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腹部手术硬膜外持续给药的可行性,局麻药的浓度、速度及并发症,并与常规硬膜外麻醉对比观察。方法选择32例年龄在9/12一8岁的准备腹部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常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为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待麻醉平面稳定后,用浙医大舰一彻微量注射泵,将配制好O.8.1.2%利多卡因按0.4~0.8ml/kg/h的速度持续。结果B组术中较A组生命体症平稳。结论因为持续给药法,是根据首次给药情况及局麻药药代动力学确定速度,使局麻药的量和浓度在硬脊膜外腔内能维持相对的稳定,故硬膜外麻持续阻滞术对生理扰乱小,不仅能获得满意的阻滞范围,而且阻滞范围和阻滞程度较稳定,不象常规硬膜外阻滞过程中,在前次向麻药的作用末期或追加给药不及时的情况下,会出现阻滞程度减轻,肌松不良,甚至疼痛的现象。特别是克服了追加给药时,对患儿生理的扰乱,尤其是对一般情况较差的患儿。我们认为,持续硬膜外阻滞术是一种较理想的小儿麻醉方法。

  • 标签: 小儿硬膜外 持续推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间断给药与持续微量泵输给药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单胎足月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行硬膜外局麻药持续微量泵输给药,对照组25例行硬膜外间断给药,两组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改为1.73%碳酸利多卡因)。观察两组镇痛及肌松效果、术毕麻醉阻滞平面、麻醉前及硬膜外给药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及术毕麻醉阻滞平面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硬膜外持续微量泵输给药方法能达到硬膜外间断给药同样的麻醉效果,且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间断给药 持续微量泵给药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40岁,因头晕1个月、鼻出血2h来院就诊。经测血压240/130mmHg,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改变,确诊高血压病。给予硝普钠25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内泵入输液治疗。输液过程中,由于滴速缓慢,针管内出现凝血,经生理盐水后通畅。约30s后出现意识丧失、晕厥,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70/50mmH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降至60%。心电图显示:心率30/min。初步诊断:肺栓塞。立即给予高流量氧吸入,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约2min后意识恢复,血压上升至86/58mmHg,SpO286%-95%,症状逐渐好转。收住院观察治疗3天出院。

  • 标签: 生理盐水 肺栓塞 推注 凝血 脉搏血氧饱和度 引发
  • 简介:摘要安定广泛应用于临床对症治疗,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和中枢性骨骼肌松驰作用。方法对静脉安定病人,使用1ml注射器,时,听诊心肺、牵拉患者食指,以及静脉速度控制在每分钟5mg,后病人保持仰卧。结果无一例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等其他副作用。结论通过使用本方法控制了静脉安定的速度,使安定使用剂量达到个体化,预防静脉时负作用,达到了用药安全的目的。

  • 标签: 静脉推注 安定 副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有机磷中毒患者中运用阿托品微泵持续与间隔静脉注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有机磷重度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9月至2017月10月,病例数为76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阿托品微泵持续治疗,对照组接受阿托品静脉注射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病情中度、重度情况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病程时间、中毒反跳、治愈、死亡情况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中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针对有机磷中毒患者使用微泵持续阿托品治疗效果相对于间隔静脉注射更加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有机磷中毒 静脉注射 微泵推注 阿托品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输液中行小剂量的静脉,是临床上临时给药或抢救病人常用的给药途径。通常选择在输液管和头皮针连接处进行,但在分离接头的过程中,由于物理的空吸作用很容易在其两端产生微小气泡,随着静脉和输液进入静脉,增加感染机会和不必要的损伤,

  • 标签: 静脉推注 消除 微量空气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甘露醇静时的疼痛。方法采用脉冲式持续正压并观察。结果用脉冲式疼痛例数均小于正压持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静甘露醇时,采用脉冲式患儿疼痛低于正压持续

  • 标签: 甘露醇 正压推注 脉冲式推注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底荧光造影剂针头的改进与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2月-2021年2月收治的眼底造影患者64例,根据患者的体重计算2-3ml,在2-5s内完成静脉的注射。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有15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喉咙发炎、皮肤黄染以及四肢皮肤荨麻症合并综合征等情况,医护人员对患者出现的症状进行治疗,其他患者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检查。结论 眼底荧光造影剂对眼底疾病检查方面是安全可靠的,但也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需要对其进行改进才能应用。结论眼底荧光造影技术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静脉注射造影剂。在临床上如果使用改进过的7号输液管针头,效果会更好。

