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与AS1.398蛋白酶进行对比,研究了新型复合脱毛酶MDE的脱毛性能,主要分析了脱毛浴液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羟脯氨酸含量的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脱毛实验条件下,复合脱毛酶MDE处理的皮样释放到浴液中的可溶性总蛋白的量大于AS1.398蛋白酶处理的皮样,而AS1.398蛋白酶脱毛浴液羟脯氨酸含量明显高于复合脱毛酶MDE,即其对胶原蛋白的降解作用明显强于复合脱毛酶MDE。复合脱毛酶MDE松动毛根的能力强于AS1.398蛋白酶,脱毛速率明显快于AS1.398,对粒面作用弱;而AS1.398蛋白酶脱毛速度慢,皮松面情况严重。
简介:以蓝色刺孢霉为出发菌株,利用复合(紫外和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出发菌株,筛选凝乳酶高产菌株,并对其做遗传稳定性试验,研究蓝色刺孢霉产酶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先UV后DES复合诱变初筛,最可能为正突变株的有AI,A7,A15和A18;先DES后UV复合诱变初筛,最可能为正突变株的有B9,B12,B20,B22和B27。通过对上述菌株进行复筛,A18,B9和B20的凝乳酶活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20.80%,104.32%和37.51%,其中以先DES后UV诱变的菌株B9相对酶活最大,达到(115.95±7.20)SUmL~.酶活增加104-32%。遗传稳定性试验表明B9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酶抑制剂试验,确认蓝色刺孢霉所产酶为天冬氨酸蛋白酶。采用SDS—PAGE电泳,制定标准曲线,由其方程得出该凝乳酶相对分子质量为32400ku。通过与小牛皱胃酶酶切位点比较.得出水解产物和小牛皱胃酶的基本相同。
简介:用复合酶法对大蒜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考察了不同浓度沉淀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以多糖提取得率为指标,苯酚一硫酸法测定多糖的总糖含量,采用正交实验确定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和果胶酶的最佳配比,然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复合酶提取大蒜多糖的最佳工艺;分别用羟基自由基(·OH)和1-二苯基-2-苦基肼基(DPPH·)有机自由基测定了大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复合酶法提取大蒜多糖的最佳酶配比: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果胶酶的配比为1:60:5;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55℃,提取时间为90min,pH值为4,料液比为1:30g/mL,该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得率达74.28%;80%的乙醇沉淀多糖对DPPH·和·OH的清除作用最显著,40%次之,粗多糖最弱.复合酶法提取大蒜多糖具有提取得率高的优点,并且大蒜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简介:采用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南瓜水溶性多糖,试验将2种独立的提取方法进行协同作用,考察协同作用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与单一超声波法、复合酶解法相比较。首先原料经复合酶酶解处理,酶解条件为:1%纤维素酶,1.5%果胶酶,pH值5.5的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40℃水浴振荡30min,酶解中多糖会有部分溶出;在酶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超声波处理,通过超声破壁作用,进一步增加提取液中水溶性多糖的含量。试验确定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南瓜多糖的最佳超声波工艺为:超声时间为10min,超声功率300W,料液比1:30,多糖提取率为25.94%。通过对3种提取方法的比较,超声波协同酶法得到的南瓜多糖提取率最高,其次是复合酶法。
简介:摘 要:针对部分油井原油物性差造成储层孔道堵塞、产量下降的问题,常规解堵措施对油井污染解堵效果不理想,为此开展了复合生物酶微生物降粘解堵技术试验,在不动管柱条件下,通过油套环空泵注复合生物酶微生物体系,溶解重质组份,降低原油粘度,恢复单井产能,为后续油井解堵技术应用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在颅脑创伤时的变化特征以及对不良临床结局的预测能力。方法研究纳入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的147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其中男112例,女35例,年龄36(26~48)岁。测定TBI发生后第0、1、3、7天的血浆TAT含量,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做多组间比对,用Mann-Whitney U检验做两组间数据比对;用Friedman秩和检验做同组内患者数据连续比对;用ROC分析TAT预测TBI患者30 d内不良事件的诊断性能;用Kaplan-Meier曲线做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做风险比(HR)分析。结果轻、中、重型患者各组内的第0、1、3、7天间比较显示,TAT水平均表现为第0天>第1天>第3天>第7天(χ2值分别为95.612、133.555和132.453,P值均<0.001)。不良事件组的第0、1、3、7天的TAT水平高于病情稳定组(U值分别为959.0、321.0、36.0、1.0,P值均<0.001)。在病情稳定组中,重型亚组第0、1天的TAT水平高于轻型亚组(U值分别为0和1.0,P值均<0.001),第3、7 d的TAT水平与轻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342.5、272.5,P值分别为0.486和0.065);中型亚组第0、1天的TAT水平高于轻型亚组(U值分别为0和280.0,P值均<0.001),第3、7天的TAT水平与轻型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628.0、647.0,P值分别为0.826和0.996)。ROC显示,第0、1、3、7 d的TAT诊断临界值分别为68.75、29.05、17.25和13.85 ng/ml时,预测不良事件的敏感度分别为86.8%、94.3%、100.0%和100.0%,特异度分别为71.3%、78.7%、91.5 %和96.8%;生存分析显示,高于上述临界值的患者发生不良临床结局的累积概率显著增高;Cox分析显示,第0、1、3、7天检测TAT预测不良临床结局的HR分别为1.818、2.257、3.526和4.813(P值均<0.001)。结论血浆TAT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TAT持续增高能反映不良事件风险,可作为综合预判TBI患者病情发展趋势的有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