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血清半乳糖血凝素 -1 、紧密连接蛋白 -1 对甲状腺癌病情评估的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2017-2018年广州市流行的乙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特征,明确乙型流感病毒的变异和流行特点,与WHO推荐的疫苗株进行比对分析匹配度,为流感监测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从广州市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乙型流感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分离培养、核酸提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序列测定,通过构建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分子进化树进行分析,并与疫苗株进行比较,分析临床株的变异情况。结果2017-2018年广州市Yamagata系和Victoria系的乙型流感病毒同时存在,Yamagata系活动水平较Victoria系高。Yamagata系所测病毒株与WHO推荐的2017-2018年乙型流感疫苗株B/Phuket/3073/2013有更近的亲缘性,且毒株的HA蛋白均携带L187Q和M266V的氨基酸突变,变异未涉及抗原决定簇,个别毒株存在其他位点发生突变的情况;Victoria系所测病毒株与WHO推荐的2017-2018年流感疫苗株B/Brisbane/60/2008亲缘性更近,且毒株的HA蛋白均携带I132V、N144D和A214T的氨基酸突变,变异涉及2个抗原决定簇,个别毒株存在其他位点发生突变的情况。同时,检测到1株BY-HA/BV-NA系间重配病毒。结论2017-2018年度的三价流感疫苗株未能对广州市人群形成良好的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流感样病例中临床细菌与H3N2流感病毒共感染及病毒血凝素(HA)裂解位点的变异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流感样病例样本12 250份,实时荧光PCR检测H3N2流感病毒。选取部分流感阳性病例样本,采用实时荧光PCR的方法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的检测,分析其临床感染特征。分离流感病毒,RT-PCR扩增病毒HA,测序,构建进化树,并分析裂解位点氨基酸变异特征。结果2013年以来,每年都有H3N2流感病毒的流行,H3N2在流感阳性病例中的占比为44.69%。随机选取2013—2018年间流感流行高峰的H3N2阳性病例样本295份,29.2%的病例存在临床细菌感染。对分离到的210株H3N2流感病毒进行HA裂解位点测序,68株存在变异,其中63株为K342R单氨基酸位点变异,裂解位点由PEKQTR转变为PERQTR。裂解位点未变异样本的细菌共感染率为31.25%(45/144),裂解位点变异样本的细菌感染率为23.53% (16/68),二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34,P>0.05)。杭州地区流行的H3N2流感病毒主要属于3C.3a和3C.2a两个进化簇,裂解位点发生K342R变异的病毒属于3C.3a进化簇。结论H3N2流感病毒在杭州地区的流感病毒流行中占据重要地位。流感阳性病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细菌共感染。裂解位点变异具有一定的地域流行特征,但与细菌共感染没有显著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用于H7N9禽流感病毒诊断的血凝素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单克隆抗体。方法采用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特异性线性B细胞抗原表位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和间接ELISA法筛选、鉴定获得稳定分泌抗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SDS-PAGE、间接ELISA和斑点免疫印迹技术鉴定其亚型、效价、纯度等生物学特征。结果共获得2株单克隆抗体(7C8H8和8E9E2),其中7C8H8抗体亚类为IgG2a,腹水抗体效价>1∶512 000,且可以特异性结合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8E9E2仅具有较低的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结合力。结论获得1株可分泌高效价、高特异性的抗H7N9禽流感病毒血凝素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7C8H8。
简介:摘要目的测定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6(ANGPTL6)及瘦素水平,探讨ANGPTL6、瘦素与DN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97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DN组(47例,UAER≥30 mg/24 h)、单纯2型糖尿病组(T2DM组,50例,UAER<30 mg/24 h),另选取58名同时间段正常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ANGPTL6、瘦素水平,全自动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采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Pearson相关分析二者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UAER的因素。结果与对照组、T2DM组相比,DN组ANGPTL6水平显著升高(F=13.53,P<0.05),ANGPTL6与年龄、收缩压、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bA1c、UAER、瘦素呈正相关(r=0.23、0.30、0.17、0.21、0.23、0.29,P均<0.05);瘦素在对照组、T2DM组、DN组呈逐渐升高趋势(F=6.09,P<0.05),瘦素与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HOMA-IR、HbA1c、UAER、ANGPTL6呈正相关(r=0.31、0.23、0.25、0.29、0.21、0.25、0.29,P均<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空腹血糖(β=76.24,P<0.001)、HbA1c(β=-28.36,P<0.001)、HOMA-IR(β=-145.13,P<0.001)、ANGTPL6 (β=66.15,P<0.001)、瘦素(β=8.76, P=0.02)是DN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DN患者ANGPTL6、瘦素水平升高,二者与DN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维生素D结合蛋白(VDBP)联合胃蛋白酶原-Ⅰ(PG-Ⅰ)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108例早期胃癌患者为早期胃癌组,男81例,女27例,年龄(49.34±4.15)岁,年龄范围为35~59岁。另选取同期行身体检查的105例健康者为健康组,男75例,女30例,年龄(50.12±4.31)岁,年龄范围为37~60岁。比较两组的血清VDBP、PG-Ⅰ、胃蛋白酶原比值(PGR)水平及其各个指标对早期胃癌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早期胃癌组患者的VDBP[(4.07±1.36)μg/L]、PG-Ⅰ[(88.81±38.67)μg/L]、PGR(6.88±3.33)水平低于健康组[(4.88±1.58)μg/L、(105.2±43.09)μg/L、(8.43±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VDBP与PG-Ⅰ、PGR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OC曲线结果显示VDBP、PG-Ⅰ、PGR诊断早期胃癌患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8、0.793、0.833;联合诊断后VDBP/PG-Ⅰ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895,VDBP/PGR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916。