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吲哚菁绿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对穿通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总结26例颅内动脉瘤术中暴露动脉瘤及夹闭动脉瘤后进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观察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周围穿通血管在夹闭前后的分布及显影情况,据此调整动脉瘤夹及评价手术满意与否.结果术中共进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48次,3例各造影3次,夹闭后造影发现有穿通被阻断,术中及时变换动脉瘤夹位置.术后全部复查头颅CT,没有出现穿通血管损伤导致的缺血性脑梗死或功能障碍.结论对穿通血管的走行、分布、供应范围的深入理解及术中有效保护的同时,辅以吲哚菁绿血管造影,能够直观、即时、快速的判断穿通血管是否通畅,有效保护穿通血管,提高手术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吲哚菁绿 术中血管造影术 颅内动脉瘤 穿通支血管
  • 简介:目的观察及评价采用穿通皮瓣修复臀骶部褥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臀骶部褥疮患者,按照缺损创面的位置和大小分类设计臀部、骶部穿通岛状皮瓣或穿通推进皮瓣进行修复。所切取皮瓣最大面积达20cm×15cm,穿通外径在1.1mm以上,游离穿通血管蒂长度为2.0~3.5cm。结果患者行皮瓣移植术后无皮瓣坏死、创面感染、瘘管形成等术后并发症,创面愈合较快。出院后随访患者6~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局部褥疮未复发。结论穿通皮瓣设计灵活、切取方便、血供可靠、不损伤臀部肌肉,供区大部分能直接缝合,是修复臀骶部褥疮的良好办法。

  • 标签: 褥疮 骶尾部 外科皮瓣 穿通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肘正中静脉穿通的CDU影像解剖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为利用肘部穿通静脉建立高位血液透析通路的可行性找到依据。方法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应用CDU检查75例成年人的150侧肘正中静脉,测量穿通长度和内径,对肘正中静脉穿通进行超声影像解剖学分型;对其中38例前臂造瘘困难的慢性肾衰患者采用肘正中静脉穿通-肱(桡)动脉吻合的方法建立血液透析通路,观测瘘管血流量,记录瘘管成熟时间,测量有效血管长度,得出长期使用率。结果肘正中静脉穿通位置恒定,出现率为94.0%,靠近肱动脉,多于静脉汇合处发出,超声影像解剖可分4型,各型之间的血管长度和血管内径无明显差异(P>0.05);38例患者内瘘成熟后均可满足血液透析需求,I型和II型患者瘘管的有效血管长度优于III型(P<0.01),3型患者瘘管的长期使用率分别是84.6%、85.7%和72.7%。各型之间的瘘管血流量和成熟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正中静脉穿通高位造瘘术安全可靠,以I型和II型最优,可以为前臂血管耗竭、高龄糖尿病肾病以及瘘管血栓复通失败的困难造瘘患者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血液透析通路。

  • 标签: 肘正中静脉 穿通支 血液透析 造瘘 超声影像解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分析眼球穿通伤的临床疗效。对本院近几年来收治的12例眼球穿通伤,经笔者进行手术修复和治疗,并跟踪随访1年以上。10例保住眼球,并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恢复,1例转上级医院手术摘除眼球,1例眼球萎缩,无一例交感性眼炎发生。眼球穿通伤病情急、来势猛、致盲率高,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但经及早清创、适时手术、积极抗炎治疗,仍然能为患者保存眼球并恢复一定视力。

