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探究辽东山区冰缘地貌表层土壤的质地特征及侵蚀强度,对48个典型冰缘地貌的土壤样品进行粒度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级配良好,且径级跨度较大,质地以黏土质粉砂为主,粉砂其次,偶见砂质粉砂。土壤粒度整体较细(粒度参数平均粒径Mz的值约6.45),分选差(标准偏差σI约1.89),以正偏居多(约占58%),峰态多为很窄峰(约占83%);粒度频率分布包括单峰(25%)、双峰(50%)和多峰(25%);结合萨胡判据和南北坡土壤粒度不对称等特征,初步推测早期土壤沉积组分来自近源浅表风化和远源风成沉降,其混合组分经冰缘流水搬运改造后形成土壤沉积。根据分维值(约2.28)、级配比例及敏感组分的提取可知,沉积水动力不强,地表植被覆盖越优良,对流水侵蚀能力的消耗和抑制则越显著。供试样品的粒度特征反映流水侵蚀强度不大,植被覆盖发挥了重要的水土保持功能。
简介:本文以新疆巴里坤盐湖周边硫酸钠型盐渍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土柱异位培养的方法,使用开路式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研究了不同覆盐量(CK、1倍覆盐、2倍覆盐、3倍覆盐和4倍覆盐处理)对土壤呼吸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呼吸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其峰值表现出随覆盐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倍覆盐处理下土壤呼吸速率的峰值出现时间(15:00)比其他处理(17:00)有所提前;凌晨0:00—6:00,部分土壤呼吸速率呈现负值。(2)覆盐后土壤CO2日排放量随时间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气温变化一致;培养期间土壤CO2日均排放量表现出随覆盐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倍覆盐处理下土壤CO2日均排放量显著高于CK处理(P〈0.05)。(3)土壤温度敏感系数Q10表现出随覆盐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综上可见,覆盐处理显著影响了盐湖周边盐渍化土壤CO2排放通量、特征和土壤温度敏感性,因此,在研究气候变暖对盐渍化土壤呼吸影响时,不仅要考虑增温对土壤呼吸的直接影响,也要考虑土壤盐层厚度与土壤温度敏感性的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用于浅表皮肤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100例浅表皮肤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使用水胶体敷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局部疼痛感、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使用水胶体敷料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00%,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临床观察记录,对照组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强于观察组,且患者满意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水胶体敷料在治疗浅表皮肤损伤方面,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外科手术创伤或者日常创伤的治愈良药,且能够有效地防治伤口恶化,可在临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颜面部浅表肿物切除术后的创面修复进行分析。方法在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颜面部外伤与浅表肿物术后患者中,有40例为浅表肿物(囊肿与色素痣)切除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其中颜面部浅表囊肿患者22例,颜面部色痣患者18例,所选患者中,对颜面部浅表囊肿与颜面部色痣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切除后所有患者均通过应用0~0/5丝线进行缝合。对40例患者创面修复的满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对颜面部浅表肿物切除后的创面修复较满意的有36例,主要为颜面部浅表囊肿20例,颜面部色痣16例,原因为修复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且疤痕小,而感到一般满意的患者有4例,主要为颜面部浅表囊肿2例,颜面部色痣2例,原因为患者自我感觉修复的时间过长,局部仍有明显手术切痕,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结论对患者颜面部浅表的肿物进行切除后,通过用细丝线全层来缝合具有恢复较好,患者创面的疤痕小等特点,值得在基层医院患者颜面部浅表肿物切除后的修复中进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