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语文课堂的“诗化”指“语文教育的诗意化”,它的关注点指向学生生命世界的灵性召唤、诗意栖居、内在体验和全面生成。教育本来就是诗性的事业,其原点在于对每一个人的生命发展施以终极关怀。语文教学更以其人文性和情感性浸透出浓浓的诗意。如何让语文教学的诗情萌生于学生和教师的心间,随着电子科技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声像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教育效果最优化的根本功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并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将课堂教学引入一个新的诗化境界。
简介:季俊同学问: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中,主人公屈原有一段长达一千多字的“独白”,有人说它很能代表诗人郭沫若的创作风格,是这样吗?这种看法是对的。多才多艺的郭老文学创作成就首推诗歌,因为它最能体现郭老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郭老创作“借古喻今”的话剧《屈原》,是要借屈原之口吐胸中块垒,发人民心声,抨击国民党反动派卖国投降,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因此郭老把这“独白”看成戏中的灵魂,写成一首充分体现他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散文诗。“独白”借助丰富的联想和奇特的想象,创造气势恢弘的意境。诗人将“风雷电”喻为革命的暴力,赋予生命和人格,呼唤、喝令他们“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使“黑暗的宇宙”“爆炸”;将“轰隆隆的”雷比作滚动的车轮,能把诗人载到“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将一闪而过的闪电比作长剑,能“劈开”“比铁还坚固的黑暗”。诗人还把自己
简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喜欢说从前了,语气里都是怀恋。从前慢,从前好……反正从前的一切都是浪漫和诗意的。从前真的那么美吗?恐怕未必。时光真的是一位高明的诗人,把过去的时光谱写成一首长长的抒情诗,让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吟诵。不过仔细想想,我们当初经历之时,有没有觉得那段时光那么美,那么值得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