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基底神经节钙化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多数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头颅X线平片或头颅CT扫描可见基底神经节的广泛钙化。

  • 标签: 基底神经节钙化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护理经验。方法总结2008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与综合ICU收治的14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并分析。结果4周后,好转6例,恶化5例,死亡3例。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重专项护理,对提高TOBS患者的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护理 缺血性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前多数学者将乳腺癌根据基因表型分为普通型,腺癌A型,腺癌B型,Her-2过表达型和基底型,研究证实,后两者无复发生存期短,预后较其他亚型差。不同的是,基底型生物学特征仍不清楚,免疫表型也存在分歧。本文对乳腺基底细胞样癌的认识过程及免疫表型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使用RF-PECVD法分别在基底温度为60℃、120℃和200℃的N型单晶锗表面制备了α-C:H膜,采用拉曼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等技术手段研究分析了α-C:H膜的价键组成及表面形貌,讨论了基底温度对α-C:H膜微结构及部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α-C:H膜沉积过程中,基底温度对膜层微观结构有较大影响,基底温度60℃时,膜层表面光滑、致密无石墨化现象。随着基底温度的升高,α-C:H膜中含H量和微晶石墨量逐渐增多,α-C:H膜层性能也逐步退化。

  • 标签: 类金刚石膜 基底温度 微结构 射频增强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 原子力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将此次所收治的36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造影观察。结果根据改良GOS预后进行评分。优良则为22例,较好为4例,重度残疾为8例,死亡2例。在术后6~24个月,对10例患者进行复查,瘤颈部残留少量造影剂充盈患者为2例。结论在临床上治疗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如果患者的自身条件允许,一般是采用介入治疗。然而对于此部位的宽颈动脉瘤,要尽量地简化操作流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基底动脉 分叉部 动脉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01月至2013年10月确诊的12例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头晕、肢体无力、耳鸣、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对患者MRI、MRA分析可见明显扩张并延长的基底动脉。结论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表现多样,头MRI、MRA能准确清晰地显示变异的椎基底动脉的立体形态、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可以作为VBD诊断的首选方法之一。

  • 标签: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临床表现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造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TOBS患者20例的临床资料及M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是TOBS主要危险因素。首发症状多以意识障碍、眩晕、恶心,眼球动障碍、意识障碍、瞳孔异常、肢体运动障碍是主要的临床表现。MRI检查病变以中脑、丘脑、枕叶梗死多见。TOBS病致残率、死亡率高,预后差。结论TOBS是脑血管病特殊类型,临床及影像特征复杂多样,早期正确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治疗对预后改善非常重要。

  • 标签: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钩钢板治疗第5跖骨基底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自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间,22例第5跖骨基底粉碎骨折患者采取钩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X线摄片显示骨折块移位均大于2mm,其中3例大于5mm,均为粉碎骨折。结果本组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1~24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1~15周,平均13.6周,无骨折块移位现象、骨折不愈合、及残留足部疼痛症状,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情况出现,足踝部关节活动正常。参照美国足踝矫形协会(AOFAS)的中前足功能评分标准3进行评估,22例评分为87~100分,平均93.6分,优15例,良7例,优良率达100%。结论移位明显的第5跖骨基底粉碎骨折,钩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骨折愈合快,远期疗效满意,是治疗第5跖骨基底粉碎骨折理想的选择。

  • 标签: 钩钢板 第5跖骨基底 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有效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92例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用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组(观察组)和CT引导穿刺微创碎吸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复查CT发现观察组患者血肿清除量平均约89.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对患者的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 小骨窗 微创 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简易的定位方法钻孔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2年收治的基底节区血肿26例,经过CT简易定位后行颅骨钻孔软通道外引流,术后注射尿激酶、定期复查头颅CT,随访3个月,按照ADL评分法进行预后评估。结果本组病例26例,穿刺全部成功,成功率100%。3例穿刺时出现穿刺道出血,自行止血,2例迟发穿刺道出血,无丘脑损伤。其中1例有少量血肿残余,死亡5例,死于肺部感染2例,继发血肿并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死亡率19.20%。存活21例,占80.76%。本组恢复良好14例,占53.8%,生活自理4例,占15.4%,卧床靠他人护理13例,占50.0%。结论CT定位颅骨钻孔引流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穿刺成功率高,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 钻孔引流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低密度的各种疾病,以加深对该CT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26例,其中肝豆状核变性10例,EB病毒性脑炎9例,一氧化碳中毒7例。均行CT平扫。结果26例均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壳核、苍白球和尾状核)对称性低密度,其中1对、2对或3对核团同时受累。结论CT上表现为双侧基底核对称性低密度的疾病很多,其中肝豆状核变性、EB病毒性脑炎和一氧化碳中毒具有一定CT特征。了解具有以上CT表现的疾病范畴对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基底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血管结构,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临床拟诊VBI的中老年住院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DSA,分析脑血管结构特点。结果45例VBI患者中,有28例(62.2%)存在颈及颅内血管结构异常,其中单纯前循环病变6例(21.4%),单纯后循环病变10例(35.7%),前后循环均存在异常12例(42.9%),另17例(37.8%)患者无血管结构异常。结论后循环血管结构异常是导致VBI的常见原因,但前循环血管异常也是重要致病因素。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MRI合并DSA在基地动脉尖综合征中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均采用MRI和DSA进行诊断,对其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MRI诊断结果18例患者均为多发性脑梗死,其累及部位多达10个,信号影为长T1和长T2。DSA诊断结果18例患者均出现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现象。结论MRI合并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可以对其临床治疗提供完整的的诊断信息。

  • 标签: MRI DSA 基底动脉综合症
  • 简介:摘要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采用硬通道入路穿刺术治疗的术后护理。术后护理重点为1)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2)做好血肿腔引流管的护理;3)监测与控制血压;4)保持病人正确体位及大便通畅;5)预防并发症发生;6)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七通舒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予以三七通舒胶囊或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以2周为l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七通舒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和盐酸氟桂利嗪胶囊相同的临床效果,疗效肯定。

  • 标签: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三七通舒胶囊 氟桂利嗪胶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