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跟骨前部外侧壁和解剖分区的精准置钉应用于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按"四分法"把跟骨前部外侧壁分为前上区(S1)、前下区(S2)、后上区(S3)和后下区(S4),用于标定进钉点;"三段法"把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用以标定置钉靶点。标本做CT扫描和Mimics建模,在3D虚拟模型上从跟骨前部外侧壁每个区分别向组配1枚螺钉,其中S1和S2靶点是内侧前段与中段交点P1,S3和S4靶点是中段与后段交点P2,观察螺钉是否位于骨性通道内。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72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的置钉法把患者分为解剖分区组和3D打印组。解剖分区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24~60岁,基于解剖分区法置钉。3D打印组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25~58岁,采用3D打印辅助置钉。比较解剖分区组置钉参数与实际值的差异,比较两组间置钉总数、平均置钉数、螺钉分布和置钉准确率。结果在标本上从S1和S2向P1、S3和S4向P2虚拟置钉,螺钉均在骨性通道内,未见穿破跗骨窦。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性。解剖分区组置钉总数52枚,(1.63±0.48)枚/例,其中20例置钉2枚,置钉准确率为92.3%(48/52)。解剖分区组的各个置钉参数和实际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置钉总数63枚,(1.58±0.49)枚/例,其中23例置钉2枚,准确置钉率为93.7%(59/63),以上指标与解剖分区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跟骨前部外侧壁和解剖分区的置钉技术应用于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可以收到与3D打印辅助置钉相近的效果。

  • 标签: 跟骨 解剖学 局部 计算机辅助设计 载距突 解剖分区
  • 简介:目的探讨轴向X线投照技术,为判断跟骨骨折内固定置钉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5侧成人足踝标本(标本组)行足踝X线摄片、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3D重建,然后行解剖观测;收集2014年7月—2017年6月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成人足踝侧位X线影像资料225例(X线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32例、女93例,年龄18~72(42.6±11.7)岁.借助形态解剖和MSCT3D图像观察标本形态,分析与内踝、骨、舟骨解剖关系,研究内踝、骨、舟骨对轴向X线投照影响.以足底平面为参照面,测量标本的长、宽、高和前倾角;在临床X线图像上测量前倾角,比较各组前倾角差异,分析与轴向投照角之间关系,确定轴向投照角.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标本组5例标本行实验置钉,2017年1—6月对我院10例跟骨骨折患者手术置钉,用轴向X线投照法分析置钉效果.结果标本解剖和MSCT图像观察表明,位于跟骨内侧,高出跟骨前部的上面并向内侧延展,呈后上-前下倾斜,与内踝、骨、舟骨之间具有密切的解剖关系.但在轴线方向,仅有骨后重叠,影响轴向X线投照效果.标本组平均长(24.36±2.25)mm、宽(14.91±1.58)mm和高(11.03±1.24)mm.标本组前倾角分别为解剖测量30.38°±1.21°、MSCT测量30.47°±1.54°和X线测量30.17°±1.44°,X线组男性与女性前倾角分别为30.09°±1.82°和30.52°±1.6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768,P〉0.05),表明不同研究方法获得结果一致,确定前倾角约为30°,此角度即为轴向X线投照角.应用轴向X线投照法判断实验和临床置钉情况,成像效果较为满意.结论轴位X线成像能显示长轴方向的前后位影像,及中关节面,可用于跟骨骨折内�

  • 标签: 跟骨 骨折 解剖学 局部 载距突 轴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钉固定术治疗膝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膝关节内骨折患者参与本次研究,所选病例总数为24例,依据骨折固定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12例)和对照组(12例),研究组采用螺钉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SS评分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钉固定术对治疗膝关节内骨折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

