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病理学特征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ITL和20例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病理学资料,并以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运用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滤泡辅助T细胞(TFH)相关抗原表达情况,观察微环境中血管、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巨噬细胞、B免疫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增生情况,同时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EB病毒。结果:19例(95%)AITL和6例(30%)PTCL-NOS肿瘤细胞核多为圆形或卵圆形,1例(5%)AITL和14例PTCL-NOS常见肿瘤细胞核扭曲或折叠;16例(80%)AITL出现透明细胞,所有PTCL-NOS病例未见透明细胞;20例AITL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11例(55%)、16例(80%)、17例(85%)和20例(100%),共表达≥3项的有90%(18例),共表达≥2项的占100%(20例)。20例PTCL-NOS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0例、2例(10%)、2例(10%)和4例(20%),共表达≥3项的占5%(1例),共表达≥2项占20%(4例)。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0例AITL和20例PTCT-NOS出现杂乱增生FDC网的分别为19例(95%)和1例(5%);血管内皮肿胀分别为20例(100%)和4例(20%);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分别为15例(75%)和5例(25%);血管密度(MVD)平均值分别为45.93和29.28;肥大细胞平均数分别为14个/10HPF和5个/10HPF;EB病毒(EBV)感染分别为10例(50%)和4例(20%)。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TL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微环境各项特征有助于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少数PTCL-NOS表达TFH相关抗原提示TFH肿瘤谱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了解细胞免疫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00例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正常人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15例急性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43例慢性肝炎、2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和16例慢性肝衰竭患者CD3+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56.15±8.94%、48.85±9.01%和55.86±9.03%,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66.35±8.93%(P〈0.05);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CD4+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0.46±7.51%、26.71±7.03%和29.03±7.64%,,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35.72±7.52%(P〈0.05);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CD8+淋巴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1.93±5.06%、18.71±5.53%和21.15±5.62%,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24.58±4.92%(P〈0.05);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和慢性肝衰竭患者CD4+/CD8+比值分别为1.34±0.60、1.35±0.53和1.34±0.58,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58±0.47(P〈0.05)。结论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乙型肝炎的发病和疾病进展。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脓毒症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及预后,探讨其在脓毒症发生发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50例严重脓毒症患儿和150例一般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纳入50例非脓毒症儿童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阳性淋巴细胞(CD3+T)、CD4阳性淋巴细胞(CD4+T)和CD8阳性淋巴细胞(CD8+T)百分比及CD4+T/CD8+T比值,并于入院24h内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结果严重脓毒症组患儿CD3+T、CD4+T和CD8+T水平、CD4+T/CD8+T比值及PCIS明显低于对照组及一般脓毒症组(P〈0.01)。200例脓毒症患儿中,治愈组CD3+T、CD4+T、CD8+T水平、CD4+T/CD8+T比值及PCIS较死亡组降低(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其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明显的关联。脓毒症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对评估脓毒症患儿的免疫功能状况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河南输血感染的艾滋病患者和HIV携带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方法利用白细胞分类和流式细胞分析法对20例HIV携带者和20例AID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3+,CD4+,CD8+的表达及绝对数进行检测。结果AIDS患者组CD3+淋巴细胞数较正常值显著下降(P<0.05);HIV感染组与艾滋病组的CD4+T淋巴细胞数显著下降(P<0.01);CD8+淋巴细胞数显著增高(P<0.01);CD4+/CD8+比值显著倒置。结论感染HIV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显著下降,随病情进展下降更显著。
