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高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战略性产业,其创新效率显著影响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型国家战略实施.引入废气废水排放量指标,对识别绿色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和考察区域间空间溢出效应有重要意义.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对不考虑非期望产出和考虑非期望产出两种情况下的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和对比,并利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区域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时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高于考虑非期望产出时的效率,但两种情况下的效率水平都偏低;省域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间接效应、总效应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与直接效应相同的影响方向;不同解释变量对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作用的显著性不同.含有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创新效率考虑了环境因素和市场化因素的影响,测度结果更为科学与合理.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加大力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加快建设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同时,我国正加速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建设,对全球经济治理进行积极参与,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准格尔旗抓住机遇进行改革,第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尤其是在第二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方面,重点围绕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发展与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加强绿色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绿色技术水平。本文将对准格尔旗第二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研究,为其他地区第二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家大力推进绿色技术创新,加快建设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同时,我国正加速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新格局建设,对全球经济治理进行积极参与,为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准格尔旗抓住机遇进行改革,第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尤其是在第二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方面,重点围绕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发展与开发利用的生态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等,加强绿色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升绿色技术水平。本文将对准格尔旗第二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研究,为其他地区第二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前,经济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近几年来一直主抓的重要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靠科技推动,科技创新效率支撑着高质量绿色发展效应。关于“科技创新效率”与企业发展效率的关系研究,从中国知网检索到的来看,主要涉及效率分类、指标设置、研究方法及其相关关系的研究。将科技创新效率按研发阶段分为科技研发效率和科技转化效率两部分,研究各阶段的影响因素,并将科技转化效率落实到企业发展效率上。将研究视角转向金融聚集区域,定义科技创新效率为技术效率,分别用专利申请受理数、创新产出经济效益额、R&D人员全时当量、R&D资本存量反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法)研究它对金融集聚值的作用,其聚值体现在金融对企业发展的扶持上。研究方法进行深究,将科技创新效率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两种,用资本投入、就业总人数作为投入变量,用生产总值作为产出变量,采用DEA-BCC法(规模报酬可变的数据包络分析法)对青岛海洋经济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认为这种方法比DEA-CCR法(规模报酬不变的数据包络分析法)评价科技创新效率更准确、更切合实际,对企业的发展作用更大。
简介: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为84-85%(0.844-0.847,这说明地下水灌溉系统的技术效率是影响地下水灌溉系统产出水量的显著因素,2.产出水量与技术效率的相关关系表21998年的产出水量与技术效率的关系以每一个灌溉系统的产出水量分组(立方米)产出水量(立方米)单位固定成本的产出水量(立方米/元)单位流动成本的产出水量(立方米/元)单位劳动力投入的产出水量(立方米/小时)12000以下8286782612001-200001575813103320001-260002307125103326001-31000283642172831001-40000351961984340001-60000471843382960001-80000730573674180000以上13150736440注
简介:摘 要 从绿色发展的相关概念出发,建立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利用黄河流域9省2010—2017年面板数据进行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静态分析和基于Malmquist模型的动态分析,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内绿色发展水平较低,发展相对不稳定,科技创新和资源配置能力不足,同时流域内9省之间还存在绿色发展差距相对较大问题,最后,结合黄河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简介: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其目的是为了激发人的思维,引起思维的碰撞。因而提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时候提问,谁来提问等等,这些值得我们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