  • 标签: 膝关节内骨折 载距突 螺钉固定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3D打印导板辅助置入螺钉与常规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治疗3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依据术中是否采用3D打印导板定位分成3D打印组和常规手术组。3D打印组17例,男16例,女1例;年龄(45.58±9.96)岁(范围29~59岁);SandersⅡ型5例,Ⅲ型11例,Ⅳ型1例;闭合性骨折15例,Tscherne软组织损伤分级:1级8例,2级5例,3级2例;开放性骨折2例,Gustilo-AndersonⅡ型1例,Ⅲ C型1例。常规手术组21例,男20例,女1例;年龄(46.38±9.05)(范围29~66岁);SandersⅡ型10例,Ⅲ型7例,Ⅳ型4例;闭合性骨折20例,Tscherne软组织损伤分级:1级13例,2级4例,3级3例;开放性骨折1例,为Gustilo-AndersonⅡ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螺钉置入率、Bö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长度、宽度、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结果3D打印组和常规手术组分别获得平均10.4和11.6个月的随访。3D打印组手术时间(93.82±15.96)min,优于常规手术组的(109.52±25.7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0,P<0.05);3D打印组和常规手术组患者术后的Böhler角为26.29°±6.26°和27.19°±8.75°、术后Gissane角为118.00°±9.95°和116.95°±11.95°、跟骨高度为(4.74±0.47)cm和(4.87±0.54)cm、长度为(8.39±0.57)cm和(8.35±0.42)cm、宽度为(4.79±0.61)cm和(4.57±0.68)cm,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深部感染、皮瓣坏死、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D打印组1例发生切口积血,常规手术组1例发生切口延迟愈合。3D打印组术后2年时AOFAS评分为(87.82±5.11)分,常规手术组为(81.19±12.4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6,P< 0.05)。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3D打印导板定位可精准置入螺钉,减少手术时间,术后疗效满意。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计算机辅助设计
  • 简介:骨后由内侧结节和外侧结节组成,内外侧结节间形成一结节间沟,有足拇长屈肌腱通过。腓后韧带及三角韧带分别附着于外侧结节及内侧结节。骨后骨折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受伤原因多为高坠伤。交通事故伤及高强度运动伤。骨后的骨折诊断困难,其原因是由于跗三角骨的出现。

  • 标签: 距骨后突骨折 结节间沟 治疗 三角韧带 拇长屈肌腱 交通事故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合并骨折脱位的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成人下肢防腐标本4具(8侧),其中2具(4侧)行跟骨内侧解剖,观察毗邻结构及显露范围;另2具模拟内外侧联合入路复位固定跟骨骨折。回顾性分析临床应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合并骨折脱位的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9例(9足),男7例、女2例;年龄(49.9±11.3)岁(范围25~58岁)。术中先取内侧切口,临时复位并固定骨;再取外侧切口,显露跟骨外侧,复位并固定骨折块;以螺钉经外侧固定,其中2例经内侧辅以可吸收棒固定。同期采用单纯外侧入路手术的合并骨折脱位的跟骨骨折6例(8足)作为对照。两组外侧均采用跟骨锁定接骨板固定,并以脱钙骨基质植入后关节面复位后的空腔。测量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Böhler角、Gissane角,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估功能。结果-骨关节面呈倒"V"形,分为前、后两部分。经胫后肌腱前方可显露尖部,经胫后肌腱与趾长屈肌腱间隙可完整显露并复位固定及跟骨体内侧。内外侧联合入路组术后切口引流量为(73.6±4.3) ml,大于单纯外侧入路组的(70.6±7.1) ml(t=2.18,P=0.045)。外侧切口均一期愈合,内外侧联合入路组1例内侧切口出现延迟愈合。内外侧联合入路组及单纯外侧入路组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分别为(12.2±2.1)周和(12.8±2.8)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P=0.622)。术后1年,内外侧联合入路组及单纯外侧入路组Böhler角分别为37.0°± 5.7°、27.9°± 4.0°,大于术前的4.7°±3.4°、3.9°±2.9°(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02);Gissane角分别为133.2°±9.8°、139.1°±9.4°,较术前的172°±7.3°、175.6°±5.6°减小(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226);内外侧联合入路组AOFAS评分为(93.6±4.0)分,大于外侧入路组的(84.3±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P=0.008)。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合并较高概率的骨折或脱位,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及先内侧后外侧的手术顺序有利于恢复跟骨力线及解剖形态,尤其是跟骨内侧骨下缘的对位关系,与采用单纯外侧入路比较可获得更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 标签: 跟骨 骨折脱位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轴位和正位X线成像技术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1月—2020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82例(92足),其中男47例、女35例,年龄18~71岁,均采用接骨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按照术中不同的X线透视方法分组:常规组45例(50足),男25例、女20例,年龄(39.65±9.28)岁,采用跟骨侧位和轴位X线透视;观察组37例(42足),男22例、女15例,年龄(41.22±8.65)岁,在跟骨侧位X线透视基础上,采用轴位和正位X线透视。术后行足踝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和Mimics建模,评价置钉质量,对比分析两组置钉数和置钉优良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常规组(50足)置钉(1.22±0.43)枚(共60枚),观察组(42足)置钉(1.61±0.53)枚(共67枚),两组置钉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1, P<0.05)。观察组置钉优良率97.01%(65/67),高于常规组的85.00%(5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6, P<0.05)。结论在跟骨侧位X线透视的基础上,轴位和正位X线成像技术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术中X线透视指导螺钉置入,有助于增加置钉数量,提高置钉准确性。