简介: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学龄前哮喘患儿血T辅助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对44例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学龄前患儿给予孟鲁司特治疗4周(1次/d,4mg/次),分别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辅助淋巴细胞1(Th1)和Th2的百分率、CD4+、CD3、CD8、NK细胞、B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结果哮喘患儿治疗前外周血Th1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h2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Th1/Th2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NK细胞百分率、B细胞、CD3、CD4、CD8及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孟鲁司特治疗4周后,哮喘患儿外周血Th1细胞百分率明显增高(P〈0.05);Th2细胞百分率明显降低(P〈0.05)。Th1/Th2比值增高。结论孟鲁司特治疗学龄前儿童哮喘可以改善Th1/Th2细胞比例和功能失衡,疗效确切。
简介:摘要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cells,Treg)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效应的T细胞亚群,其在维持机体免疫耐受和免疫应答稳态、肿瘤免疫以及器官移植排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在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种实体肿瘤患者外周血和肿瘤局部微环境中Treg数目增多,且Treg数目与患者肿瘤进展程度和预后、生存率呈负相关。去除Treg、促进Treg凋亡或封闭其抑制功能,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起到有效控制肿瘤的作用。因此,控制Treg细胞的数量与表达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肿瘤的进程,为临床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将就调节性T细胞与乳腺癌肿瘤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的介绍。
简介:目的观察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分泌型肝癌疫苗对移植性肝癌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取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细胞1×10^6/只注入小鼠腹腔内,接种7d形成腹水瘤后再在小鼠体内传3代。取生长旺盛且无血性的腹水,在无菌条件下制成2×10^7/ml的细胞悬液,以2×10^6细胞/0.1ml/只接种于小鼠右前肢皮下。将肝癌细胞移植瘤动物分成3组。4天后,在右侧背部皮下进行免疫治疗,即制备GM-CSF分泌型H22肝癌瘤苗并免疫ICR小鼠(H22-GM-CSF组,n=5),同时设立无GM-CSF基因修饰H22肝癌瘤苗组(H22组,n=5)和PBs对照组(PBS组,n=5),测量各组小鼠肿瘤体积;采用细胞增殖计数法检测小鼠脾血CTL杀伤活性。结果随着效/靶比增加,各组CTL杀伤活性均增强。在效/靶比为50∶1时,GM-CSF-H22组CTL杀伤活性为60±6.1%,明显高于H22组(17.4±0.9%)和PBS组(12.2±0.6%,P〈0.01);GM-CSF分泌型肝癌细胞瘤苗明显抑制H22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在21天时,H22-GM-CSF组、H22组和PBS组小鼠肿瘤体积分别为0.63±0.05mm3、1.47±0.75mm3和1.79±0.34mm3(P〈0.01)。结论GM-CSF分泌型肝癌细胞瘤苗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强CTL杀伤活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哮喘急性发作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口器组和面罩组,每组各40例,口器组患者使用空气压缩泵通过口器吸入特布他林、布地奈得雾化液;面罩组患者采用空气压缩泵通过面罩吸入特布他林、布地奈得雾化液。检测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最大呼气峰流速(PEFR),计算比较治疗前后FEV1、PEFR改善率,评价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程度。结果口器组治疗30min后FEV1与面罩组比较,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口器组治疗30min后PEFR与面罩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口器组的FEV1改善率、PEFR改善率与面罩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口器组和面罩组的FEV1改善率、PEFR改善率都超过了15%。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使用空气压缩泵经过口器吸入药物能取得更加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探讨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鼻型NK/T细胞淋巴瘤38例,回顾性总结患者的病理形态临床特点、治疗和生存情况,并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期疗效发现38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后达CR20例(52.6%),PR6例(15.8%),总有效率为68.4%。化放疗结合的28例患者中,达CR22例(78.6%),PR3例(10.7%),总有效率为89.3%。单纯化疗的10例患者达CR2例(20.0%),PR3(30.0%)例,总有效率为50.0%。总体生存情况及预后因素分析表明,患者总的l、2、3年生存率分别为88.6%、56.3%和21.1%。其中单因素比较结果显示,IPI评分、B症状、乳酸脱氢酶升高及贫血对预后的影响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B症状和IPI评分与预后关系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I评分、B症状、乳酸脱氢酶升高及贫血等元素对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影响较大,患者总的生存率较低,预后效果不理想,需针对相关影响元素探索新疗法。
简介:目的总结cD4T细胞低于150个·μL-1晚期艾滋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晚期艾滋病患者各种机会性感染及非特异性并发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30例CD4T细胞低于150个·μL-1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此类艾滋病患者以无业吸毒人员居多,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依从性多数较差。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除了发热、咳嗽、消瘦等常见症状外,还表现为多部位、多种机会感染并存,贫血、肝。肾功能损害、严重营养不良等非特异性并发症普遍存在,达27例。结论CD4叮细胞低于150个·μL-1晚期艾滋病患者病情复杂多样。普遍较危重,治疗困难,预后一般极差。
