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序19世纪中后期,爱尔兰长老会开始派遣传教士前往中国东北。弗雷德里克·威廉姆·斯科特·奥尼尔(中文名字倪斐德)是其中一位典型代表。他1897年来法库,1942年离开,居留中国法库长达45年。倪斐德虽以宗教传播为初衷来到中国,但他对当地教育、医疗以及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却起到非常显著的推动作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协助沈阳九君子展开国联外交,揭露日本侵略真相,在中英人民联合反法西斯的历程中做出重要贡献。不久前,

  • 标签: “满洲” 19世纪中后期 祖父 中国法 宗教传播 社会生活
  • 简介:不能直接去俄罗斯的现实条件下,对于读俄罗斯文学作品步入文学殿堂的朝鲜文人来说,哈尔滨是他们所向往的地方。“国际性”是哈尔滨给朝鲜文人的第一印象。朝鲜文人在国际都市哈尔滨看到了俄罗斯势力的没落与日本势力的强盛。因有了失去国家的俄罗斯人的存在哈尔滨同时也成了“音乐的城市”“欢乐的城市”以及“哀愁的城市”“犯罪的城市”。

  • 标签: 哈尔滨 游记 俄罗斯人 国际性 音乐 哀愁
  • 简介:近代以来中国东北地区的鸦片问题持续严峻,尤其在伪满洲国时期,鸦片进一步肆虐,给当时社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伪满洲国时期的朝鲜系作家创作了一系列有关鸦片题材的作品。如姜敬爱的《麻药》,玄卿骏的《流氓》《心的琴线》《回转的人生》以及金昌杰的《青空》。鸦片作为一种殖民手段,毒化人们的身心,日伪当局还通过所谓的鸦片断禁政策垄断鸦片的流通,确保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和财源。本文通过研究朝鲜系作家的鸦片叙事,发现了伪满洲国朝鲜系作家鸦片叙事母题处理手法上的相似性,作品大多描述了男性中毒者的形象以及直接参与鸦片走私的朝鲜人的形象。在主题上,这类鸦片文学一般委婉地揭露并批判了日伪当局的鸦片政策,同时真实地向读者呈现了一个病态的“满洲”。

  • 标签: 伪满洲国 朝鲜作家 鸦片文学 鸦片政策
  • 简介: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帝国主义为控制中国东北的工业、农业、金融等重要经济部门,建立了伪满洲兴业银行,对资金进行掠夺,以建立起殖民地经济,为其侵略战争服务。本文就伪满洲兴业银行的产生背景、建立、发展以及消亡进行阐述。

  • 标签: 伪满洲兴业银行 建立 发展 消亡
  • 简介:日本殖民统治旅顺时期,关东都督府都督福岛安正等人发起成立满洲战迹保存会,先后于旅顺山头、海岸等战争遗迹地树立纪念性碑刻,开辟旅顺战迹道路并设立路标,印刷发行"旅顺战迹写真帖"、"战迹旅游"等手册,推进"旅顺圣地"旅游。其目的是以保护旅顺战迹之名,炫耀侵略功绩,培养日本国民侵略观念,从文化心理上泯灭中国人意志,达到永久占领的目的。

  • 标签: 满洲战迹保存会 旅顺战迹 日俄战争 碑刻
  • 简介:不断发现和整理海外汉语教学的文献资料,是域外汉语教学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工作。韩国汉语教学历史悠久,但近代汉语教育文献因历史原因相对匮乏。韩国日据时期(1910--1945)以"满洲语"命名的汉语教科书作为新近发现整理的一类汉语教育文献,其多维价值体现在:其一,记录了近代东北亚地区复杂的社会经济以及其他历史背景,如"满洲国"社会状况及商贸往来等,尽管不成体系,却提供了"跳出中国,又反观中国"的域外视角;其二,保留了珍贵的"同时"口语语料;其三,记录了汉语学习中出现的大量中介语。此类以"满洲语"命名的教科书对近代东北亚的政治经济研究、近代汉语语学研究、域外汉语教育研究均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域外汉语 韩国日据时期 “满洲语”教科书 文献价值
  • 简介:边境地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边境地区高校的生存发展,进而关系到边疆的人文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本文以满洲里地区高校为例,从开拓边境地区高校大学生就业途径的意义、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生存发展空间以及毕业生就业困境和创新空间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提出开拓边境地区高校大学生就业途径的发展方向,构建人才培养、促进边境高校毕业生的创业教育和毕业生跨境就业的新模式.

  • 标签: 跨境就业 边境地区 大学生就业 创业教育
  • 简介:《麒麟》和《新满洲》是伪满时期两份重要的官方杂志。通过对这两个媒体的女性专栏和特辑的梳理与分析,进而考述伪满时期的女性文化。从媒体报道的女性家庭婚恋生活、职场时代女性、銃后增产报国等几个视角,总结出《麒麟》和《新满洲》女性话语的特点——协调与粉饰、发现与引导、胁从与趋同,并从"五四"新文化以及外来文化、日本女性文化的影响加以剖析,揭示出日本军国主义对殖民地妇女意识形态的引导和渗透。

  • 标签: 伪满洲国 《麒麟》 《新满洲》 女性文化 殖民文化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