  • 标签: X线透视检查 跟骨 关节内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载距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虚拟和仿真技术辅助精准置钉设计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骨科收治的68例Sanders 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资料,按照置钉的不同设计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8例(42足),男24例,女14例;年龄(39.3±8.8)岁。观察组30例(33足),男17例,女13例;年龄(42.0±7.6)岁。对照组用患者X线片和MSCT扫描图像设计置钉方案并置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正常或受伤程度较轻一侧足踝MSCT数据构建Mimics模型做虚拟置钉,并在3D打印模型上模拟置钉,然后设计置钉方案并置钉。分别比较各组置钉参数与实际值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间平均置钉数、螺钉分布、准确率、置钉用时和术后1年足功能Maryland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设计置钉参数和实际值分别为:上斜角17.7°±3.2°和15.1°±5.9°,后斜角20.3°±2.1°和16.2°±6.8°,钉道长(47.9±3.8)mm和(45.4±4.2)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设计置钉参数和实际值分别为:上斜角16.5°±3.5和°17.1°±3.9°,后斜角20.9°±4.3°和19.6°±3.8°,钉道长(48.1±3.1)mm和(47.3±3.8)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钉数(1.6±0.5)枚/足多于对照组(1.2±0.4)枚/足,每组置入2枚螺钉比率60.6%(20/33)高于对照组16.7%(7/42),置钉准确率94.3%(50/53)高于对照组77.6%(38/49),每钉置入用时(9.6±3.9)min少于对照组(13.2±4.7)min,每足置钉用时(15.6±4.8)min少于对照组(20.5±3.8)min,术后1年足功能Maryland评分(94.2±6.5)分高于对照组(89.7±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的虚拟和仿真设计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有助于制定个案化精准置钉方案,增加置钉数,提高置钉质量,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伤足功能恢复。

  • 标签: 跟骨 骨折 计算机辅助设计 载距突 置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术前Mimics软件重建骨后骨折三维模型,结合踝后内侧入路治疗骨后骨折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2015年5月至2019年2月采用术前Mimics软件重建骨后骨折三维模型结合踝后内侧入路治疗的7例骨后骨折患者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20~70岁,平均39岁。术前常规行CT检查,应用Mimics软件基于CT扫描数据三维重建骨后以明确骨折块大小、数量和移位程度,踝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骨后骨折。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70~105 min,平均87.1 min。术后早期伤口均愈合良好,无神经、肌腱损伤。所有患者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2个月。10~16周复查X线片骨折愈合,未发现断钉、骨不连和畸形愈合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AOFAS的踝-后足评分为80~98分,平均87分。结论术前CT影像基于Mimics软件重建骨后骨折三维模型可精确定位进钉点和进钉方向,用于踝后内侧入路术中有清楚显露、骨折易复位、置钉方便的优势。

  • 标签: 距骨 跗三角骨 骨折 Mimics软件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自行研制的跟骨内侧定位导向器辅助与徒手置入螺钉在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DIACF)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收治的97例(11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2例,女25例;年龄16~72岁[(41.7±12.7)岁]。均为新鲜骨折。49例(56足)置入螺钉时采用自行研制的导向器辅助(A组),48例(54足)徒手置入螺钉(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螺钉置入精确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年跟骨Böhler角和Gissane角;末次随访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比较两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3~36个月[(20.1±8.3)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螺钉置入精确率为95%(53/56),明显高于B组的69%(35/54)(P<0.05 )。A组术后并发症与B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45例(52足)、B组44例(49足)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前、术后1年跟骨Böhler角和Gissane角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A组优38足,良11足,可3足,优良率为94%;B组优26足,良9足,可14足,优良率为71%(P<0.05)。结论跟骨内侧定位导向器辅助置入螺钉治疗DIACF,与徒手置入相比,在不增加手术时间的情况下,可明显提高螺钉置入精确率,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DIACF)采取跟骨内侧螺钉徒手置入与定位导向器辅助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受试者为50例DIACF病例,以2022.01~2023.05为研究期限,经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取跟骨内侧螺钉徒手置入治疗,治疗组在前组方案上联合定位导向器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置入螺钉精确率及疗效结局。结果:治疗组病例的置入螺钉精确率及疗效优良率较常规组病例更高(P<0.05)。结论:DIACF采取跟骨内侧螺钉徒手置入与定位导向器辅助治疗效果确切,可确保置入螺钉更加精确,也可快速恢复足部功能,可借鉴研究。

