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不可译性"在概念词的翻译中尤为突出,其原因在于概念总是与其他概念相连,概念与整个概念体系、甚或整个思想体系相连。"Ontology"是西方哲学中一个关键的概念词,其实质是研究being的一门学问,其产生是缘于being在西方语言使用中所独具的"普遍性"。本文在对"Ontology"进行词典学考察基础上,从决定其意义的关键词"being"在西方哲学中和在日常语言中的使用入手,并结合"Ontology"产生的理论背景以及中西方语言和思想的巨大差异,对其"不可译性"进行了全面辨析。有鉴于此,对于类似的概念词,要消解其"不可译性",从本质上看,只能在目的语语境中思考如何对其进行"再命名"。
简介:摘要:语言是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而翻译是实现交流的工具。泰山作为“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正不断吸引着大量的外国游客前来参观,其旅游文本中含有丰富的文化负载词,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华。本文从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等等方面研究了泰山旅游文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简介:Erscheinung、phaenomenon(Ph覿nomen)、Schein是康德哲学中的重要概念。Erscheinung、phaenomenon(Ph覿nomen)以及相关的英译词appearance、phenomenon从20世纪初起就一直被稳定地译为“现象”,但最新的一些译自德文的康德著作中译本中,出现了“显象”、“现相”等多种译法。而Schein及其英译词illusion译法一直不太稳定,目前的译法一般是“幻相”和“假象”。中译中出现的“像”、“象”和“相”三个字在汉语中确实容易混淆。我们究竟该如何翻译这些词?通过考察历史文献、康德原著以及相关汉字的用法可初步得出结论:康德批判哲学中的phaenomenon(Ph覿nomen)一般应译为“现象”,Erscheinung可译为“显象”,Schein似应译为“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