  • 标签: 眼球穿通伤 诊治 临床疗效 修复术 手术修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施行股前外侧皮瓣(ALTF)移植手术中所发现的斜血管情况及斜"陷阱"的处理。方法2017年5月-2019年10月,共施行ALTF手术治疗患者30例,术前完善CTA检查,初步确定ALTF血管来源情况;术中采用"三纵五横法"进行皮瓣定位及设计,注意斜位置及解剖斜血管,避免损伤斜,探查、分离斜血管;根据术中斜血管与降血管的关系,切取1~2处血管蒂;对2处血管蒂者分别进行夹闭试验,确定动脉血供情况;根据血液循环状况对血管蒂静脉超引流处理。术后常规抗感染、抗凝、抗痉挛处理,密切观察术后皮瓣血运、皮温、肿胀程度、渗液情况、皮瓣成活状况,定期随访。结果30例ALTF中,术前CTA检查发现13例存在斜,术中共有11例存在斜血管并进入皮瓣,出现率为36.6%。所有斜均完整保留,其中8例切取了2处血管蒂,并采用了静脉超引流技术处理血管蒂,术后皮瓣血运良好、皮温与周围正常皮肤温度接近、皮瓣肿胀轻、渗液少,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术区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32(平均16.1)个月,受区愈合良好,功能、外形满意;供区关节活动正常,局部感觉无明显缺失。结论本组ALTF斜血管约1/3病例出现,应尽可能保留,避免斜"陷阱" 、合理处理斜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斜支 旋股外侧动脉 静脉超引流技术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CTA扫描方案显示旋股外侧动脉(LCFA)穿的能力。方法将28例除大腿以外的四肢外伤患者及27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对A组(15人,30侧大腿)采用双侧大腿低放射剂量扫描方案,B组(15人,30侧大腿)采用双侧大腿常规放射剂量扫描方案,C组(25人,25侧大腿)采用单侧大腿常规放射剂量扫描方案进行CTA检查。记录辐射吸收剂量,观察LCFA显示情况及起源,测量LCFA主干开口内径、降支开口内径、降长度、降血管分级、降穿支数量、穿末端最小内径。结果B组中1例(2侧大腿)因对比剂渗漏未能完成检查。3组共83侧大腿,LCFA起自股动脉分别为A组7侧、B组8侧、C组6侧,起自股深动脉分别为A组23侧、B组20侧、C组19侧。3组间,辐射吸收剂量、降长度、降穿末端最小内径、降血管分级及降穿支数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LCFA主干及降支开口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单侧大腿常规放射剂量CTA显示LCFA细小穿的能力优于双侧低放射剂量及双侧常规剂量CTA,而3种扫描方案对较大血管的显示效果相近。

  • 标签: 旋股外侧动脉 旋股外侧皮瓣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眼球穿通伤的临床护理质量。结果患者经护理后情绪稳定,

  • 标签: 眼球穿通伤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结合下穿通道排水实例,在满足设计规范的条件下,采用埋地式排水泵站,因地制宜,并在营运期中得到非常好的效果,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通道排水 集水容积 泵房 排水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动脉深远端穿皮瓣的血管解剖及逆行修复趾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例男性成人足部标本的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后进行血管解剖,观察足底内侧动脉及分支、足背动脉及其分支的分布吻合情况。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趾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12例,采用逆行足底内侧动脉深远端穿皮瓣进行修复,供区游离皮片移植修复。观察皮瓣成活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解剖研究可见足底内侧动脉深是足底内侧动脉的直接延续,走行于趾短屈肌与展肌之间,沿途发出多条穿,近端穿穿过展肌,与足内侧动脉浅和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吻合,在第1跖趾关节近端发出3条穿,即关节支、皮穿和交通,皮穿为足底内侧动脉深远端穿皮瓣的主要血供来源。临床12例患者共切取皮瓣12块,面积为4.5 cm×3.0 cm ~9.0 cm×6.0 cm,3例术后皮瓣出现颜色暗紫、少许水泡,立即给予拆除蒂部缝线,外涂抗生素软膏保持湿润等处理,术后5 d皮瓣颜色逐渐好转。12块皮瓣最终均完全成活。所有患者均获2~12个月电话随访,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患足可正常行走。结论足底内侧动脉深远端穿皮瓣血供可靠,将其逆行修复第1跖趾关节以远趾中小面积的皮肤缺损,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效果较好。

  • 标签: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解剖学 临床研究 足底内侧动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角膜穿通伤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40眼)进行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结果36例得以保存眼球、视力不同程度得到恢复,无一例交感性眼炎发生。结论适当的创口处理联合手术治疗及术后处理,为角膜穿通伤患者恢复视力提供了机会。