结论VDBP可作为筛查早期胃癌患者的新型诊断指标,与PG-Ⅰ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高对早期胃癌筛查的准确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补骨脂素联合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对山羊股骨骨折愈合和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将24只20~30月龄健康山羊(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采用完全随机法分为为模型组(灌服1 ml 0.9%生理盐水)、补骨脂素组[灌服8 mg/(kg·d)补骨脂素溶液],rhBMP-2组[6 g/(kg·d) rhBMP-2灌服],补骨脂素联合rhBMP-2组[灌服rhBMP-2 6 g/(kg·d)与补骨脂素8 mg/(kg·d)]。术后120 d处死动物,X线片检测骨愈合;游标卡尺测量骨皮质厚度和骨髓腔直径;858 Mini Bionix型材料测试系统测试股骨最大载荷和弹性载荷。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法进行组间两两分析。结果补骨脂素+rhBMP-2组的骨愈合度、骨髓腔直径、股骨最大载荷、弹性荷载分别为(89.14±6.81) mm3、(26.23±3.11) mm、(387.78±56.36) N、(106.23±22.11) Mpa均高于模型组[(63.47±7.16) mm3、(13.41±3.12) mm、(152.32±22.36) N、(55.63±12.18) 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15、9.158、10.232、12.523,P<0.05);补骨脂素+rhBMP-2组的上述指标高于补骨脂素组[(71.52±8.44) mm3、(17.27±1.03) mm、(221.71±43.47) N、(58.45±18.27) M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21、6.332、8.201、6.511,P<0.05);补骨脂素+rhBMP-2组的上述指标高于rhBMP-2组[(68.14±5.28) mm3、(19.12±2.51) mm、(238.45±31.52) N、(61.04±17.96) M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61、7.052、6.044、5.206,P<0.05)。另外,补骨脂素+rhBMP-2组的骨皮质厚度[(1.12±0.10) mm]低于模型组[(2.11±0.09) mm]、补骨脂素组[(1.45±0.15) mm]、rhBMP-2组[(1.32±0.0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58、8.551、7.141,P<0.05)。结论补骨脂素联合rhBMP-2是潜在的股骨骨折愈合关键药物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抵抗素(Resistin)蛋白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2例正常乳腺组织及145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Resistin蛋白的表达。分析Resistin蛋白表达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分子分型的关系。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中Resistin蛋白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23.8%(10/42)和0.0%(0/42),浸润性乳腺癌中其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分别为88.3%(128/145)和24.8%(36/145),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Resistin蛋白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均P=0.000)。浸润性乳腺癌中Resistin蛋白阳性率在雌激素受体(ER)阴性者中较ER阳性者显著增强(P=0.006),且其在组织学III级和孕激素受体(PR)阴性者中的阳性率较I~II级和PR阳性者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vs 0.058)。Resistin蛋白在组织学III级、ER阴性、PR阴性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者中的强阳性率显著高于组织学I~II级、ER阳性、PR阳性及HER2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0.001、0.015)。三阴性乳腺癌(TNBC)中Resistin蛋白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乳腺癌分子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0.003)。结论Resistin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有望成为抗乳腺癌治疗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标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与干扰素γ(IFN-γ)在肺腺癌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36例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肺组织及其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TIM-3与IFN-γ的mRNA相对表达量;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蛋白表达量。结果肺腺癌患者癌组织TIM-3 mRNA与蛋白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均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肺腺癌患者的TIM-3呈高表达(P<0.05)。肺腺癌患者癌组织IFN-γ mRNA与蛋白表达量均低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均P<0.05);在正常组织与癌旁组织中,伴有淋巴结转移肺腺癌患者的IFN-γ表达量高于未转移者(P<0.05)。癌组织中TIM-3、IFN-γ的mRNA与蛋白表达均呈负相关(r=-0.254,P=0.040;r=-0.312,P=0.010)。结论肺腺癌中TIM-3呈现相对高表达,且可能通过下调IFN-γ的表达而促进肺腺癌的生长和转移,这可能是肺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联合检测 24h尿微量蛋白、 β2-微球蛋白、联合胱抑素 C在筛查老年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 2018年 6月 ~2019年 3月在我院进行体检的老年受检者 124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根据患者病史及是否接受过肾病筛查进行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 62例。对照组未接受过肾病筛查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研究组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的肾病患者,比较两组患者 24h尿微量蛋白、 β2-微球蛋白、胱抑素 C水平及检测结果阳性率。