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明天啓初年標爲'邦子空'的一段工尺譜,是今存梆子腔最早的記載。梆子腔最初以曲牌(調)的形式進入戲曲音樂中。清初至康熙中後期(18世紀初)的數十年間,梆子腔作爲戲曲聲腔自西北秦隴而出,迅速傳遍大江南北。該時期梆子腔基本以整齊的七言十言詩讚體唱句爲主,從文辭到劇目都有粗糙隨意、'專屬'下里巴人的特徵;在樂器上,擊節之'梆子'與'月琴'是初期梆子腔最基本的兩種樂器,無胡琴參與。康熙中葉,梆子腔在秦晉一帶已分化出'秦腔'和'亂彈'兩種聲腔:前者接近早期的梆子腔,後者則'亦昆亦梆',與後來的'勾腔'頗有關聯。梆子腔在清初的發展形態説明,它與一般的俗曲並不相同。對其初期發展形態的梳理與辨析,爲探索梆子腔的源頭及促成梆子腔産生的深刻背景,提供一個基礎性的參照和出發點。
简介:金融危機餘波遲遲未了,投資爭端等糾紛數量呈不斷上升之勢。商貿糾紛中,雖然訴訟仍是主要的爭議解決方式,但正在興起的商事金融仲裁的地位也不容小覷。在亞太地區「領跑」本輪經濟復蘇而引來眾多投資者的背景下,2012年亞洲各大仲裁機構受理的案件數量大幅增長。其中,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共受理案件1060件,新受理案件爭議金額逾154億元,同比增長33.77%。事實上,自1995年仲裁法實施以來,中國仲裁機構受理案件的數量和標的已連續增長十七年。隨著全球化趨勢的加深和亞太區域經濟的蓬勃發展,作為解決經濟糾紛的有效手段之一,商事金融仲裁的作用越來越顯著。本期特選取北京市仲裁委員會關於商事仲裁、金融仲裁的年度觀察,評價近來中國仲裁規則的修訂,分析中國商事金融仲裁代表案例。
简介:亞儺性質的社火與賽戲源起於“春祈秋報”。“社”是祭祀土地神的名稱,“火”則是古人爲了驅除邪魅和消滅蟲害而進行的火燎。賽戲原爲“塞戲”,“塞”有相博取勝意。“賽戲”則意爲許多村莊爲酬神娱神,競相向神獻演劇目,以争得神祇更多的佑護。社火賽戲的思想基礎是儒佛道,而受道教影響最深。在賽社中,“雩祭”求雨的功利目的最爲明確,對神的期望也特别迫切。社火的主要形式有走社火、馬社火、血社火、駡社火等。儘管不同地區的社祭形式和内容各有特色,但總的來説,都是按照請神迎神、敬神祀神、酬神娱神、求神送神的儀程來進行。賽社中的戲曲表演可分類爲隊戲、雜劇、院本。一些地方的賽社表演者是樂户,他們是歷朝歷代因罪而被貶爲賤民的後代,社會地位極其低下,爲求生存,以操持紅白之事與賽社爲生。但就大多數舉行賽社活動的鄉村而言,進行祭神演出的大多還是農民。
简介:黄季剛先生是章黄學派的核心,學派的發揚光大,由黄季剛先生奠定了基礎,對後世學術界的影響十分巨大,直到今天,在海峽兩岸,都有衆多的門生後人,在這個學派的基礎上,發揚光大。如果我們觀察一下從章太炎到黄季剛,他們的學術表現,並不是如一般想象的這樣停滯與保守,相反的,章黄之學具有不斷創新的精神,學生可以改變老師的説法,自己的研究也不斷地在革新,晚年不同於早年,黄季剛先生改章太炎的古韻部二分法爲三分法,改章太炎的古韻23部爲28部,章黄的精神以今日之我,勇於批判昨日之我,這樣學術才能欣欣向榮,充滿旺盛的生機,不致枯竭消亡。從這裹我們看到了章黄學派的精神所在,就是不斷的更新,不斷的創造,不斷的發展,這才是章黄學派的重要特色。臺灣地區章黄弟子衆多,但是對章黄精神的理解狀况未必相同,本文嘗試把臺灣這方面的重要傳承與發展,做一個簡單的介紹,特别是林景伊先生、高仲華先生、潘石襌先生、陳伯元先生,幾位前辈大師對章黄學説的闡揚,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我們紀念黄季剛先生的會議中,希望藉本文來瞭解這幾位先輩在黄季剛先生學術成就上的傳承,也希望藉本文來表達對這幾位先輩的追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