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腹部手术硬膜外持续推注的可行性,局麻药推注的浓度、速度及并发症,并与常规硬膜外麻醉对比观察。方法选择32例年龄在9/12一8岁的准备腹部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常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B组为观察组,行硬膜外麻醉,待麻醉平面稳定后,用浙医大舰一彻微量注射泵,将配制好O.8.1.2%利多卡因按0.4~0.8ml/kg/h的速度持续推注。结果B组术中较A组生命体症平稳。结论因为持续推注法,是根据首次情况及局麻药代动力学确定推注速度,使局麻药的量和浓度在硬脊膜外腔内能维持相对的稳定,故硬膜外麻持续推注阻滞术对生理扰乱小,不仅能获得满意的阻滞范围,而且阻滞范围和阻滞程度较稳定,不象常规硬膜外阻滞过程中,在前次向麻药的作用末期或追加给不及时的情况下,会出现阻滞程度减轻,肌松不良,甚至疼痛的现象。特别是克服了追加给时,对患儿生理的扰乱,尤其是对一般情况较差的患儿。我们认为,持续硬膜外阻滞术是一种较理想的小儿麻醉方法。

  • 标签: 小儿硬膜外 持续推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间断推注持续微量泵输注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单胎足月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行硬膜外局麻药持续微量泵输注,对照组25例行硬膜外间断推注,两组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改为1.73%碳酸利多卡因)。观察两组镇痛及肌松效果、术毕麻醉阻滞平面、麻醉前及硬膜外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及术毕麻醉阻滞平面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两组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硬膜外持续微量泵输注药方法能达到硬膜外间断同样的麻醉效果,且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间断给药 持续微量泵给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运用5%葡萄糖持续滴注和0.9%的生理盐水间断冲洗比较l老年人外周静脉插管留置时间。方法随机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共100例,第一组(n=50)老年人被注入葡萄糖3ml/h,第二组(n=50)套管每天用2ml0.9%的生理盐水冲洗六次。结果两组在外周静脉插管留置时间相似,一组出现的并发症多于二组(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组的医疗费用和护理时间低于一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和间断滴注在外周静脉插管留置时间相似,但是间断套管冲洗与并发症的减少、低消费、护理时间的减少有关。

  • 标签: 老年人 外周静脉插管 持续给药 间断滴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入室后首次给予抗癫痫药物(AED)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便抽样,选择入住三甲医院神经内科ICU 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4例重症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4例重症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为试验组,试验组在入室后实施优化后的首次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首次给予AED的时间、步骤用时、负荷剂量AED储备、不同时间段癫痫发作控制情况等差异性。结果入室后首次给予AED的时间,对照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1.0(10.0,69.0) min,大于试验组的25.0(16.0,31.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760,P<0.05);各步骤用时对比:步骤1(患者入室—医嘱确认)的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811,P<0.05);步骤2(医嘱确认—摆完成)的用时比较,对照组大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27,P<0.05);步骤3(摆完成—完成)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37,P>0.05);对照组负荷剂量AED储备率为63.6%(28/44),试验组为100.0%(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9.556,P<0.05);2组患者癫痫控制情况:试验组在首次后总控制率为93.2%(41/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3.445,P<0.001)。结论通过优化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入室后首次的流程,明显缩短了入室后首次给予AED的用时,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 标签: 优化流程 给药时间 癫痫持续状态 有效性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入室后首次给予抗癫痫药物(AED)护理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便抽样,选择入住三甲医院神经内科ICU 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44例重症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4例重症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为试验组,试验组在入室后实施优化后的首次流程,对照组实施常规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入室后首次给予AED的时间、步骤用时、负荷剂量AED储备、不同时间段癫痫发作控制情况等差异性。结果入室后首次给予AED的时间,对照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1.0(10.0,69.0) min,大于试验组的25.0(16.0,31.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760,P<0.05);各步骤用时对比:步骤1(患者入室—医嘱确认)的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811,P<0.05);步骤2(医嘱确认—摆完成)的用时比较,对照组大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327,P<0.05);步骤3(摆完成—完成)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37,P>0.05);对照组负荷剂量AED储备率为63.6%(28/44),试验组为100.0%(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9.556,P<0.05);2组患者癫痫控制情况:试验组在首次后总控制率为93.2%(41/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3.445,P<0.001)。结论通过优化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入室后首次的流程,明显缩短了入室后首次给予AED的用时,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

  • 标签: 优化流程 给药时间 癫痫持续状态 有效性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素经静脉持续治疗过敏性休克效果的观察。方法将过敏性休克患者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经静脉输液泵泵入持续给予肾上腺素,对照组经皮下注射给予肾上腺素。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率100%,p<0.05,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经静脉输液泵泵入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肾上腺素 静脉持续给药 治疗 过敏性休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对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缓解作用及其治疗对策进行分析。方法我院2014年2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癫痫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治疗。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数据对比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小儿癫痫的效果较好,能有效促使患儿治疗效果的提升,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咪达唑仑 持续静脉泵入 小儿癫痫 缓解作用
  • 简介:目的:评价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对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缓解作用及其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4月间收治的小儿癫痫持续状态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咪达唑仑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为75.56%(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为22.22%(P〈0.05)。结论:采用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并辅于系统护理干预治疗小儿癫痫持续状态,可以缓解癫痫症状的持续状态;此药方法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咪达唑仑 护理 小儿 癫痫 静脉泵入
  • 简介:腹泻俗称拉肚子,这是每个人都难免会经历的症状,因为很常见,所以对于许多人来说,拉肚子了往往会自己找解决。的确,有些腹泻可以自己处理,但经常出现用药失灵的情况,关键就是没有弄清楚,自己究竟是感染性腹泻还是非感染性腹泻。

  • 标签: 拉肚子 非感染性腹泻 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咪达唑仑静脉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惊厥性癫痫患儿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予以咪达唑仑静脉滴注+静脉泵注,对照组予以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静脉注射.对比观察两组药物的起效时间、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病情控制率.结果(1)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病情控制率分别为92.5%、27.5%、9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50.0%、72.5%,P<0.05;(2)观察组的药物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咪达唑仑静脉治疗小儿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咪达唑仑;静脉;惊厥性癫痫;小儿;持续状态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18-01

  • 标签:
  • 简介:吸入(inhalationdrugdeliverysystem)将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与气溶胶技术巧妙结合在一起。具有药方便无痛苦、药量小、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单剂成本低等特点,受到医药界的广泛重视。WHO和许多国家在防治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时都将吸入列为首选的药方式。然而,在我国吸入尚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定量吸入气雾剂(pMDI)的产量只占世界产量的3%,约为美国的1/10。

  • 标签: 吸入给药 给药方法 慢性阻塞性肺病 解剖生理特点 DRUG 呼吸系统
  • 简介:药物在眼部吸收王要是通过角膜途径,其次为非角膜途径(结膜、巩膜途径)。经角膜途径吸收的药物,其理想的正辛醇一缓冲液(pH7.4)分配系数范围是100~1000。此外,角膜上皮的等电点为3.2,当局部组织pH值在该值之上时则角膜将呈负电性,所以在生理条件下(pH7.4),基于异性电荷相吸的原理,带正电荷的离子比带负电荷的离子容易透过角膜。

  • 标签: 角膜上皮 综述 载体 给药 分配系数 局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