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分析施工区渣土容重的基础上,用微型剪力仪对其抗剪强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①弃渣堆积平台和运渣道路的渣土容重〉开挖边坡〉弃渣堆积边坡,其均值分别为1.85g/cm^3、1.45g/cm^3和1.05g/cm^3,说明运渣道路经不断碾压,渣土密实,弃渣边坡的自然堆积渣土,疏松多孔。②随着堆积年限的不同,弃渣边坡抗剪强度的大小有显著差异,堆积3年的弃渣其抗剪强度〉2年弃渣〉1年弃渣;同一坡面不同堆积部位的弃渣,其渣土抗剪强度呈坡上〈坡中〈坡下的趋势。③渣土堆放时间越长,植被恢复程度越好,渣土抗剪强度就越大。④施工区不同类型植被覆盖下原生土壤的抗剪强度大小依次为:高山松林〉灌木丛和草地〉乔灌木混交林,分别为当年堆渣坡面的9.25、8.75、8.75和6.50倍,也是弃渣平均抗剪强度的1.68倍。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肺栓塞患者临床抗凝治疗中利伐沙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且接受抗凝治疗的58例肺栓塞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并随机分成对照组(29例,予以华法林抗凝治疗)及研究组(29例,予以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不同药物治疗后,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肺栓塞患者中应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方法,可以降低各种不良事件发生几率,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加快患者机体健康修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抗活化因子Ⅹ活性试验(anti-FⅩa)监测利伐沙班血药浓度,研究该实验评估出血风险的临界值及其诊断性能。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于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患者368例,男201例,女167例,年龄(62.8±15.7)岁,按照年龄分为≤60岁组105例,61~70岁组135例,≥71岁组128例。用ACL TOP 700型血液凝固仪以发色底物法检测anti-FⅩa,定量测定利伐沙班血浆浓度。anti-FⅩa数据以M(P25~P75)表示;多组间比对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组间数据比对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用χ2检验进行阳性率比较;用ROC曲线分析anti-FⅩa评估出血风险的诊断性能;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获得风险比(HR)。结果61~70岁患者组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均高于≤60岁组(U值分别为5 618和5 725,P值分别为0.006和0.011);≥71岁患者组的峰值和谷值均高于61~70岁组(U值分别为6 438和6 317,P值均<0.001)。61~70岁患者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60岁组(χ2=3.06,P<0.05),≥71岁患者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与61~70岁组无显著差异(χ2=0.35,P>0.05)。出血患者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均高于未出血患者(U值分别为1 429和2 185,P值分别为<0.001和0.001)。ROC显示,血药浓度峰值评价总体人群和≥61岁人群出血风险临界值分别为200.8 ng/ml和209.9 ng/ml时,敏感度为90.9%和95.0%;谷值临界值分别为35.1 ng/ml和39.1 ng/ml时,敏感度为72.7%和70.0%,但上述临界值的诊断特异度较低。生存分析显示,以35.1 ng/ml作为谷值临界值,高于此临界值的患者的出血风险累计概率显著增高(Log-rank χ2=4.513,P=0.034)。Cox比例回归模型显示,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预测出血风险的HR分别为1.023(95%CI:0.834~1.256)和0.948(95%CI:0.773~1.164)。结论出血患者的血药浓度峰值和谷值均高于未出血患者,其中血药浓度峰值对出血风险的敏感性高,血药浓度谷值水平的增高提示短期内的出血风险概率增加,但无论峰值和谷值,其评估出血风险的特异性均较低,单独应用时对出血事件的预测不具备直接的指导意义,建议动态监测和联合评估。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AMI患者PCI治疗中阿司匹林及替格瑞洛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8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术,采用随机数字法分组,每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比两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心室重构指标、NT-proBNP 水平及运动耐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心肌酶及炎性因子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在AMI患者PCI治疗时,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之上,辅以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的方式,能够切实改善患者的心室重构,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及心肌酶水平,进而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抗凝效果。 方法 选择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3 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初次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 96例,随机等分为利伐沙班组 47例和阿司匹林组 49例,两组均由同一组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进行手术。利伐沙班组于术后 6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 10 mg, 1次 /天;阿司匹林组于术后 6h开始口服阿司匹林片 100mg, 2次 /天,疗程为 2 周。术后 2周进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观察术前、术后患者纤维蛋白原数值的比较。结果 利伐沙班组术后 DVT发生率为 2%,阿司匹林组 DVT发生率为 10%,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在术前及术后纤维蛋白原数值方面有显著的差异( P < 0.05)。结论 利伐沙班用于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方面,效果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华法林治疗,一组为实验组采取利伐沙班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心房颤动患者的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心房颤动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利伐沙班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降低患者的出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利伐沙班在临床对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拟观察利伐沙班预防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栓发生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应用利伐沙班(69例)、低分子肝素钙(68例)、未应用抗凝剂治疗(30例)的167例IMN患者资料。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凝血及血小板情况,血栓情况及出血情况。结果三组治疗1个月后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治疗2周后PT及治疗2、4周后D-二聚体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治疗4周后血小板相比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4周后PT、血小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9,7.383,P<0.05)。未应用抗凝剂组血栓风险增加,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新发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发生轻度出血事件6例;低分子肝素组发生轻度出血事件7例;未予抗凝组发生皮下淤血1例。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利伐沙班预防IMN血栓,安全性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当,无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