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巩膜内无缝线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固定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矫正无囊膜支持无晶状体眼的新方法,可有效避免缝合IOL与缝线相关的并发症。巩膜内无缝线后房型IOL固定有多种方法,包括制备巩膜隧道类的采用针或玻璃体视网膜刀进行的无缝线巩膜内固定IOL植入、Yamane法带凸缘巩膜内IOL双针固定技术、经结膜入路法、自闭式巩膜切口固定法;以及制备巩膜瓣类的纤维蛋白胶辅助的巩膜内无缝线IOL固定术、无纤维蛋白胶辅助需缝合的IOL固定术。结果显示巩膜内无缝线后房型IOL固定是一种有效、安全、实用的手术方法,术后短期随访效果令人满意。但迄今为止,文献报道的病例数有限且随访时间较短,尚需对更多病例进行长期随访以明确其远期效果及安全性、稳定性。(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91-99)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部钢板固定系统(HPS)与经典锚钉缝线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骨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56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61.7±11.3)岁;采用HPS固定治疗。B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为(60.0±10.5)岁;采用锚钉缝线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功能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9.4±10.8)min]显著短于B组患者[(66.5±12.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1.2±1.8)、(12.1±2.4)周,术后1年疼痛VAS评分分别为(0.85±0.12)、(0.91±0.14)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年屈膝角度(124.5°±14.6°)及膝关节Bostman功能评分[(29.3±3.5)分]显著优于B组患者[(113.2°±11.1°)、(26.2±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A组无一例患者发生并发症,B组2例患者发生内固定失效。结论与经典锚钉缝线固定比较,HPS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块的固定更牢固,手术时间更短,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缝线辅助固定在关节周围复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66例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缝线辅助固定技术进行治疗,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通过X线、CT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评估来评价治疗效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例患者中,骨折愈合率达到95.5%,术后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所有患者关节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时,关节活动度平均恢复至正常的8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仅有5例(7.6%)出现轻微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均顺利康复,无需再次手术。结论: 缝线辅助固定技术在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技术不仅能有效提高骨折愈合率,还能改善术后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关节周围复杂骨折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评价缝线辅助固定技术在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缝线辅助固定手术。根据骨折类型、损伤机制及患者年龄等因素进行手术方案的个体化选择,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确定手术方案。术后通过影像学和临床随访,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 70例患者中,骨折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2周内实现骨折临床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绝大多数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平均关节活动度评分为85.2分。研究期间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仅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感染,经对症处理后痊愈。结果显示,缝线辅助固定技术具有较好的骨折稳定性,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结论: 缝线辅助固定技术在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关节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8"字缝线与网兜缝线固定治疗前十字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37例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并获得完整随访的患者,所有患者骨骺均已闭合。Meyers-McKeever-Zaricznyj骨折分型:Ⅱ型10例,Ⅲ型22例,Ⅳ型5例。固定方式采用"8"字缝线法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18.91±9.34)岁(范围14~36岁),以两根2号高强度缝线交叉成"8"字经胫骨骨道拉出固定骨折块;采用网兜缝线固定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9.63±7.85)岁(范围15~33岁),以三根2号高强度缝线编织成网兜经胫骨骨道拉出固定骨折块。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及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通过Lachman试验及Pivot-shift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并记录手术时间、膝关节活动度及伸膝阻滞情况。结果"8"字缝线组随访(16.35±5.27)个月(范围10~22个月),网兜缝线组(14.06±7.18)个月(范围10~21个月)。末次随访时,"8"字缝线组的Lysholm、IKDC评分分别为(95.86±5.74)分、(90.53±4.61)分,网兜缝线组分别为(96.53±3.17)分、(92.15±5.54)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23,P=0.462;t=1.018,P=0.279);"8"字缝线组Lachman试验及Pivot-shift试验阴性率均为92%(23/25),网兜缝线组均为100%(12/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4,P=0.265);网兜缝线组手术时间为(61.8±6.3)min,较"8"字缝线组的(43.5±5.9)min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4,P=0.025);"8"字缝线组伸膝受限(5°或以上伸膝受限)发生率为16%(4/25),网兜缝线组为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450,P=0.032)。