结果:研究组 24h尿微量蛋白、血清 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 C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 24h尿微量蛋白、血清 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 C等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联合检测 24h尿微量蛋白、 β2-微球蛋白、联合胱抑素 C在筛查老年早期肾损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斯钙素2(STC2)蛋白在胃癌腹腔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利用腺病毒载体将短发夹RNA(shRNA)转染人胃癌SGC7901细胞(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提供)以沉默STC2,构建沉默STC2的SGC7901细胞株,分为实验组(STC2-shRNA组)及对照组(SGC7901组),并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沉默STC2效果。构建裸鼠胃癌模型:选取6~8周龄雌性裸鼠36只(购自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8只。经胃前壁大弯侧直接注射胃癌细胞SGC7901悬液接种构建鼠胃癌转移模型。接种后两组裸鼠成瘤数量、瘤体大小及重量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裸鼠腹腔各脏器成瘤率、抑瘤率、裸鼠生存时间、存活率、生命延长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最后Western blot检测两组胃癌肿瘤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白细胞介素-10(IL-1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Western blot实验显示,沉默STC2基因后,实验组细胞STC2蛋白量的表达较对照细胞明显减少,说明STC2沉默成功。接种8~15 d后裸鼠均有肿瘤生长,术区可触及质硬且活动不良结节。STC2-shRNA组裸鼠瘤体(0.76±0.14) mm3、重量(1.23±0.14) g、数目(5.25±1.17)个,与SGC7901组[(3.61±0.44) mm3、(3.98±0.21) g、(18.65±2.39)个]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4、3.022、2.523,P<0.05)。STC2-shRNA组裸鼠胃、肝脏、脾、肾、肠及肠系膜、腹膜的成瘤率依次为50.0%、33.3%、11.1%、16.7%、22.2%、5.6%,SGC7901组成瘤率依次为100.0%、100.0%、55.6%、67.7%、72.2%、67.7%,STC2-shRNA组抑瘤率达到69.1%,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4、5.995、7.281、5.462、9.826,P<0.05);STC2-shRNA组组裸鼠存活时间上明显延长,30 d后裸鼠存活14只,存活率77.8%,生命延长率达到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4,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STC2-shRNA组VEGF-C、IL-10蛋白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弱于胃癌细胞组,抑瘤率分别达到70.7%、71.4%。结论沉默STC2后的胃癌细胞SGC7901侵袭转移潜能下降,提示STC2可能有促进胃癌发生侵袭转移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水平指标检查对胃癌前病变评估的作用。方法 研究本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消化内科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患者的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指标。结果 胃癌患者的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指标小于胃溃疡、胃炎、正常人,胃蛋白酶原II、胃泌素-17指标值高于其他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指标值较正常组有较大差异。结论 胃蛋白酶原指标以及胃泌素-17对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根据指标值的变化情况做出疾病的诊断,在临床检查中要重视。
简介:摘要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心肌病(ATTR-CM)是由不稳定转甲状腺素蛋白(TTR)沉积于心肌间质所致。ATTR-CM发病率估计不到1%,为罕见病,缺乏早期诊断的方法和有效的治疗措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危及生命。肝移植术是最早的有效治疗ATTR-CM的方法,但仍存在术后疾病进展和供体等待的局限性,因此新型药物可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氯苯唑酸(tafamidis)、二氟尼柳(diflunisal)、patisiran和inotersen等作为目前临床治疗ATTR的主流药物,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其中氯苯唑酸于2019年5月成为首个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ATTR-CM的药物。该文针对目前国内外ATTR-CM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我国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水平指标检查对胃癌前病变评估的作用。方法 研究本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消化内科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患者的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指标。结果 胃癌患者的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胃蛋白酶原II指标小于胃溃疡、胃炎、正常人,胃蛋白酶原II、胃泌素-17指标值高于其他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患者的指标值较正常组有较大差异。结论 胃蛋白酶原指标以及胃泌素-17对胃癌前病变和胃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根据指标值的变化情况做出疾病的诊断,在临床检查中要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血凝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 30 例血凝检验的患者作为样本,于标本获取后 0h 、 3h 、 6h 、 12h 、 24h ,分别进行血凝检验,对比不同标本存放时间下的血凝检验结果。 结果: 血液标本存放 12h 者 APTT ( 38.4±1.5 ) s 、 PT ( 20.4±0.7 ) s 、 Fib ( 5.4±0.5 ) g/L ,与存放 0h 、 3h 及 6h 者相比,差异显著( P < 0.05 )。 血液标本存放 24h 者 APTT ( 43.2±1.3 ) s 、 PT ( 28.9±0.3 ) s 、 Fib ( 7.6±0.6 ) g/L , 与存放 0h 、 3h 、 6h 及 12h 者相比,差异显著( P < 0.05 )。标本存放 0h 、 3h 、 6h 者相比,血凝检验指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随着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的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以及纤维蛋白原数值逐渐增大。当存放时间达到 12h 后,检测结果异常情况明显。故建议临床将存放时间控制在 6h 内,提高血液标本质量,确保检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患者的血凝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