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采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技术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变化进行评价。方法75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作为高血压心脏病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DTI技术及多普勒血流频谱测量舒张早期充盈峰(E)及舒张晚期充盈峰(A)、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及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并进行组间对照研究。结果高血压心脏病组Ea(7.90±2.50)cm/s、Aa(9.30±2.60)cm/s及Ea/Aa值(0.84±0.05)均低于健康对照组(14.80±5.30)cm/s、(12.50±2.30)cm/s、(1.18±0.3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脏病组E(64.90±19.71)cm/s、A(75.03±18.42)cm/s及E/A值(0.91±0.21)均低于健康对照组(89.33±18.86)cm/s、(87.65±22.80)cm/s、(1.19±0.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技术结合多普勒血流频谱测定可更为有效的对高血压心脏病左心室舒张功能进行评价。
简介:目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观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后左心室心肌功能改变特点,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拟行AVR的重度AS患者40例(重度AS组)和健康志愿者40名(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3D-STI测量,重度AS组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3D-STI测量,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心室整体环向应变(GCS)、左心室整体径向应变(GRS)、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GAS)及三维应变(3D-strain)。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常规超声参数、三维应变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常规超声参数、三维应变参数,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前IVSD、LVPWD均增大,GLS、GRS、3D-strain均降低,GCS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824、11.298、10.221、-6.237、-5.674、-6.584,P均〈0.001),而LVEDD、LVESD、G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比较,重度AS组患者术后1周LVEF、GLS、GCS、GAS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5、-2.093、-2.034、-3.152,P均〈0.05或0.01),而LVEDD、LVESD、IVSD、LVPWD、GRS、3D-stra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度AS组患者术后3个月GLS、GRS、3D-strain均升高,GCS、IVSD、LVPWD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46、-4.923、-4.388、-3.988、4.794、4.211,P均〈0.05或0.01),而LVEDD、LVESD、LVEF、GRS、G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的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收集在我院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98例,并纳入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并联合频谱多普勒及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检查,详细评估其左心室及左心房的结构及功能;同时记录所有受试者相关的临床参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患者左心室内径、室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E/E'值、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容积指数均明显增加,左心室及左心房射血分数较正常对照组低,所有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可引起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异常。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取不同时间给予坎地沙坦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和左心室结构的影响。方法将确诊的该病患者80例本试验采用随机法,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晨服组)口服在清晨8时口服坎地沙坦4毫克,治疗组(晚服组)在晚间20时口服坎地沙坦酯4毫克,每日1次。此过程不得合用或换用其他降压药物,疗程24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患者的左心室结构均得到改善,且夜间给药组改善会更明显,治疗组治疗后血压昼夜节律逆转为正常杓型节律者明显优于对照组。从而推断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与其左心室结构重塑有着密切的关系,夜间给予坎地沙坦酯能够逆转左心室重构可能与其能够逆转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有关。结论夜间口服坎地沙坦酯可明显降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并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结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研究以42例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病例组及随机抽取4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脉冲多普勒(PW)测量二尖瓣口E峰、A峰,计算E/A;应用DTI分别于二尖瓣环四个位点测量e'、a',计算e'/a';再计算E/e'。结果尿毒症患者二尖瓣口E/A、二尖瓣环e'/a'明显降低,而E/e'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尿毒症患者E/A>1而e'/a'<1。结论DTI提高了舒张功能受损的检出率,有效避免PW检查中的假性正常化现象,客观评价尿毒症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心脏彩超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0年10月至2016年8月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患者5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年龄段正常人群为对照组,均进行心脏彩超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左室后壁厚度(LVPW)d1厚、舒张末期内径(LVD)d2及左房内径(LAD)d3宽、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峰)快、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峰)慢、E/A值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彩超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可以根据心脏彩超的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可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情况时使用曲美他嗪对患者左心室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1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以及研究组,所有患者在前期治疗阶段均采用常规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手段,其中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在用药治疗半年后观察其病情的恢复情况,对患者的E/A、EF数值以及心脏功能分级进行具体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心功能Ⅰ级占比和Ⅱ级占比均明显较对照组高,III级、IV级占比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的EF值相比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P>0.05);研究患者的E/A分数评定相比对照组有了显著提升(P<0.05)。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采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相比传统治疗方式有着显著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支架植入术(PCI)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病例组选取30例心肌梗死拟行冠脉内支架术的患者,正常对照组选取35名健康人.对正常对照组及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斑点追踪成像分析,测量左室壁上的各个心肌节段在纵向、径向、圆周方向三方面的应变峰值(LS、RS、CS),比较分析各参数在PCI术前后的变化.结果病例组PCI治疗前后左室LVDd、LVESV、LVEDV较对照组扩大,LVEF比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PCI治疗前比较,PCI术后1周、1个月病例组LVDd、LVESV、LVEDV及LVEF都没有明显改变(P均>0.05);PCI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LVDd、LVESV、LVEDV比PCI治疗前及PCI治疗后1个月有一定缩小,LVEF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术前LS、RS、CS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病例组术后1周LS、RS、CS较术前均无明显改善(P>0.05);病例组PCI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IS测值明显改善的有11个节段,RS测值明显改善的有9个节段,CS测值明显改善的有12个节段;PCI术后3个月患者相应缺血节段心肌LS、RS、CS较术后1个月有所改善,但部分节段二维应变值与术后1个月时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PCI治疗后6个月各缺血节段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心肌梗死导致左室收缩功能下降.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左室心肌的收缩期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圆周应变逐步恢复.斑点追逐成像能准确定量地评估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简介:目的:探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AAMI患者(AAMI组)和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采用3D-STI技术检测两组对象的左心室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面积应变(A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面积应变(GAS),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AMI组患者左心室有12/17节段的LS,10/17节段的RS、AS,9/17节段的CS显著降低(P〈0.05或〈0.01);且在整体应变值上,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AMI组患者GLS[(19.59±3.52)比(9.25±2.16)]、GRS[(36.73±4.83)比(25.26±5.19)]、GCS[(22.63±4.38)比(15.15±3.98)]、GAS[(32.87±4.41)比(21.73±3.84)]值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节段心肌应变值检测准确,可作为临床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病情的量化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3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采取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左心室肥厚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BP、SBP水平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及左心室肌质量(LVM)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MI、LVM水平均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逆转患者左心室肥厚,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索洛尔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60例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抗心衰药物,观察组患者在服用常规抗心衰的基础上加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在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分别检测观察两组患者心率、血压及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治疗前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中脑钠肽及心房钠尿肽等指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比索洛尔对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3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38例,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基础组和沙坦洛尔组,每组69例,基础组患者给予休息、吸氧、限盐、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强心等基础治疗,沙坦洛尔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随访1年,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6、12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情况。结果沙坦洛尔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组和沙坦洛尔组治疗前LVEF水平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性(P>0.05),沙坦洛尔组患者治疗后1、6、12个月的LVEF水平明显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可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功能,且具有更为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左心室功能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3月大庆市人民医院及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按照糖化血红蛋白大小分为2组。其中糖化血红蛋白〈6.5%纳入A组,共纳入40例;其余38例糖化血红蛋白均≥6.5%,纳入B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40名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并比较3组受试者采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左技术产生的心室功能数据。结果3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对照组相比,左心室质量大、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中左心室质量、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或可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检测的敏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