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朱子关注、影响社会的取向是努力使现实世界向“天理”世界靠近,而在现实中这种靠近的“可能域”更多地是主体的和精神的,故而为“道学精神”。“道学精神”存在的主体域性,使其在实践上由于主体间自我领悟的不同而外在地不断发生争辨。古代朝鲜朱子学界整体,在漫长的500年历史中,充分体现了这种“道学精神”和论辨性特色。

  • 标签: 古代朝鲜 朱子学 道学精神 论辩性特色
  • 简介:朱熹与其相连的朱子,一直是海内外学界研究的瞩目点。钱穆则从朱子在整个儒学发展上的地位、朱子的见解、成就、治学方法以及朱予的流衍和影响等各个方面,全面给予朱子充分的肯定,能够让读者准确地把握朱子在整个儒学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其对于朱子的维护却稍嫌过头,特别是在韩国及日本等国的影响,以及朱子在中国和东亚的韩国及日本的不同反应的分析,也稍显不力。

  • 标签: 朱子 朱子学 儒学 治学方法
  • 简介:从“全美学”的视角展开探讨,可以完整地把握包括朱子诠释美学在内的中国礼美学(乃至整个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价值和基本意蕴。因此,总体考察朱子诠释美学体系结构,对其进行分疏与内在结构阐释,进而对其内含的生活意蕴深入考察,可以较为充分地展示朱子诠释美学的时代气息和当代价值。

  • 标签: 朱子 礼学诠释学美学 全美学 礼缘人情 时为大
  • 简介:朝鲜是中国唇齿相依的邻邦,自古以来就和中国有着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朝鲜华侨在朱子传播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把朱子介绍到朝鲜,参与朱子的研究和运用,使朱子在朝鲜的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 标签: 朝鲜华侨 朱子学 文化传播
  • 简介:南宋末年的四明朱子以朱熹后学黄震、王应麟、史蒙卿为代表。他们继承朱熹的格物致知论,并且不墨守朱熹的学术思想。重要的是,曾经是朱子兴盛的四明地区,明中叶又出现了与之对立的阳明学,而他们的对立,主要在于对《大学》“格物致知”的不同诠释。

  • 标签: 朱子学 朱熹后学 格物致知
  • 简介:[摘要]清朝时期社会上兴起了批判朱子的思潮。当时作为进贺别史来到中国的朴趾源,通过和中国文人的笔谈,切身体会到了清朝知识分子对朱子的态度。他认为这是清朝知识分子对朱子御用化的抵抗。但是,他的这种认识是欠妥的。作为惟信儒学的朝鲜学者,燕岩从未怀疑过朱子的正统性。尽管燕岩主张北清朝,但是他从内心深处对清朝实际上还是采取了一种敌视的态度。《热河日记》中随处可见朴趾源对清朝的不屑与蔑视。此外,燕岩在做出这一判断之前并没有考虑到当时清朝社会上兴起的考证学风。当时学者们批判朱子既因为朱子自身逐渐脱离实际、空谈理气,还因为当时新兴汉学注重考证之风,批判朱熹等对传统经典的解释。

  • 标签: 朴趾源 朱子学 汉学 中韩文化交流
  • 简介:明清时期,来自朝鲜朝的外交使节通过笔谈与中、日、朝野人士交流,留下了弥足珍贵、数量可观的朱子笔谈文献。对此进行研究,可以从原生态、可信度较高的一手资料还原当时中、韩、日文人之间的真正焦点、问题意识,乃至他们的价值观等。文章主要回顾了近二十年中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燕行录》《朝鲜通信使》笔谈中朱子论辩研究的概况,进而探讨了今后的研究前景。

  • 标签: 《燕行录》 《朝鲜通信使》 中、日、韩 笔谈 朱子学论辩
  • 简介:2006年8月13日,南安市水头镇朱子祠前.彩旗飘扬.人潮歌海.一派欢乐景象。这里正在为该镇高考获南安市文理科第一名暨考取清华、北大学生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 标签: 南安市 水头 教育 文化 基金
  • 简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译文及解说:一粥一饭,应当想到得来是不容易的;一丝一线,应常想到,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是很艰难的。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译文及解说:日常生活必须节俭,到别人家做客千万不要流连忘返。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译文及解说:餐具非常质朴,但是很干净,虽然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做的器皿要好。

