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儿童时期是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这个阶段儿童患有斜视发病率在 5% 左右,该发病率高,危害性大以及治疗时限性,视觉在发育过程中比较敏感脆弱,容易被各种因素所影响而出现弱视、斜视等眼睛疾病。针对斜视儿童,早发现早治疗,运用有关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大力宣传眼部保健教育,进一步保证儿童视觉的发育正常。 关键词:儿童;斜弱视;防治方式;健康教育 1儿童斜弱视的危害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儿童斜弱视治疗开展早期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本院接诊的54例斜弱视儿童,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27例)和常规治疗组(27例)。早期干预组在确诊后立即进行干预,常规治疗组则在确诊后延迟6个月开始相同的干预方案。通过视力测试、斜视角度测量等指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早期干预组在视力提升和斜视角度改善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早期干预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早期干预能显著提高儿童斜弱视的治疗效果,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有助于提高视力、改善斜视症状,建议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儿视觉训练对早产斜弱视患儿智力开发、视力功能的影响,为早产斜弱视患儿康复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80例早产斜弱视患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90例早产斜弱视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早产斜弱视患儿加行小儿视觉训练护理,对比2组早产斜弱视患儿干预1年后治疗效果、神经行为能力以及智商发育DQ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斜弱视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跨越反射、托腹抬头、拉起坐直、踏步反射等神经行为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各指标智商发育D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计算P均<0.05。结论小儿视觉训练可以明显促进早产斜弱视患儿智力开发、神经行为能力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弱视训练仪结合弱视训练法在儿童弱视治疗上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2014年1月至12月均在戴镜后来我院弱视训练中心接受治疗的150例弱视儿童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通过弱视训练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之上配合弱视训练仪予以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接受4个月的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除4例(6只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戴镜后训练效果欠佳,其余弱视戴镜儿童矫正视力均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弱视训练法配合弱视训练仪在儿童弱视的治疗上具有极其显著的疗效,价值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弱视训练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患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3月 -2014年2月于我院行弱视训练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50例(弱视组,共计90眼)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记录患儿临床疗效及组内不同弱视严重程度患儿提高1行LogMAR视力所需的平均时间,及儿童眼调节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差异;并与同期来院体检的视力正常儿童36例(对照组,共计72眼)进行对照观察。结果:弱视组内重度弱视患儿提高1行LogMAR视力所需的平均时间最短,其次为中度弱视患儿,轻度弱视患儿提高1行LogMAR视力所需的平均时间最长,各亚组间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后,弱视组患儿患眼调节幅度和调节灵活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调节滞后量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P<0 .05)。治疗3个月后,弱视组各患儿患眼调节幅度及调节灵活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轻、中度弱视>重度弱视(P<0 .05),患眼调节滞后量则明显降低,且轻、中度弱视<重度弱视(P<0.05)。结论: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予以弱视训练,能有效改善其患眼调节功能,对患儿预后恢复有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学龄前弱视儿童弱视程度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和诊断弱视儿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成都市53家幼儿园12567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14年3月21日至2015年3月21日期间,使用美国WelchAllyn筛查仪进行视力筛查,对视力低常者进行斜视检查、散瞳验光、裂隙灯及眼底检查,并对儿童弱视程度的分布情况进行探讨。结果12567名学龄前儿童中,共有1382例儿童存在弱视情况,弱视发生率为11.00%;1382例弱视儿童中,共包括806例屈光不正、36例斜视、15例形觉剥夺及525例屈光参差,分别占总比的58.50%、2.50%、1.00%和38.00%。结论学龄前儿童发生弱视的概率较高,常见的弱视类型包括屈光不正、斜视、形觉剥夺屈光参差,故应对儿童的视力发育情况加以重视,定期对儿童进行视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