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伯氨喹与蒿甲醚联合治疗恶性疟疾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3月坦桑尼亚中坦友谊医院住院的恶性疟疾100例,按设定的治疗策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肌内注射80mg蒿甲醚,1d-1,连续治疗7d,首次剂量160mg;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22.5mg伯氨喹,1d-1,连续服用8d。依据恶性疟疾临床治愈标准,评价2组患者出院时疗效(痊愈、无效)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和治愈患者出院后28d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无效、复发率分别为98%、0、2%和82%、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伯氨喹与蒿甲醚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恶性疟疾疗效,降低复发率,不良反应更少。
简介:以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冷蒿植株为供试材料,在花期内测定不同居群冷蒿营养枝、生殖枝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花期发育过程锡林浩特市与鄂托克旗冷蒿中IAA、A9.BA、GA3含量变化均差异显著。其中三者的浓度关系为:GA3〉IAA〉ABA。两试验区进入花期内源ABA浓度都呈上升趋势,可以确定其对冷蒿而言是促进成花的激素。IAA与GA3进入花期总体呈下降的趋势,表明二者对于成花具有抑制作用。内源激素比例分析表明,两试验区ABA/IAA和ABA/GA3比值进入花期呈上升的趋势,到盛开期达到顶峰,之后迅速降低,反映出激素的平衡对于其成花亦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茵陈蒿汤治疗药物性肝炎70例;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乏力、纳差、腹胀。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肝胆脾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8%,对照组治疗后72.7%,P<0.05;治疗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降低,P<0.05。结论茵陈蒿汤治疗药物性肝炎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价格低廉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蒿芩清胆汤加减进行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在治疗前后比较2组患者相关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的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无差异;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IL-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6,TNF-α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蒿芩清胆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可以改善炎症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HIV-1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与一系列受体和协同受体结合。这些受体和协同受体都由HIV-1的包膜蛋白gp120识别,在病毒入侵过程中是重要环节之一。逆转录酶拮抗剂是最早针对抗病毒治疗的几个靶点之一,对其的改进对于寻找新型拮抗剂十分关键。许多天然植物如新疆一支蒿被报道具有抗病毒的生物活性。这些天然植物也许就是潜在的靶向针对包膜蛋白gp120上V3环或者逆转录酶的艾滋病毒抑制剂。V3环结构中的相对保守的肽段R15K可以被用来研究蛋白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毛细管亲和色谱方法研究了R15K与新疆一支蒿各种粗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研究了逆转录酶与新疆一支蒿各种粗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新疆一支蒿的氯仿层提取物与R15k和逆转录酶之间均存在较明显的相互作用。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高通量筛选天然植物中抗艾滋病毒的活性成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