  • 标签: 家训 朱子 日常生活 解说 译文
  • 简介: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译文及解说:一粥一饭,应当想到得来是不容易的;一丝一线,应常想到,这些东西生产出来是很艰难的。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 标签: 朱子家训 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 一饭 别人家
  • 简介:中国的儒家思想传到日本之后,与其社会文化相结合,发生了多样化的适应与变异行为。特别是在日本江户时代,朱子适应当时社会需要,演变成为日本社会的思想文化体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繁盛期,开始作为一种软性思想力量被同时代的日本人所接受。这样朱子不再仅仅是深层次的思想理念,而是转变为较具有实用性、功用性的思想工具,不仅影响了日本社会,而且根植于日本传统文化之中,成为其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 标签: 日本 朱子学 江户时期 异化
  • 简介:“兰亭论辩”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学术界的一桩公案。1965年《文物》杂志第6期发表了郭沫若先生的《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一文。该文从《兰亭序》后半部分文字过于伤感与当时“流水曲觞”的诗酒酬唱情景不符及王、谢两家墓志(王、谢两家系王羲之族人)书体类爨宝子风格等方面断言《兰亭序》不是王羲之手笔而是出自智永(羲之第七代孙)之手,为依托之作。郭沫若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从政坛领袖到一般知识阶层人士,从北大教授到一般理论家,都介入或关注事态的发展,有赞成者,有反对者。20世纪60年代的书坛因《兰亭序》真伪之辩而热闹非凡。高二适第一个站出来发难,他以详实的文献、法帖资料对郭沫若文章给予批驳,批驳郭沫若的“依托说”为“惊心动魂”。鉴于郭沫若当时显赫的地位和声望,高二适恐自己的观点难得公开发表,于是便将文章寄给了他的老师章士钊(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毛泽东的老朋友),请其师给予帮助。章士钊将高二适文章转呈毛泽东,于是便引来了“笔墨...

  • 标签: 兰亭论辩
  • 简介:论辩是东汉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其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既有高深的学术探讨,也有国家的政治大事和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参加论辩的成员中,既有满腹经纶的儒学大师,也有冠带缙绅的官吏大臣,以及普通的知识分子。论辩的盛行促进了东汉论辩文的创作。东汉论辩文的主题大体有四:一是论谶,二是论政,三是论交际,四是论人物。

  • 标签: 东汉时期 论辩文 文学创作 学术思想 文种
  • 简介:2017年11月11日至12日,由清华大学哲学系与清华大学国学院联合主办的“朱子经学与四书学学术研讨会”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20余名朱子专家学者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朱子学 四书学 返本开新 经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 简介:张岱年先生认为,“命”是人生问题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子讲有命,以后儒家都主有命”,孔子所谓命“大致说来,可以说命乃指人力所无可奈何者。我们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之成功或失败,即此事的最后结果如何,并非做此事之个人力量所能决定,但也不是以任何个人或任何其它一件事情所能决定,而乃是环境一切因素之积聚的总和力量所使然。如成,既非完全由于我一个人的力量;

  • 标签: “命” 朱子 人的力量 人生问题 张岱年 后儒家
  • 简介:就像评价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一样,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朱熹,甚至冰火两重天的印象。什么才是朱子本来面目呢?摹写朱子一生,那是一幅苦像。幼年丧父,中年妻亡,幼女夭折,胞妹早逝,晚年去子。中举之后,仕官仅9载,立朝区区64天,大部分时间官挂“冷于冰”的祠官,执着于读书著述,传道育人,生活常常清苦到告贷地步。有诗可证:“闻说平生辅汉卿,武夷山下啜残羹。”然而厄运并未到此结束。去世前夕,他身陷“庆元党禁”案,学说被打成“伪学”。

  • 标签: 朱子画像
  • 简介:一读书乃学者第二事.读书已是第二义.盖人生道理合下完具,所以要读书者,盖是未曾经历见许多.圣人是经历见得许多,所以写在册上与人看.而今读书,只是要见得许多道理.及理会得了,又皆是自家合下元有底,不是外面旋添得来.译文:读书已经是学习的第二位的事情.我们往往不能完全地领悟到人生的道理,之所以要读书,是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很多事.

  • 标签: 朱子读书法 闲说 书读 不能自己 这个世界 思前算后
  • 简介:民国时期,唐文治撰《阳明学术发微》和《紫阳学术发微》,通过分析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所引述的朱熹书信,明确认为"朱、王二家之学,实有殊途而同归",尤其是他认为王阳明讲"心即理"与朱熹的"性即理"未尝不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与朱熹的"知先行后"并不相悖,从而提出"阳明学通于朱子"。而且,唐文治既撰《朱子为今时救世之本论》,又撰《阳明学为今时救国之本论》,把朱子与阳明学的统一与当时的救国思潮联系在一起,可以为今天研究阳明学与朱子的关系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民国时期 唐文治 阳明学 朱子学 《阳明学术发微》 《紫阳学术发微》
  • 简介:2012年10月24日至25日,由中华朱子学会、中国朱子学会、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联合主办的“传承与开拓:朱子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历史悠久且具有理学学术传统的岳麓书院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50余名学者参加了此次盛会。

  • 标签: 国际学术研讨会 朱子学 研讨会综述 传承 岳麓书院 湖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