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烟雾病病人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20年6月-2021年7月,选择某院收治的80例烟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对所有的病人进行分组讨论,即X组(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和Y组(在X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并且对比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病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Y组病人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X组病人(p<0.05)。结论:为烟雾病病人开展围术期护理,优先选择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以获得更为明显的效果,在改善病人焦虑抑郁评分的情况下,控制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当前烟雾病病人治疗状况,分析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服务效果。方法:选择在2020年收治的200例烟雾病病人进行临床疗效研究,一方面要求护理人员系统掌握专科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安排护士长进行负责管理;另一方面要对病人的围手术期进行健康教学。在病人出院之后经过调查统计他们的病情了解情况,分析他们对护理人员实施优质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在实施优质护理后,烟雾病病人在治疗期间对自身的病情有了更深的认识,开始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工作,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结论:针对烟雾病病人全面实施优质护理,提出护士包干病人的护理管控方式,既可以帮助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又能引导他们正确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有效缓解当前的医患关系。
简介:目的探讨免疫相关蛋白与烟雾病的关系。方法术中留取25例烟雾病患者(烟雾病组)和5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对照组)的硬脑膜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硬脑膜血管壁IgG、IgM、补体c3及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采用HE染色观察血管的病理学改变。结果①HE染色显示,两组的硬脑膜血管壁均主要由内皮细胞和外层的周细胞构成,无中膜结构。与对照组比较,烟雾病组有部分内皮细胞核深染,向管腔轻度突起。②烟雾病组硬脑膜血管壁的IgG、IgM、补体c3阳性表达发生率分别为92%(23/25)、84%(21/25)及84%(21/25),对照组分别为20%(1/5)、20%(1/5)及4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硬脑膜血管即使有IgG、IgM、补体c3阳性表达,也均为弱阳性(+)表达。烟雾病组硬脑膜血管VCAM-1阳性表达发生率为14%(3/21),对照组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相关蛋白可能参与烟雾病患者的血管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烟雾病患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神经内科2013年8月—2015年6月收治的22例烟雾病患者和同期体检中心30例健康体检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为烟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烟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空腹血清HGF的表达。结果烟雾病组患者血清HGF浓度为(1108.320±290.811)pg/mL,健康对照组血清HGF浓度为(720.496±112.579)pg/mL,烟雾病组HGF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5,P<0.05)。结论HGF可能作为一种促血管生成因子在烟雾病的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烟雾病患者经脑血管重建术后癫痫发作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及经验探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与本院接受治疗的26例烟雾病患者。患者均接受脑血管重建术,并对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性护理。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前后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26例患者术后,出现癫痫发作3例(11.54%),脑出血2例(7.69%),并发症总发生率19.23%;护理后NIHSS评分指数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3个月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结论:在烟雾病患者经脑血管重建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需在术前做好预见性工作,术中密切配合,术后给予针对性康复指导,以此来帮助患者加快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如癫痫的发生确保手术治疗的有效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烟雾病患者中将颅内外血管重建术进行应用时配合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的开展时间为2019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患者均为烟雾病,采用颅内外血管重建术进行干预,人数为70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人数为35,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和优质护理干预(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4.28%和80.00%,实验组的满意度更高,数据差异较大,存在意义。结论:在烟雾病患者的颅内外血管重建术中将优质护理方法进行应用,其效果显著,可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在临床发展中的意义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烟雾病患者的发病特点及行联合血运重建术后的临床结局,评估该术式对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于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行联合血运重建术且初次手术年龄大于等于60岁的烟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收集这些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术后2周内并发症,并进行随访,与以往报道进行对比。结果30例患者共行46例次联合血运重建术,手术时年龄60~75岁,平均(66.1±4.4)岁,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率为37%,其中最常见为言语功能障碍,其次为癫痫及过度灌注,未出现脑出血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67个月,平均(26.8±18.4)个月,术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3分,无死亡及重残疾病例。结论老年烟雾病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其他人群高,但经围手术期严密管理2周内基本均可恢复,术后3个月及以上随访效果满意,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烟雾病患者行颅内联合血运重建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烟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的患者分为神经功能预后良好组(n=86),将mRS评分≥3分的患者分为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组(n=36),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烟雾病患者行颅内联合血运重建术后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术前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Suzuki分级≥3、高血压病及收缩压高是烟雾病患者行颅内联合血运重建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烟雾病患者行颅内联合血运重建术后发生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包括GCS评分较低、术前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收缩压高、Suzuki分级≥3及高血压病,采取针对性措施可能会降低烟雾病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