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结直肠肿瘤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直肠肿瘤,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实施结直肠肿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结直肠肿瘤患者60例。分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腹腔镜下实行肿瘤切除术。对比两种患者取得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实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手术,可保障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快速康复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30例结直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观察,并按照随机分配制度,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15例。给予30例患者均使用常规护理,而干预组则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快速康复护理,护理结束后将患者发生并发症及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相比较。结果对比常规组护理效果,干预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产生并发症发生率(13.33%)均比常规组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产生并发症发生率(46.67%)较低,两组数据差距较大,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8月我院10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快速康复护理,5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50例),对比观察两组术后基本康复指标,统计并发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32.4±7.6)h,下床活动时间(28.9±5.5)h,术后住院时间(9.8±0.6)d,并发症发生率6.0%,护理满意度92.0%,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快速康复护理可有效加速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促进患者早期康复与护患和谐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的效果,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84例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以随机法分组。对照组42例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2例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2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腹胀持续时间、胃动素、胃泌素、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手术用时、术后恢复所需时间以及并发症等各项指标对比,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损伤小、恢复快、预后效果显著,具有推行价值。
简介: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2015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每年估算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数分别为37.6万和19.1万,均居于第5位[1]。目前结直肠癌的诊断与治疗仍强调早期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自1991年Jacobs报道首例腹腔镜结肠切除术以来.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在全世界被广泛开展[4]。国内首例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由郑民华教授于1993年成功开展[5]。2006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结肠癌临床实践指南》已推荐腹腔镜技术用于结肠癌根治术,确立了腹腔镜技术在结肠癌手术中的地位[6]。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结肠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回顾性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4月--2018年2月收治的45例结直肠息肉患者,所有患者均采取腹腔镜联合结肠镜下手术切除,总结手术方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45例患者首次手术成功42例。首次手术成功率为93.3%;再次手术成功3例,再次手术成功率为100%;2次手术成功率为100%。手术效果其中痊愈者40例,有效者5例.痊愈率为88.9%,总有效率为100%。术后1个月内出现便血1例,系术中操作不慎引起的,经治疗后痊愈。结论腹腔镜联合结肠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效果理想,手术安全性较高,手术中患者痛苦较少,且术后恢复较快,发生并发症几率较小,且易操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结直肠癌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的方法治疗以后,其临床疗效以及优缺点的总结。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治疗的33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行开腹手术的33例结直肠癌患者为参考组,通过随访的方式对其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生存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除花费费用高于参考组以外,其余各项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参考组;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12%,显著优于参考组的30.30%(P<0.05);研究组患者在术后1年、3年以及5年内生存率与参考组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使用腹腔镜手术的方法治疗以后,有着极佳的效果,不仅可以降低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安全性高,而且还可以缩短住院的时间,但是其在治疗花费上要高于开腹手术,因此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还要根据各人的经济情况以及具体的病症选择对应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梗阻的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426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30天内是否发生肠道梗阻分为肠梗阻组和无肠梗阻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多因素分析,分析肠梗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26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30d有17例发生肠梗阻,纳入肠梗阻组。余下409例纳入无肠梗阻组。肠梗阻组患者TNM分期以N1-2期为主,其次为T3-4期,而无肠梗阻组集中在T1-2分期(P<0.05);肠梗阻组伴有结肠肿瘤手术史的比例、术前伴肠梗阻的比例、术前伴贫血的比例、手术时间明显高于无肠梗阻组(P<0.05);肠梗阻组患者手术方式主要采用右半结肠切除术,无肠梗阻组患者主要采用左半结肠切除术(P<0.05),T1-2分期是肠梗阻的保护因子,而N1-2、结直肠肿瘤切除史、术前伴肠梗阻、术中中转开腹、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时间是肠道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N1-2分期、结直肠肿瘤切除史、术前伴肠梗阻、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时间与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肠道梗阻发生关系最为密切,这些因素会增加手术难度,因此术前充分评估这些影响因素对于降低术后肠梗阻的发生率有着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弹力线套扎吻合器(RPH-4)与胶圈吻合器(RPH)治疗混合痔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9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90例混合痔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45例。对照组采用RPH治疗,干预组应用RPH-4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观察其应用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疼痛及术后肛门坠胀感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未发生大出血,出血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肛门失禁、狭窄及肛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RPH-4和RPH均能有效治疗混合痔患者,但相对于传统套扎疗法,RPH-4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疗效确切及微创等特点。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术后肛门坠胀感及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