  • 标签: 眼底荧光造影剂 推注针头 改进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托咪酯持续用于全身麻醉诱导以及持续维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采用依托咪酯持续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异丙酚麻醉诱导,观察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皮质醇情况与不良反应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全身麻醉诱导患者进行依托咪酯持续全身麻醉诱导,能够有效抑制患者皮质醇,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高,麻醉效果明显。

  • 标签: 依托咪酯 持续输注 全身麻醉诱导 输注维持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以及持续输维持中应用依托咪酯持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3年9月到2015年9月收治的的普外科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8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麻醉诱导的基础上应用异丙酚维持麻醉,研究组采取常规麻醉诱导联合依托咪酯维持麻醉,并将两组麻醉开始前、手术结束时刻、术后24h和48h的皮质醇水平、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统计和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手术结束时刻、术后24h时,研究组的血清皮质醇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48h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其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结束时刻、术后24h时的MAP和HR均有所下降,但研究组的MAP及HR均要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6.3%)与对照组(20.9%)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明显肾上腺皮质功能缺陷患者以外,在手术患者中应用依托咪酯持续都能起到很好的麻醉效果,且患者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全身麻醉诱导 依托咪酯 持续输注维持 临床效果
  • 简介:泛影葡胺作为静脉肾盂造影时常用的造影剂,所产生的副反应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其常见的副反应轻者为全身发热,恶心、呕吐、荨麻疹等,重者为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本文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发现不同速度对泛影葡胺副作用的发生率有一定的关系,现总结如下。

  • 标签: 泛影葡胺 副反应 常见 喉头水肿 静脉肾盂造影 过敏性休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中进行临时静脉时预防微量空气进入静脉的方法,从而减少感染机会及一些不良后果。方法随机将50例病人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常规组采用传统的输液操作,改良组在接注射器之前滴入2-3滴药液于头皮针栓部空隙后再衔接注射器。结果常规组与改良组在空气进入情况下的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静脉药法安全、可靠,可以弥补常规静脉药法的不足。

  • 标签: 静脉推注 微量空气 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荧光素钠不良反应发生的护理对策,以提高荧光素钠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262例静脉荧光素钠患者进行密切观察,随时询问自觉症状,前后测量血压、脉搏,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262例患者中有10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1例在过敏试验过程中发生了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结论静脉荧光素钠时,病人不宜空腹,要先做好过敏试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加强相关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和杜绝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荧光素钠 静脉推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及手工静脉葡萄糖酸钙的患者,观察应用后的血管变化及对疼痛的敏感性,探究一种能减轻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所致疼痛及相关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将46例肾脏病终末期需静脉输葡萄糖酸钙纠正低钙血症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使用手工,B组使用微量注射泵,观察对比使用后的情况。结果使用微量注射泵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对注射血管的刺激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注射泵 葡萄糖酸钙 应用 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依托咪酯持续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持续维持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在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接受普外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抽取100例,然后随机分配成两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名患者。两组患者均要进行常规的麻醉诱导,然后给予对照组患者异丙酚维持,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依托咪酯维持,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麻醉前、手术结束时、结束24小时后、术48小时的血清皮质醇浓度的数据,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分析对比数据可发现,与麻醉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浓度都有所下降,不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浓度下降更为明显,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8小时后,所有患者的麻醉全消退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数据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依托咪酯持续用于全身麻醉诱导和持续维持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应用异丙酚,使患者的血清皮质醇浓度下降的更快,且不良反应少,从而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疾病痛苦,值得在医学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依托咪酯持续输注 全身麻醉诱导 临床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改进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接液和方法外露百分比的大小。方法研究的方法是分接液和静2部分。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是传统的接液和方法,观察组是改进后的接液和方法。结果观察组的外漏百分比明显比对照组小结论改进后的外漏比改进前的小。

  • 标签: 接液 推注 静脉化疗药 观察
  • 简介:静脉药物是临床经常采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误将药液推人动脉血管实属罕见。我院曾收治疗1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住院期间夜间发生心衰,快速房颤。在抢救过程中,误将50%葡萄糖溶液40ml加西地兰0.2mg推人动脉血管,导致患者药物侧肢端严重水肿,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肢端 血管造 高渗糖 50%葡萄糖溶液 动脉血管 心脏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