  • 标签: 角膜穿通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降外侧为蒂的ALTPF的切取以及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1月-2021年3月,采用旋股外侧动脉降外侧为蒂的ALTPF修复四肢创面32例,其中男25例,女7例;年龄21~63岁,平均34岁;受伤机制:交通事故伤12例,机器绞伤8例,重物压砸伤6例,慢性感染性创面6例;软组织缺损面积8.2 cm×6.3 cm~18.6 cm×11.2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25例,游离植皮7例。所有需要皮瓣修复创面的患者术前常规行CTA及高频CDU检查,判断旋股外侧动脉降外侧大致走行方向及穿血管位置。术后所有患者均行门诊规律性随访3~13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32例接受游离皮瓣手术进行修复的患者,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皮瓣成活顺利,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美观无臃肿,供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相较于传统ALTPF,股前外侧动脉降外侧穿皮瓣切取相对简便,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传统ALTPF,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降支外侧支,旋股外侧动脉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四肢创面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防腐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可以清楚的观察到手背、手指动脉系统皮的起止、走行、数量、血液供应、交通等情况,手背皮肤神经和静脉分布,为手部皮血管链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7只防腐手标本,观察、标记、测量手背动脉系统、静脉系统、感觉神经,并处理数据。结果掌背动脉一共包含4条,位于手背伸肌腱深面。桡动脉腕背发出第1掌背动脉,其延续而成为食指桡背侧动脉,起点外径为(0.67±0.04)mm,末端外径(0.41±0.04)mm,全长行程为(52.36±3.68)mm。掌深弓发出第2~4掌背动脉,其将穿过掌骨基底间隙到达背侧,起点外径分别为(0.82±0.07)mm、(0.66±0.10)mm、(0.54±0.07)mm,末端外径(0.62±0.07)mm、(0.48±0.10)mm、(0.42±0.04)mm,全长行程为(55.71±4.22)mm、(52.22±6.25)mm、(52.77±5.11)mm。结论手背部皮肤和第1掌骨背侧皮肤是第1~4掌背动脉营养。第1掌背动脉、第2掌背动脉、第3掌背动脉、第4掌背动脉终末延续成为指背侧动脉。各掌背动脉之间形成网状结构。

  • 标签: 掌背动脉 皮瓣 解剖学
  • 简介:[摘要]临床上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各种创面的修复,尤其是比较复杂创面的修复,该皮瓣的设计是以带蒂皮瓣为主,而通过吻合穿血管的游离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目前临床上尚不多见。吻合穿血管的游离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将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与穿皮瓣相结合设计成长轴型皮瓣,该皮瓣不但能修复较大面积的皮肤软组织缺损,而且实现了跨区移植来重建创面的感觉功能,也避免了带蒂皮瓣的蒂扭转和非生理供血等问题。同时通过吻合穿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游离移植至如足底、手部、臀部等部位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区,对缺损区域的感觉功能重建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通过吻合穿血管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开始逐渐应用于临床上感觉负重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是临床研究及应用的新趋势。

  • 标签: 穿支血管 移植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临床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球穿通伤的处理方法和原则。方法对58例眼球穿通伤(60眼)治疗后,大部分眼球的完整性和视力明显提高。除年龄外(年龄小,不合作的8眼),术后矫正视力光感至0.1者有27眼(51.9%),0.2—0.5者12眼(23.1%)>0.5的有8眼(15.4%),无光感5眼(9.6%)。结论充分了解穿通伤的类型、损伤部位、程度、及时治疗和正确地处理并发症,可有效地挽救伤眼的解剖和视力功能。

  • 标签: 眼球穿通伤 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98例眼球穿通伤的临床诊治过程,讨论眼球穿通伤的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98例患者分儿童组59例(≤14周岁)及成人组39例(>14周岁)。入院后均经眼科检查、相关辅助检查,及时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出院后随访6-12月,观察预后。结果儿童组和成人组出院时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下同)较入院时视力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随访结束时2组视力较出院视力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外伤史和影像学检查对眼球穿通伤的诊治至关重要。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复杂眼球穿通伤的最佳选择。而伴有眼内炎的眼球穿通伤的愈后随访不容忽视。

  • 标签: 眼球穿通伤 球内异物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视力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眼球穿通伤的处理方法和原则。方法对58例眼球穿通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58例(60眼)眼球穿通伤治疗后,大部分眼球的完整性和视力明显提高。除年龄小,检查不合作的8眼外,术后矫正视力光感~0.1者有27眼(51.9%),0.2~0.5者12眼(23.1%),>0.5的有8眼(15.4%),无光感5眼(9.6%)结论充分了解穿通伤的类型、损伤的部位、程度,及时治疗和正确地处理并发症,可有效地挽救伤眼的解剖和视功能。

  • 标签: 眼球穿通伤 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