  • 标签: 移位 跟骨关节内骨折 载距突螺钉 徒手置入 定位导向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治疗骨周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经前内侧、前外侧入路,采用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骨周围骨折病历资料10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平均随访30个月。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1评分优7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达到83.3%。结论采用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骨周围骨折,术中可获满意复位,如果使用得当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

  • 标签: 距骨周围突骨折 切开复位 空心加压螺钉
  • 简介:摘要1、目的通过5例伴有骨后挤压的跟骨骨折治疗分析,提高临床诊治能力。2、方法男3例、女2例,高空坠落伤2例、高处跳下受伤3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法复位,恢复跟骨外形,恢复骨后与跟骨体之间解剖关系。夹板外固定;局部外敷中药,口服中药育骨散、接骨汤,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并发症;配合康复治疗,早期功能锻炼。治疗3—6个月。3、结果随访4---12个月。随访观察疗效良好,功能评价优良率100%;4、结论伴骨后挤压的跟骨骨折,临床少见;治疗应分析相关因素,手法复位,恢复跟骨外形;恢复骨后与跟骨体之间解剖关系是关键,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跟骨骨折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临床分析 手法复位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263-0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ARIF)治疗骨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武汉市第四医院骨科收治的42例骨后骨折患者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21~60岁,平均40.5岁。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RIF组(15例,采用踝关节后内侧+后外侧入路ARIF)和切开复位(ORIF)组(27例,采用后内侧跟腱旁入路完成ORIF)。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RIF组患者的出血量[(32.0±11.5) mL]、住院时间[(5.3±1.8) d]、骨折愈合时间[(4.6±1.0)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3/15)]显著少于ORIF组[(80.0±15.2) mL、(8.4±2.4) d、(6.3±2.2)个月、29.6%(8/27)],但AR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4.0±8.9) min]显著多于ORIF组[(62.9±5.1)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年的AOFAS的踝-后足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且ARIF组AOFAS的踝-后足评分[(83.0±13.0)分]显著高于ORIF组[(72.3±16.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ARIF技术切口小、出血少、住院时间和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更能改善踝关节-后足功能,是微创治疗骨后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距骨 骨折 关节镜 切开复位内固定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从盾构小净隧道净影响模型试验出发,并且由于篇幅原因简述了地铁盾构小净两隧平行时净影响,旨在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学习。

  • 标签: 地铁盾构 小净距隧道 净距影响
  • 简介:我们都曾在画册或杂志上领略过那些美得令人窒息的植物和昆虫的近拍照片,专业微摄影师用镜头捕捉下的丰富细节和色彩能带来一种难以抗拒的视觉冲击力。为了创作出这样的作品,这些摄影师大都不惜血本地投资上万元购置专业设备,但如果你也想涉足微摄影又不愿破费太多,市场上其实有很多小型数字相机都能对焦于镜头前1厘米的物体。

  • 标签: 微距摄影 视觉冲击力 数字相机 摄影师 镜头 专业
  • 简介:摘要他们运用二维弹塑性数值计算方法,模拟了Ⅴ、Ⅳ、Ⅲ级围岩在30m埋深和不同净(2~8m)隧道的施工过程,研究了毛洞及不同加固支护状态下的地中位移、洞周位移增量、围岩压力随净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现行规范对小净隧道净的界定相对保守,且划分较单一,所谓小净隧道的“合理”净应综合考虑工法、支护参数、加固措施等多种因素,在保证隧道开挖安全和经济等因素下的动态值,即是一个动态的范围值。

  • 标签: 小净距隧道 合理净距 模型试验 数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