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和传统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GoogleScholar、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无导线起搏器和传统起搏器植入的相关研究。由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荟萃分析。结果 与传统起搏器相比,LCP 的两年 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 31% ,起搏器系统再干预率 降低了 38%,研究显示 95% 的患者同步性 > 70%,解决了传统单腔起搏器的弊端。结论 与传统起搏器植入术相比,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气胸/血胸、囊袋感染等并发症明显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我们选择了我院的12名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患者,并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6例,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6例,接受围手术期护理),并对比分析其护理效果。结果:无论是对照组还是观察组,在护理干预后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在采用围手术期护理的观察组中,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为MicraTM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患者提供围手术期护理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 要:对于心脏起搏器的混沌模型,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并通过数据和电路仿真来证明系统的混沌特性。采用非线性反馈控制、有限时间控制和跟踪控制理论,针对三种方法进行理论分析,设计三个控制器对心脏起搏器混沌模型进行控制研究,其结果是,三种控制器均能使系统由混沌到周期,使心跳达到正常。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床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护理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月-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住院患者,均接受心脏起搏器优质护理,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患者床旁临时起搏器安装成功率 100%,1次安装成功率为80%,操作平均时间为(9.66±2.10)min,留管平均时间为(3.15±1.08)d,不良反应出现率为20%。结论:在住院患者床旁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时采取优质护理,可以确保安装成功率,而且1次安装成功率高,能够减少安装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及影响,也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率,避免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极临时起搏导管在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中应用效果,望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撑。方法:本次病例的初始收治时间和结束收治时间分别为2018年6月和2019年10月,试验病例为临时心脏起搏植入术患者,自我院选取病例共40例,采取随机化分组的方式,确保两组患者的人数、相关临床资料与数据一致,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病例数均为20例,电极导管起搏是两组唯一的变量,前一组为常规普通电极导管起搏,后一组为球囊漂浮双极起搏导管起搏,试验中统计记录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高敏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治疗前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高敏肌钙蛋白明显较低(P<0.05),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差异不大(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中均出现了并发症发生情况,实验组的出现情况较少,参数明显不同(P<0.05),且实验组的植入成功率也较高(P<0.05)。结论:在临时心脏起搏植入术中应用双极临时起搏导管,具有快速有效,安全性高的优势,提高了植入成功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起搏器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拟接受心脏起搏器置入手术治疗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统计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等,对比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术后随访12个月,统计患者不同时刻起搏器电学参数,随访期间置入器械相关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结果 本研究8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心脏起搏器,手术成功率为100.00%,平均手术时间(38.27±3.51) min,平均X线透视时间(9.68±3.26) min。术后3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及心脏指数均高于术前(P<0.05)。所有研究对象置入术中、出院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起搏器阈值均<1.0V/0.24ms;感知、阻抗参数均处于理想范围且趋势较稳定,随时间推移,阈值、阻抗逐渐降低,而感知则逐渐升高。所有研究对象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器械相关并发症及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置入心脏起搏器手术操作便捷,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性能稳定可靠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