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婴儿休克早期患儿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NICU在2016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92例休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两组患儿均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儿采取头皮静脉穿刺,对参照组患儿采取非头皮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对比参照组也更高,经统计P<0.05。结论为休克早期患儿建立静脉通路时采取头皮静脉穿刺方式更具优势,可有效降低二次穿刺几率,还可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 标签: 婴儿 休克早期 静脉通路 护理干预 头皮穿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快速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ICU572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一针穿刺成功512例(89.5%),所需时间平均8.9min;二针穿刺成功35例,平均时间12.3min;21例三针或以上穿刺成功,平均时间14.6min.总平均时间为9.3min.4例穿刺失败.总穿刺成功率99.3%.结论:只有正确的体位、准确的定位与可靠的进针方向,是提高穿刺成功的关键.推荐使用"肋锁角法"快速建立锁骨下静脉通道.

  • 标签: 锁骨下静脉 穿刺 肋锁角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深静脉双腔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100例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患者在接受深静脉双腔导管置管后,实施针对性护理进行干预,之后观察并记录导管留置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经过留置导管后,患者的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心理功能均在86分以上,与留置置管前相比较,其生存质量均明显有所提升(P<0.05),数据差异性,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结论:深静脉双腔导管的操作有效、安全,其留管时间较长,通过导管留置且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也会明显改善,是比较理想的血液透析通道之一。

  • 标签: 深静脉双腔导管 血管通路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应用颈外静脉(48例)、股静脉(13例)穿刺留置套管针的方法建立临时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结果颈外静脉48例、股静脉13例的一次留置成功率分别是95.4%和92.3%,血流量≥200ml/min,可满足血液净化需要,留置时间1-14d。并发症有留置导管堵塞及渗血。静脉留置针适宜作为紧急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建立,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及费用低等优点。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血液净化 临时血管通路 慢性肾功能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院前建立静脉通路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在休克早期采用静脉留置针及早建立静脉通路,有效改善循环,阻止或减缓病情的发展。方法将近四年来我院急诊共收治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是院前建立静脉通路,由救护车转运入急诊,另外40例是创伤后自行入院急诊抢救进行对比。结果院前输液组缩短了休克时间,为进一步救治用药创造了条件,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建立静脉通路,增加组织灌注,使处于休克早期患者可以及时得到血容量的补充,减少了休克对全身造成的影响,对休克早期患者进行及时救治创造了条件。

  • 标签: 创伤失血性休克 早期 建立静脉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次穿刺法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快速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将64例急诊就诊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二次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观察两种方法套管针穿刺次数与成功率、建立有效套管针通路所需时间、病人血管的保护程度、病人的医疗费用。结果两种方法套管针穿刺1次成功率、建立有效套管针通路所需时间、病人血管保护程度、病人的医疗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穿刺法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中的速度快、病人痛苦小并且费用少,可明显提高套管针一次穿刺法成功率,达到良好的抢救效果。

  • 标签: 低血容量性休克 静脉输液 套管针
  • 简介:摘要 红皮病又称剥脱性皮炎,临床表现为潮红、脱屑,累及全身或大部分皮肤表面[1]。该病急性情况下皮肤呈弥漫性潮红,明显水肿及渗出,有大面积剥脱,常出现低蛋白血症、贫血、电解质紊乱等。外周静脉条件差,穿刺困难,深静脉置管感染风险高,但建立静脉通路给予相关治疗是临床控制病情重要手段和迫切需要。超声引导下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避免反复多次穿刺,减轻静脉破坏和病人痛苦,现分享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及护理的体会。

  • 标签: 红皮病 静脉通路 超声引导 浅静脉留置
  • 简介:摘要对于高龄尿毒症患者,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建立安全、高效的自体血液透析通路愈发困难。本文报道深圳市人民医院手显微血管外科于2019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3例慢性肾衰患者,采用肱动脉和其伴行静脉吻合造瘘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将位于内侧的静脉血管通过皮下隧道转位至臂前面,穿刺体位舒适,内瘘血流量及有效血管长度可满足透析所用,3例患者未出现前臂缺血、肿胀以及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针对上肢浅静脉血管耗竭又不适宜人工血管造瘘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可以尝试使用。

  • 标签: 肱动脉 动静脉内瘘 血液透析 慢性肾病
  • 简介:目的 为慢性肾功能衰竭者建立永久性血液透析通路。方法 应用带涤纶环的双腔留置导管,为6例患者行经皮锁骨下静脉插入术插入导管。结果 共行锁骨下静脉双腔留置导管插入术6例,成功5例,失败1例。成功5例X光摄片证实,导管前端位于第二肋间,最高血流量可达350ml以上。测定瘘管再循环量为4.1%~19.7%,平均9.3%。结论 应用带涤纶环双腔导管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血流量高,并发症少。

  • 标签: 锁骨下静脉 血液透析 双腔导管 留置导管 血流量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肘正中静脉穿通支的CDU影像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为利用肘部穿通支静脉建立高位血液透析通路的可行性找到依据。方法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应用CDU检查75例成年人的150侧肘正中静脉,测量穿通支长度和内径,对肘正中静脉穿通支进行超声影像解剖学分型;对其中38例前臂造瘘困难的慢性肾衰患者采用肘正中静脉穿通支-肱(桡)动脉吻合的方法建立血液透析通路,观测瘘管血流量,记录瘘管成熟时间,测量有效血管长度,得出长期使用率。结果肘正中静脉穿通支位置恒定,出现率为94.0%,靠近肱动脉,多于静脉汇合处发出,超声影像解剖可分4型,各型之间的血管长度和血管内径无明显差异(P>0.05);38例患者内瘘成熟后均可满足血液透析需求,I型和II型患者瘘管的有效血管长度优于III型(P<0.01),3型患者瘘管的长期使用率分别是84.6%、85.7%和72.7%。各型之间的瘘管血流量和成熟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正中静脉穿通支高位造瘘术安全可靠,以I型和II型最优,可以为前臂血管耗竭、高龄糖尿病肾病以及瘘管血栓复通失败的困难造瘘患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血液透析通路

  • 标签: 肘正中静脉 穿通支 血液透析 造瘘 超声影像解剖
  • 简介:摘要根据患者病情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的前提条件。永久性血管通路具有创伤小,易穿刺,血流量足,感染率低的优点,因此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是最理想的血管通路。永久性血管通路的使用与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指导密切相关,本文旨在归纳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护理要点,认为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的操作要领,进行及时、恰当、细致的临床护理,以此提高永久性血管通路的使用效率、促进患者的预后康复。

  • 标签: 永久性血管通路 建立方法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永久性血管通路建立与护理。方法为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建立并护理永久性血管通路。结论严格执行正确的穿刺技术,切忌反复定点穿刺。嘱患者定时锻炼内瘘侧手臂,使血管扩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提高穿刺水平,避免发生血肿,如血肿处发生感染,可用碘酒、乙醇消毒。

  • 标签: 永久性血管通路 建立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