesegmentsubstitutionlines,SSSL)消除了遗传背景的干扰,是用于QTL分析的重要试验材料.本研究以6个水稻品种为供体,利用回交和微卫星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以华粳籼74为遗传背景的水稻单片段替换系群体,并选用其中的59个单片段替换系对水稻24个重要农艺性状的QTL进行了鉴定;还利用一个单片段替换系的次级分离群体对抽穗期基因Hd-3-1进行了定位.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对供体亲本苏御糯、IR64、IRAT261、成龙水晶米、Lemont和IAPAR9与华粳籼74之间的微卫星标记多态性进行了检测,6个供体亲本与华粳籼74之间的多态率分别为56.33%、34.93%、59.31%、33.19%、55.90%和56.55%.2对回交的遗传效应进行了分析,在BC2F1和BC3F1单株中检出替换片段的平均数分别为8.93个和4.37个,在BC2F1和BC3F1单株中检出替换片段的平均长度分别为32.23cM和27.63cM,BC2F1和BC3F1受体亲本基因组的回复率分别为81.55%和92.32%.3建立了118个以华粳籼74为遗传背景的单片段替换系,其中包括86个不同的单片段替换系.这些单片段替换系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10号染色体上的单片段替换系最多,有16个.单片段替换系中替换片段的平均长度为23.0cM,全部单片段替换系对水稻基因组的覆盖率为57.11%.4利用59个单片段替换系对水稻24个重要农艺性状的QTL进行了鉴定,总共鉴定出了248个QTL,分别为25个抽穗期QTL、1个有效穗数QTL、13个穗颈长QTL、16个株高QTL、5个穗长QTL、7个倒一节间长QTL、8个倒二节间长QTL、4个倒三节间长QTL、7个倒四节间长QTL、12个剑叶长QTL、22个剑叶宽QTL、13个倒二叶长QTL、14个倒二叶宽QTL、4个倒三叶长QTL、12个倒三叶宽QTL、14个一次枝梗数QTL、2个�
简介:为探索Beinhart1000-1的赤星病抗性遗传规律,以抗赤星病品种Beinhart1000-1为母本,感病品种G140为父本,构建F1及F2代群体,筛选与抗性基因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并进行抗性基因的QTL定位。结果表明,Beinhart1000-1的赤星病抗性由显性基因控制。同时利用混合群体分组分析法,从2653对SSR引物中,得到83对在抗感池间表现多态且扩增条带稳定清晰的SSR标记。以F2代群体115个单株为作图群体,利用该83对引物进行扩增,经WinQTLCart2.5分析,构建了83个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获得2个抗赤星病QTL位点,分别位于7号和15号连锁群上。
简介:本研究以新颖的极端粗茎水稻材料R404及细茎品种日本晴为亲本杂交构建的F2分离群体(152个单株)为作图群体,对控制水稻茎秆粗、茎壁厚以及穗颈粗3个茎粗度相关性状的QTL进行定位分析。通过QTLIciMapping分子标记作图软件分析,在水稻3、8、11以及12号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7个QTLs,其中茎粗和穗颈粗的2个QTLqSDM8.1和qRDM8.1可能为同一基因位点调控,茎粗和茎壁厚的2个QTLqSDM3.1及qSWT3.1也定位在相近的位置,这2个染色体位置可能存在控制茎粗的一因多效的基因。qSWT3.1(15.39%)、qRDM3.1(44.66%)和qSDM8.1(19.16%)在其所控制的相应性状(茎粗,茎壁厚和穗颈部粗)中的贡献率是最大,是主效QTL。除了定位于3号染色体的QTLs外,其他与粗茎性状相关的QTLs均为新发现的QTLs。本研究结果为粗茎QTL的进一步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也为粗茎QTL应用于水稻抗倒伏品种的培育及种质创新提供重要的基因来源,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本研究用珍佳B(佳辐占/珍汕97B//珍汕97B的回交重组自交系F11,即BC1F11)×珍汕97B的F2群体,对稻米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白粒率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与QTL定位。结果表明,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白粒率均属于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而粒长受一个主效基因控制。共检测到13个控制糙米粒长、粒宽、长宽比、粒厚和垩白粒率的QTLs。其中,在第3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RM16-RM411区间同时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和粒厚性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9.8%、12.6%、39.3%和5.3%;在第5号染色体着丝粒附近RM7118-RM3683区间同时控制垩白粒率、粒宽、长宽比和粒厚性状,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3.9%、44.5%、28.0%和15.0%;同时,在RM169-RM289区间也同时控制垩白粒率、粒宽、长宽比和粒厚性状,但各性状的遗传贡献率均较RM7118-RM3683区间的小。
简介:为谷物矿物质元素的量的特点loci(QTL)的鉴定能通过帮助标记的繁殖在微量元素的更快、更精确的开发帮助稠密的米饭变化。在现在的学习,QTL在二BC2印射人口的F3源于O的十字。有O的二不同就职的sativacvSwarna。nivara。总共,10和8QTL为谷物Fe被识别,在人口1,和7和5QTL的Zn集中分别地在人口2被识别。在两张人口检测的百分之八十QTL从O被导出。nivara。为Fe的五QTL和为Zn的三QTL也在印射的间隔或合成间隔向超过15%phenotypic解释了变化。O的地点。nivara导出象qFe2.1,qFe3.1,qFe8.2和qZn12.1那样的QTL一致地在两个被识别人口。Epistatic相互作用在人口1在为Fe集中的染色体3上在染色体2上并且在RM22和RM7之间仅仅在RM106和RM6之间被观察。为金属动态平衡的十六候选人基因被发现在两个为Fe和Zn集中与10QTL驻扎在同一地点人口。大多数Fe和ZnQTL被发现为谷物产量和谷物质量特点与QTL驻扎在同一地点。一些识别的主要效果QTL能被用来改进米饭谷物Fe和Zn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