结论关节镜下"8"字缝线固定与网兜缝线固定技术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早期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网兜缝线固定技术可完整复位骨折块,术后伸膝阻滞发生率低,在治疗旋转Ⅲ型和粉碎Ⅳ型骨折中可能更具有优势;但有技术要求高、手术时间长的缺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复合高聚编织缝线(2#Fiberwire)柔性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科25例使用复合高聚编织缝线(2#Fiberwire)柔性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患者,术后采用Lysholm&Gillquist膝关节评分着重于评估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评分标准95~100分为优,86~94分为良,76~85分为可,<76分为差。结果术后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均未见骨折端分离及内固定失效,终末随访时,本组25例病例,优1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复合高聚编织缝线(2#Fiberwire)柔性固定治疗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不需二次手术取除内固定,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通过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中缝线悬吊和钛板固定对颈椎管狭窄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4月在我院治疗颈椎管狭窄并且可进行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的患者40例,经告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将患者随机分为采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缝线悬吊进行治疗的的缝线组及采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微型钛板固定治疗的钛板组,各20例。观察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轴性症状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和手术后12个月的JOA的评分、颈椎曲度、C5节段椎管矢状径,观察记录患者的门轴侧骨融合状况,对患者手术后神经功能、椎管扩大程度以及维持的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案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中的出血量并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12个月的轴性症状的出现率分别为缝线组70%,钛板组20%,有明显差异(P<0.05)。缝线组和钛板组的术前颈椎曲度分别为19.3°±2.4°、19.1°±2.6°;手术12个月后的颈椎曲度分别为19.1°±2.3°、17.9°±2.5°;门轴侧骨融合率为95%、100%,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术中使用卫星钛板对椎板进行固定的稳定性更好,效果更明显,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避免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以及颈椎曲度的丢失,有利于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2月 -2019年 9月收治的 60例髌骨横形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 60例髌骨横形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为 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金属内固定治疗,为 30例。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 3个月后患者膝功能评分情况,以及对两组患者随访 1年到 1年半,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 lysholm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没有发生血管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异物刺激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感染例数为 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3.3%。对照组患者发生血管损伤的例数为 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例数为 2例,发生感染的例数为 4例,发生异物刺激反应的例数为 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 1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人数为 26人,优良率为 86.7%,对照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人数为 14人,优良率为 46.7%。观察组患者膝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膝功能评分的优良率。数据差异显著, P< 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 1年到 1年半的随访,询问并记录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患者膝关节愈合时间为( 65-115)天,平均愈合时间为( 90±10.3)天;对照组组患者膝关节愈合时间为( 269-462)天,平均愈合时间为( 365.5±29.4)天,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数据差异显著, P< 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为( 13.47±5.83)分、 Lysholm评分为( 89.22±2.78)分、膝关节活动范围为( 119±21) °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 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范围度数。数据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高强度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横形骨折可以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痛苦及医疗经济损失,后期恢复快不易复发骨折情况,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缝线辅助固定技术在关节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缝线辅助固定技术进行治疗。记录并分析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HSS评分衡量)及患者满意度。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显著性水平设定为P<0.05。结果:65例患者中,骨折均顺利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5±2.3)周。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仅3例(4.6%)出现轻微术后感染,经处理后痊愈。患者术后HSS评分明显提高,从术前的(48.3±7.2)分上升至术后的(85.7±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较高,满意率达到92.3%。结论:缝线辅助固定技术在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中显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且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理想,具有较高的患者满意度。