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 要 】 目的: 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胸痹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 将本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5 月期间接收的 100 例胸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 100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 5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实施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实施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程度、患者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依从性、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依从性,对降低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具有显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诸医家在胸痹临证辨治中将其等同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因而限制了胸痹定义和证治范畴。追溯胸痹的相关文献论述,其内涵不断发展丰富,直到现代仍各执一说,但实际临证中胸痹却包含了多系统疾病在内的一系列病证,所涉范畴较广,即是脏腑病变在某一阶段的病理表现,以邪气痹阻、胸阳失展为主要特点,以胸背部窒塞疼痛为主要症状,而非专指某一脏某一腑的某一种病证,也非与现代医学冠心病心绞痛完全等同。综观历代医家文献分析可见胸痹病是包含心痛在内的范围较广的一系列疾病,涉及心、肺、胃、肝胆、食道、胸壁等疾病,通过对《金匮要略》中胸痹进行系统认识,简要揭示了辨识该证的重要性。
简介:目的:研究胸痹患者红外显示图像及温度差别,探讨胸痹患者与红外热像图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对30例胸痹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手臂的内侧及胸前区进行红外摄像,将图像输入专门的软件进行分析,并对心经、心包经、肺经及经脉旁开1cm的非经脉上和心前区的温度进行比较。结果:胸痹患者循经红外图像较健康人明显;胸痹患者心经及心包经上的温度变化较健康志愿者更敏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经相差不明显(P〉0.05);胸痹患者的胸前区的皮温较健康人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痹患者心脏及所属经络的皮肤温度变化较健康人更敏感。
简介:摘要在中医理论中,胸痹心痛的概念,是指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是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轻者偶发短暂轻微的胸部沉闷或隐痛,或为发作性膻中或左胸含糊不清的不适感;重者疼痛剧烈,或呈压榨样绞痛。常伴有心悸,气短,呼吸不畅,甚至喘促,惊恐不安,面色苍白,冷汗自出等。多由劳累、饱餐、寒冷及情绪激动而诱发,亦可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胸痹心痛相当于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其他疾病表现为膻中及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症时也可参照胸痹心痛进行治疗。在化疗过程中或其后,出现心脏损害,而表现为膻中及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时,可参照本节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