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磁电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生物反馈电刺激、筋膜手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开展磁刺激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症状初次缓解治疗次数、盆底表面肌电值恢复治疗次数、症状完全缓解治疗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磁电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能缓解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盆底肌电位恢复,提高治疗有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于颈背肌筋膜炎患者实施针刀配合手法正骨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将2022年6月~202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颈背肌筋膜炎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刀配合手法正骨治疗,利用VAS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情况,并统计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患者VAS评分较高,疼痛明显,治疗后VAS评分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疼痛症状改善明显;治疗后,85例患者中治愈、好转人数分别为48例、31例,有效率为92.94%,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对于颈背肌筋膜炎患者实施针刀配合手法正骨治疗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于颈背肌筋膜炎患者实施针刀配合手法正骨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将2022年6月~2024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颈背肌筋膜炎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针刀配合手法正骨治疗,利用VAS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疼痛情况,并统计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患者VAS评分较高,疼痛明显,治疗后VAS评分相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疼痛症状改善明显;治疗后,85例患者中治愈、好转人数分别为48例、31例,有效率为92.94%,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对于颈背肌筋膜炎患者实施针刀配合手法正骨治疗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盆骶调筋针法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产后骨盆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9年12月-2021年10月本院86例产后骨盆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肌筋膜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盆骶调筋针法。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VAS量表评估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障碍程度,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评估盆底功能,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估生活质量;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TGF-β1水平,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40/42)、对照组为79.55%(35/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P=0.030)。治疗后,观察组ODI、VAS、PFIQ-7及PFIQ-2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3.79、14.05、10.61、10.10,P值均<0.001);下腰痛、肢体疼痛、步态跛行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73、12.16、10.89,P值均<0.001);血清TGF-β1[(163.81±28.05)μg/L比(124.56±19.23)μg/L,t=5.76]、IGF-1[(64.52±9.14)μg/L比(49.86±7.62)μg/L,t=5.06]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盆骶调筋针法联合肌筋膜手法可有效改善产后骨盆痛患者的骨盆功能,缓解盆腔疼痛程度,提高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筋膜手法治疗在盆底肌过度活跃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至 2020年 5月在我院产后 42天检查并确诊活跃型盆底肌功能异常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 120人。随机分为 3组:单纯电刺激治疗组为 A组 40人,单纯肌筋膜手法治疗组为 B组 40人,电刺激 +肌筋膜手法治疗组为 C组 40人。三组均治疗一个疗程,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三组产妇在治疗前盆底肌表面肌电值及盆底筋膜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 ;治疗后盆底肌表面肌电值快肌、慢肌、 60秒耐力测试均有提升, C组、 A组 >B组,且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A组与 C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 P> 0.05);治疗后,后静息值 C组 >B组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治疗后肌筋膜疼痛评分观察 C组、 B组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B组与 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肌筋膜手法治疗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能有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提高盆底肌力,降低盆底肌后静息,改善盆底肌筋膜疼痛,较单纯电刺激或单纯肌筋膜手法治疗疗效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电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产后盆底肌高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的20例产后盆底肌高张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盆底肌康复治疗,包括凯格尔运动指导、生物反馈治疗)和实验组(采用磁电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磁电治疗包括磁刺激和电刺激,肌筋膜手法由专业治疗师操作),两组均接受相同健康教育并记录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盆底肌张力评估(对照组:75.0±2.5,实验组:86.7±0.7)、盆底功能评分(对照组:77.3±0.6,实验组:88.7±0.4)。结论:磁电联合肌筋膜手法治疗产后盆底肌高张效果显著,能改善盆底肌张力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刺激结合手法按摩对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P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MPPS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红外线组(30例),电刺激组(31例)和联合组(电刺激+手法按摩,32例)三组。红外线组给予红外线照射治疗,照射患者疼痛明显部位(下腹部或者腰骶部),照射距离15~20 cm,每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0次;电刺激组给予电刺激治疗,先行经皮神经电刺激,频率80~120 Hz,脉宽80~120 μs,治疗15 min;然后行内啡肽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脉宽230~270 μs,频率2~4 Hz,治疗15 min,1日1次,每次30 min,共治疗10次;联合组在电刺激的基础上给予手法按摩,每次电刺激结束后(方法与电刺激组相同),由经过培训的有经验的康复治疗师给予盆底肌筋膜手法按摩治疗15 min,每日1次,共治疗10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治疗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的目测类比法(VAS)评分及盆底表面肌电评估(Glazer评估)测量指标的变化、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结束1个月后的疼痛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VAS评分、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联合组和电刺激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分别为(2.15±1.43)分和(3.75±1.62)分,明显优于红外线组[(5.02±1.5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和电刺激组的总有效率(联合组96.87%、电刺激组80.65%)及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亦均显著优于红外线组(红外线组总有效率5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联合组的VAS评分、前后静息电位及变异性亦明显优于电刺激组(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联合组、电刺激组、红外线组的疼痛复发率分别为6.25%、25.81%和5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是治疗MPPS的有效方法,可降低疼痛的短期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患者采取推拿手法与功能锻炼联合治疗,通过探究、统计所得数据,总结并阐述此方案疗效及影响价值。方法:病例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患者48例,经过其同意后,均以自愿选组的方式分为两个小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统计两组治疗效果评分的指标参数,根据所得数据,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得出结论。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可行性较高,各项评分均显高,以致治疗有效性高达95.8%,引用统计学予以分析,检验结果均具有较大差异性(P<0.05)。结论 针对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患者采取推拿手法与功能锻炼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且得到一致好评与认可,从而使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得到有效的康复, 并能最小程度的减少运动功能下降,进而有效提升生活质量,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的特点,是治疗运动损伤性腰肌筋膜炎的理想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C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CNLBP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呼吸功能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于治疗前、治疗3周后(治疗后)和治疗3个月后(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腰部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采集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和随访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改良的JOA腰痛评分和SF-36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和随访时的VAS评分、改良的JOA腰痛评分和SF-36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VC、FEV1和PEF分别为(4.21±0.49)L、(3.81±0.45)L/S和(6.44±0.69)L/S,与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联合筋膜手法治疗CNLBP,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其腰部功能、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肌筋膜经线理论手法治疗联合关节松动术在非巨大肩袖修补术后康复疗效观察,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的疗效,缩短患者的治疗疗程,为肩袖修补术后康复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2017 年 5 月至 2020 年 5 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病房及门诊收治的76例明确诊断为非巨大肩袖撕裂关节镜下修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资料在年龄、病程、性别等方面均保持均衡。采用疼痛视觉模糊VAS、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量表进行评估。所有的研究对象均在术后康复前和治疗后进行评估检查。结果 在术后治疗两个疗程,每周3次,4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和观察组的VAS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量表评分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