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链霉素单独治疗鼠疫及联合环丙沙星治疗鼠疫的实际效果。方法我从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集到的80例鼠疫患者病例的病历资料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使用链霉素联合环丙沙星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链霉素单独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链霉素使用量及治疗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链霉素使用量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少,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链霉素联合环丙沙星治疗鼠疫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减少链霉素用量,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更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目的观察局部注射硫酸链霉素治疗原发性难治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常规注射用硫酸链霉素粉针剂稀释后,进行选择性三叉神经浅表神经干注射,其中第2支支配区域内疼痛者于患侧眶下孔处注射;第3支支配区域内疼痛者则注射患侧下齿槽神经干;单纯下唇部疼痛则注射患侧颏孔.隔2~3d注射1次,连续注射3次为1个疗程.疗效判定标准:治愈,1~2个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并持续缓解>6个月;好转,1~2个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改善、疼痛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无效,1~2个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无改善.结果60例原发性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58例(96.6%)治愈,1例(1.7%)好转,1例(1.7%)无效,总有效率为98.3%.治疗期间及治疗后60例患者均无听觉损害症状以及体征,经眶下孔及颏孔注射者,注射1~2次后局部出现红、肿、痛甚至淤斑,治疗后1个月自行消失.结论局部注射硫酸链霉素治疗原发性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操作简便、安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长,可重复注射,疗效好且经济实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含链霉素或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选择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2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和吡嗪酰胺等常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加用左氧氟沙星,对照组患者加用链霉素,所有患者均连续治疗9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以及治疗后6个月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2%,与对照组的19.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含链霉素治疗方案比较,含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对比短程化疗含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两组方案在抗结核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初治菌阳肺结核100例,予含SM方案(2HRZS/7HR)化疗50例,含EMB方案(2HRZF/JTHR)化疗50例。每月检查痰结核菌一次(涂片三次,培养一次)。停药后继续追踪两年。结果痰菌2个月内转阴者,SM组29例,占63%;EMB组18例,占38%,P〈0.05,有显著性差异。需延长强化期者:SM组16例,占35%;EMB组26例,占55%,P〈0.05,有显著性差异。复发病例,SM组2例,占4%;EMB组3例,占6%,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含SM方案化疗的病例其痰菌转阴时间比含EMB方案短。
简介:
简介:目的研究青-链霉素(双抗)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embryonicstemcells,mE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悬滴法培养mESC形成拟胚体(embryonicbody,EB),在分化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双抗(1.0%、5.0%和10.0%)培养贴壁的EB,选择不同的时间点分化的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FCM)、细胞免疫荧光、westemblotting等分析心肌特异性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小鼠多能干细胞表面标志物SSEA-1表达呈阳性(绿色),H.E染色显示核质比〉〉1。正常自分化细胞免疫荧光显示cTnT、‘MLC2阳性(绿色),肌节清晰可见。高浓度双抗组,cTnT+阳性细胞率高于对照组和低浓度(1.0%)双抗组,westernblotting显示其心肌特异性蛋白cTnT、cTnI、MLC2、connexin43等表达增加(p〈0.05)。结论高浓度双抗促进mESCs向心肌细胞分化,且有浓度依赖性。
简介:本研究探讨青霉素和链霉素对人脐带组织源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凋亡和胞外分泌物基因表达的影响。首先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然后检测其免疫表型以及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的能力,并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定量RT-PCR法检测胞外分泌物(ECS)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cDNA表达。结果表明:培养得到的贴壁细胞表型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特征,低浓度的青霉素和链霉素可以有效促进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其最佳作用浓度为100U/ml;同时青霉素和链霉素能降低其细胞外分泌物(extracellularsecretion,ECS)成分的表达,抗生素浓度越高,ECS表达降低越多;而且低浓度的青链霉素还能提高bcl-2/bax的cDNA表达比值。结论:在脐带MSC的体外培养中,低浓度的青霉素、链霉素可增加细胞增殖,降低凋亡比率,但大剂量使用会降低脐带MSC胞外分泌物的基因表达。
简介:目的:探讨青霉素和链霉素对炎症牙髓干细胞的增殖、成牙成骨分化能力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炎症牙髓干细胞,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Westernblot及实时定量RT-PCR等方法分析青霉素和链霉素作用于炎症牙髓干细胞后,其增殖和成牙成骨分化指标(核心结合因子、牙本质涎蛋白/牙本质涎磷蛋白、骨钙素)及TNF-α表达的变化。结果:青霉素和链霉素作用于炎症牙髓干细胞后,与未加抗生素的培养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及成骨/成牙相关蛋白、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TNF-α的表达则低于普通培养组(P<0.01)。结论:青霉素和链霉素降低炎症牙髓干细胞的炎性因子TNF-α表达,对细胞的增殖及成牙/成骨分化能力无明显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这三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状况。方法选取2008年1月到2013年6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并使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这三类药物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366例。对其不良反应情况、年龄分布、过敏史以及药物停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使用者三类药物后,最为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肠道反应。60岁以上的病人,其使用罗红霉素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大于其它年龄阶段病人;15到59岁间病人,其使用克林霉素及阿奇霉素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大于其它年龄阶段病人。不同年龄阶段使用这三类药物后,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应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以及克林霉素后,有的病人会出现一定不良反应。因此,药物不良反应问题应加以重视。