该技术可作为关节周围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无巩膜瓣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采用无巩膜瓣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的46例(46眼)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46例(46眼)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随访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好转。两组术后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见明显异常发生。结论对于后囊破裂较大需植入悬吊人工晶体的患者而言,选择无巩膜瓣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的效果更好,具有操作简单、损伤较小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无巩膜瓣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采用无巩膜瓣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的 46例 (46眼 )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 46例 (46眼 )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及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明显好转。两组术后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所有患者术后随访 6 个月,均未见明显异常发生。结论 对于后囊破裂较大需植入悬吊人工晶体的患者而言,选择无巩膜瓣隧道缝线固定折叠人工晶体悬吊术的效果更好,具有操作简单、损伤较小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的推广及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的尺骨鹰嘴骨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Murphy等人提出的鹰嘴骨折评分系统对患儿进行评分,临床评估共15分(包括术后疼痛、功能、活动范围3个方面),影像学评估4分。总分〉18分为优秀,17分为良好,16分为一般,〈16分为差。结果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6.16±6.15)个月。根据Murphy评分标准,平均疼痛评分(4.86±0.35)分,功能评分(5.00±0.00)分,运动范围评分(4.86±0.35)分,影像学评分(4.00±0.00分),平均总分(18.73±0.69)分。随访结果优秀26例,良4例,一般0例,差0例。随访结果优秀的病例中,22例为单纯尺骨鹰嘴骨折,其中1例伴桡骨颈骨折,3例伴肱骨外髁骨折。随访结果良的病例中,3例伴桡骨颈骨折,1例伴肱骨外髁骨折。结论应用克氏针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具有骨骺损伤小、固定效果可靠、皮肤刺激小、费用低廉、术后可早期活动、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治疗儿童尺骨鹰嘴骨折切实可行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和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仁和医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31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21~51岁,平均34.3岁。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将31例患者分为2组:13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空心钉固定治疗(空心钉组),骨折根据McKeever分型:Ⅱ型5例、Ⅲ型8例。18例患者采用关节镜下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高强度缝线组),骨折根据McKeever分型:Ⅱ型6例,Ⅲ型12例。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Lysholm评分、二次手术率等评定各自的临床效果。结果空心钉组和高强度缝线组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2~44个月(平均24.8个月)随访。空心钉组和高强度缝线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91.6±7.6)、(91.9±7.4)min,住院时间分别为(11.5±2.9)、(11.4±2.3)d,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3.3±0.5)、(3.3±0.6)个月,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评定疗效:空心钉组为65~100分,优良率为92.3%(12/13);高强度缝线组为60~100分,优良率为94.4%(17/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钉固定组中10例患者(76.9%)行二次关节镜手术取出内固定物,高强度缝线组无患者行二次关节镜手术。结论空心钉固定或高强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均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高强度缝线固定在二次手术率方面低于空心钉固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对患者实施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87±3.45)分钟,平均住院时间(7.48±1.09)天;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情况(66.76±5.54)分,术后5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0.76±7.43)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为(96.87±8.54)分。结论在关节镜下进行缝线固定对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治疗效果理想,可降低机体损伤程度,而且操作简单,固定效果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囊膜支撑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例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且需要行人工晶体二期植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巩膜内实施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定期实施随访及复查,统计患者视力的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视力均明显提高,其中3例患者的视力在0.6以上,2例患者视力介于0.2-0.6,;4例患者的眼压均较为平稳,1例出现前房略浅、眼压偏低等情况,此例患者于术后4d,眼压恢复正常,前房恢复正常,且视力达到了0.2。结论对于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患者而言,应对无囊膜支撑眼实施无缝线人工晶体巩膜层间固定术治疗,不但能够改善患者视力,且手术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骨道皮下固定缝线在指深屈肌腱止点重建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对13例指深屈肌腱止点断裂患者行止点重建治疗,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22~46岁,平均35岁。示指9例,中指3例,环指1例。采用经骨道皮下固定缝线行指深屈肌腱止点重建,术后支具外固定3周。我们从术后疼痛、患指远指间关节活动度等方面进行随访研究,分析讨论损伤暴力因素、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结果13例患者经术后3~16个月随访观察,均未发生肌腱再次断裂且远指间关节主动活动良好。结论应用经骨道皮下固定缝线行指深屈肌腱止点重建术具有操作安全,简单易行,肌腱固定牢靠且术后恢复快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