简介: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在拉米夫定治疗的HBeAg阳性CHB患者62例和34例健康人,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比率。常规检测患者HBVDNA和血生化指标。结果HBeAg阳性CHB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T细胞比率为31.4±10.6%,明显低于对照组(47.3±16.5%,P﹤0.05),而CD8+T细胞和NK细胞则相对较高(分别为33.4±18.2%和16.6±13.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9.8±16.4%和13.7±9.4%,P﹤0.05);抗病毒治疗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比率为74.7±18.9%,CD8+T淋巴细胞比率为37.2±19.7%,比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抑制HBVDNA复制,调节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率,促进疾病恢复。
简介:目的了解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细胞亚群及补体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使用恩替卡韦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采用Beckman-CoulterImmage800免疫化学系统及其配套试剂测定血清补体C3和C4,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HBVDNA水平。结果在治疗6月结束时,63例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HBVDNA转阴,与治疗前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25.4%)HBeAg阴转;恩替卡韦治疗前后CD3、CD4和CD8比率分别为1002.3±356.5、563.2±185.6和435.6±156.8,及1350.5±258.3、745.0±223.4和601.5±336.5(P〈0.05);C3和C4水平分别为0.705±0.102g/L和0.135±0.082g/L,及1.185±0.189g/L和0.216±0.046g/L(P〈0.05)。结论CHB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在恩替卡韦治疗后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T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统计并分析2010年6月到2012年6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COPD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激素、茶碱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同时使用舒利迭吸入。对比观察两组给药0月、5月、10月肺功能及T淋巴细胞分化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5月、10月之后,FEV和PEF水平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10个月后FEV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于12个月时PEF水平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对比及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IFN、IL-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吸入舒利迭能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临床感染状态慢性HBV患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D8+T淋巴细胞(CTL)频率的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HBcAg18-27表位肽-HLA-A*0201五聚体(MHCPentamers)及CD8单克隆抗体,设计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针对该肽段的特异性CTL数量,以占总计数CD8+细胞数的百分比表示,同时对HLA-A2等位型进行鉴定。结果18例非HBV感染患者中12例HLA-A2-(对照组)特异性CTL数为0.33%-3.90%,中位数为1.04%。HLA-A2-的CHB、LC、HLA-A2+的CHB特异性CTL数为分别为0.25%-10.69%、中位数1.60%、n=24,0.34%-12.20%、中位数1.85%、n=13,0.20%-29.90%、中位数1.41%、n=24,三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LA-A2-的PHC、HLA-A2+的LC、PHC特异性CTL数分别为1.27%-20.30%、中位数6.69%、n=5,0.14%-18.40%、中位数2.88%、n=18,0.72%-39.22%、中位数1.33%、n=7,三者显著高于对照组。HLA-A2-抗病毒治疗者特异性CTL数显著高于相应未抗病毒治疗者。HLA-A2+未抗病毒组中血清HBVDNA<103copies/mL、ALT<40IU/L者特异性CTL频率有增高趋势。结论HBV抗原肽-HLA-A*0201五聚体流式细胞技术能在体外直接检测外周血HBV特异性CTL频率的变化,其水平一定程度反映不同临床感染状态慢性HBV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对特异性抗原表位免疫应答的差异。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转录因子Foxp3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治的35例IM患儿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每例患儿分别采集2个)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标本采集时期分为IM急性期组(n=35)和IM恢复期组(n=35)。选择同期于本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35例健康儿童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每例儿童采集1个)为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分别检测3组血样标本中CD3+,CD3+CD4+,CD3+CD8+,CD4+CD25+Treg表达率及Foxp3mRN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IM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年龄及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IM急性期组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4+/CD8+和CD4+CD25+Treg测定结果分别与IM恢复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急性期组Foxp3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与IM恢复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IM恢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急性期组CD4+CD25+Treg与Foxp3m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23,P〈0.05)。结论IM急性期存在明显免疫失衡,即CD3+CD8+明显增高,CD3+CD4+及CD4+/CD8+明显降低,其免疫失衡原因可能是由于CD4+CD25+Treg数量降低及其转录因子Foxp3表达下调导致的免疫抑制功能不足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