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溶栓(发病≤3h)与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发病≤12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远期生存率影响的对比研究。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动态心电图、6分钟步行法分别对上述两种冠脉再灌注疗法各33例AMI患者进行6-36个月的随访对比。结果1.早期静脉溶栓成功+择期PCI与急诊PCI(发病≤3h)患者比较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功能变化比较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早期静脉溶栓成功(发病≤3h)未行择期PCI的患者与急诊PCI(发病6-12h)患者比较,远期心功能的各项指标优于PCI组,而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PCI组(P<0.05)。结论1.早期静脉溶栓(发病≤3h)成功+择期PCI对改善AMI患者远期生存率疗效显著,与急诊PCI(发病≤3h)疗效相当。2.单纯静脉溶栓(发病≤3h)成功与急诊PCI(发病6-12h)患者对改善AMI患者远期生存率方面对比则各有利弊,需综合评价。
简介:摘要目的对启东市1972~2016年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病例作生存率分析,为预后评价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启东市癌症登记报告系统中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66 386例登记资料,以主动随访与被动随访相结合的方法追踪生存结局,按性别、年龄别、肿瘤部位别和诊治医院级别进行分析。结果启东市1972~2016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恶性肿瘤共计66 386例,占同期全人群恶性肿瘤病例的56.66%。老年人恶性肿瘤5、10年观察生存率(OSR)分别为14.52%及9.53%,相对生存率(RSR)分别为19.76及18.92,其中男性5年RSR为16.98%、女性为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83,P<0.001)。男性和女性的5年RSR,分别从1972~1976年的7.53%和15.83%,提高到2012-2016年的28.06%和39.01%。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84岁及85岁及以上各年龄组5年RSR分别为22.84%、20.53%、17.74%、18.30%、18.02%及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27,P<0.001)。前10位主要恶性肿瘤中,5年相对生存率(RSR)较好的为女性乳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结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及胃癌,较差的为肝癌、食管癌、肺癌及胰腺癌。2002~2016年与1972~1986年比较,5年RSR绝对值提高较多的为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膀胱癌,其次为胃癌、恶性淋巴瘤、肝癌、食管癌、肺癌,未见提高的为胰腺癌。区乡级、县级市、地市级(三甲)及省部级(三甲)医院诊治患者的5年RSR分别为13.97%、23.71%、26.12%和2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93,P<0.001)。此45年间,5年观察生存率(OSR)的恶性肿瘤生存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3.88%(t=6.75,P<0.001),5年RSR的AAPC为3.69%(t=7.44,P=0.001);其中男性5年RSR的AAPC为3.91%(t=9.66,P<0.001),女性AAPC为3.42%(t=6.08,P=0.001)。各年龄组5年RSR的AAPC值:60~64岁为4.08%,65~69岁为4.18%,70~74岁为3.91%,75~79岁为3.12%,80~84岁为3.81%,85岁及以上为0.51%;除85岁及以上外(P=0.615),其余各年龄组的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恶性肿瘤已成为启东当地的主要恶性肿瘤负担,且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与年龄差异。45年来老年人恶性肿瘤的总体生存率有了显著的提高;老年人恶性肿瘤生存率的提高可能与诊治水平及诊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颈椎脊索瘤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4年11月至2018年6月手术治疗的48例颈椎脊索瘤患者资料,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8.5±15.4)岁(范围5~70岁)。统计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KPS)、术前病程、病灶位置、累及节段、术前Frankel分级、组织学诊断方法、围手术期辅助放疗、手术切除方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信息。术后3、6、12个月及之后每年规律随访患者病情变化及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法及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颈椎脊索瘤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计算Harrell’s concordance指数(c-index)评估模型区分能力。结果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6.6±51.1)个月(范围14~228个月)。至末次随访,48例中35例复发,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0.8%,3年无复发生存率42.1%,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30.9%。单因素分析结果示组织学诊断方法(P=0.016)、围手术期辅助放疗(P=0.027)和手术切除方式(P<0.001)是颈椎脊索瘤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除方式(包膜外游离后经瘤切除或经瘤分块切除)[HR=0.209,95%CI(0.076,0.575)]是影响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基于患者年龄、性别、病灶位置、累及节段、组织学诊断方法、围手术期辅助放疗和手术切除方式等因素建立预测患者术后1年、3年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760。结论穿刺活检、包膜外游离后经瘤切除术和接受辅助放疗可提高颈椎脊索瘤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率;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患者术后1、3、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颈椎脊索瘤患者预后预测提供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局部晚期声门型喉癌的肿瘤体积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于我院局部晚期声门型喉癌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根据肿瘤体积大小分为组,肿瘤体积≤3cm3为一组,共45例患者,肿瘤体积>3cm3为一组,共45例患者,结合患者临床资料,计算2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应用Logisitic模型和Cox回归模型开展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结果:T分期和肿瘤体积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肿瘤体积是局部晚期声门型喉癌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局部晚期声门型喉癌的肿瘤体积会影响患者生存率,考虑将其纳入喉癌TNM分期评价系统中,局部晚期声门型喉癌的肿瘤体积分期标准可以3cm3为临界值。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病人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对98例接受根治性切除的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病人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与同期111例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病人对比。结果无淋巴结转移组肿瘤平均体积较小、进展期病人较少、分化较好、肿瘤局限于黏膜和肌层者较多。5年存活率(64%)高于淋巴结转移组(54%)(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女性、肿瘤直径大于3cm、进展期、分化程度低和穿透肌层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病人的预后较好,影响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和肿瘤病理改变,与切除范围、重建方式和辅助治疗无明显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8565例肺癌患者临床特征以及生存率。方法:对8565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是近三年江西省肿瘤医院肺癌患者,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分析患者的一般特征、病理类型、肿瘤家族史、中位生存期等。结果:在患者中常见男性,多数存在吸烟史,腺癌是主要的病理类型,最少的病理类型是小细胞肺癌,在首次确诊时,多数为Ⅲ、Ⅳ期,多数患者实施手术。生存分析显示,第1年、第3年、第5年的生存率在52.00%(4454/8565)、29.00%(2484/8565)、18.00%(1542/8565)。结论:对肺癌患者临床特征加强重视,积极筛查肺癌高危人群,将有效的治疗手段采取,可以将患者的预后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