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婴儿休克早期患儿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NICU在2016年1月--12月期间收治的92例休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6例。两组患儿均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儿采取头皮静脉穿刺,对参照组患儿采取非头皮静脉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首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实验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对比参照组也更高,经统计P<0.05。结论为休克早期患儿建立静脉通路时采取头皮静脉穿刺方式更具优势,可有效降低二次穿刺几率,还可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院前建立静脉通路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在休克早期采用静脉留置针及早建立静脉通路,有效改善循环,阻止或减缓病情的发展。方法将近四年来我院急诊共收治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40例是院前建立静脉通路,由救护车转运入急诊,另外40例是创伤后自行入院急诊抢救进行对比。结果院前输液组缩短了休克时间,为进一步救治用药创造了条件,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建立静脉通路,增加组织灌注,使处于休克早期患者可以及时得到血容量的补充,减少了休克对全身造成的影响,对休克早期患者进行及时救治创造了条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次穿刺法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快速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将64例急诊就诊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二次穿刺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观察两种方法套管针穿刺次数与成功率、建立有效套管针通路所需时间、病人血管的保护程度、病人的医疗费用。结果两种方法套管针穿刺1次成功率、建立有效套管针通路所需时间、病人血管保护程度、病人的医疗费用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穿刺法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建立套管针静脉通路中的速度快、病人痛苦小并且费用少,可明显提高套管针一次穿刺法成功率,达到良好的抢救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肘正中静脉穿通支的CDU影像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为利用肘部穿通支静脉建立高位血液透析通路的可行性找到依据。方法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应用CDU检查75例成年人的150侧肘正中静脉,测量穿通支长度和内径,对肘正中静脉穿通支进行超声影像解剖学分型;对其中38例前臂造瘘困难的慢性肾衰患者采用肘正中静脉穿通支-肱(桡)动脉吻合的方法建立血液透析通路,观测瘘管血流量,记录瘘管成熟时间,测量有效血管长度,得出长期使用率。结果肘正中静脉穿通支位置恒定,出现率为94.0%,靠近肱动脉,多于静脉汇合处发出,超声影像解剖可分4型,各型之间的血管长度和血管内径无明显差异(P>0.05);38例患者内瘘成熟后均可满足血液透析需求,I型和II型患者瘘管的有效血管长度优于III型(P<0.01),3型患者瘘管的长期使用率分别是84.6%、85.7%和72.7%。各型之间的瘘管血流量和成熟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正中静脉穿通支高位造瘘术安全可靠,以I型和II型最优,可以为前臂血管耗竭、高龄糖尿病肾病以及瘘管血栓复通失败的困难造瘘患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血液透析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